济南市天桥区2016—2021年性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022-06-18 09:06王秋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淋病性病梅毒

王秋丽

天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31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是通过性接触而传 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其广泛流行已对人们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并对下一代健康造成威胁[1]。国家疫情信息系统规定了需要报告的性传播疾病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其中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数长期位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前5位[2]。我国目前经性传播的HIV感染所占比例已超过95%,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3],可见,通过遏制性病来预防经性传播HIV已刻不容缓。天桥区属于济南市市区,但流动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传染病防控压力较大。为进一步了解济南市天桥区5种性病疫情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本地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天桥区2016年1月—2021年12月性病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的5种性病资料(现住址为天桥区,删除重卡,于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报的性病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21年济南市天桥区性病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 2000软件对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天桥区2016—2021年累计报告5种性病3 298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梅毒,占46.54%(1 535/3 298),其次为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分别占23.80%(785/3 298)、21.07%(695/3 298)、6.06%(200/3 298)、2.52%(83/3 298)。

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0.9%(935/1 535),其次为Ⅱ期梅毒、Ⅰ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分别占23.8%(365/1 535)、13.9%(214/1 535)、1.0%(15/1 535)、0.4%(6/1 535)。见表1、表2。

表1 2016—2021年天桥区5种性病报告发病率

表2 2016—2021年天桥区梅毒分期报告病例分布

2.2 时间分布

2016—2021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607、514、492、580、495、610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5.4/10万、71.3/10万、67.4/10万、77.7/10万、65.6/10万、69.0/10万。性病发病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2.3 地区分布

天桥区所辖15个街道办事处均有性病病例报告。其中报告最多的是北园办事处,占33.5%(1 104/3 298);其次是泺口办事处,占11.9%(393/3 298);报告第3位是堤口办事处,占7.1%(234/3 298)。见表3。

表3 天桥区2016—2021年5种性病病例所属办事处分布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男性占64.9%(2 142/3 298),女性占35.1%(1 156/3 298),男女性别比为1.85:1,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见表4。

表4 天桥区2016—2021年5种性病报告性别分布

2.4.2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31.6%(1 043/3 298),其次为30岁~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26.4%(871/3 298)、14.6%(483/3 298)。见表5。

表5 天桥区2016—2021年5种性病报告年龄分布

2.4.3 职业分布各职业均有病例报告,报告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家务及待业1 10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为33.6%(1 109/3 298)、其次为商业服务及离退人员,分别占29.0%(958/3 298)、10.1%(333/3 298)。见表6。

表6 天桥区2016—2021年5种性病报告职业分布

3 讨论

2016—2021年天桥区性病年发病率呈稳中有降趋势,尤其是2020年,一方面是2020年常住人口数比2019年增加约13万人口,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加强了性病病例报告的准确性管理,减少了重复病例和部分错报病例的报告,这与李芬等[4]的调查一致。近年来随着艾滋病防治综合项目的不断推进,安全套使用的大力推广,对遏制性病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21年各性病报告均有上升趋势,提醒我们要继续做好性病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筛查范围,规范性开展病诊疗活动。

2016—2021年,天桥区性病的流行病谱发生了一些改变,虽然梅毒报告始终处于首位,但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报告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表明新发感染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近年来该区开展梅毒报告的准确性复核工作、提高梅毒报告的准确性有关。同时,隐性梅毒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传染源隐蔽,传染期较长,感染人数众多,比显性梅毒存在更大的传染风险[5]。无症状梅毒的隐性传染源在人群中大量存在,加大梅毒防治的难度。因此要继续加强对梅毒疫情的监测,临床医生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6]。其次报告较多的是淋病和尖锐湿疣,淋病在5种性病中病例数和发病率排序由第2位降至第3位,尖锐湿疣由第3位升至第2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生殖器疱疹报告较少,始终位列第4位、第5位。可能与部分医疗机构检测条件不足,使部分病例未及时发现,该结果与陈剑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地区分布来看,性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北园、泺口、药山街道办事处,这3个街道办事处房租便宜,居住成本低,流动人口较多,且娱乐场所、不正规发廊分布较广,提示我们在性病的防控工作中,需要政府牵头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大力开展道德和人文教育,使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充足的防病意识。

从性别分布来看,淋病的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较大,为10.38∶1,与运玲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为:①男性社交范围广,涉足娱乐场所机会多;②较多女性淋病不出现临床症状,就医意愿较低;③男女淋病诊断标准不同,男性通过涂片确诊,女性需要淋球菌培养或核酸检测,出现漏诊可能性大[9]。

从年龄分布来看,性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这与该年龄组人群性生活比较活跃相关,属于性病防控的重点人群,这与陈小英等[10]的研究一致。在梅毒报告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29.0%(445/1 535),感染比例较高,与其他研究一致[11]。有穆生财等[12]报道老年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可能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有关。目前的健康宣传材料主要针对青壮年人群,老年人接收健康教育的机会较少,使得该人群防病意识缺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也较低,增加感染风险[13],提示要特别关注老年人防病意识,减少老年人的感染机会[14]。

从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离退人员等群体,与蒋国书等[15]、向美琼等[16]的研究一致,可能与该群体中流动人口较多、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以外出打工为主,心理及生理存在较大压力有关。这部分人群感染后因其经济条件差,存在未按规范进行彻底治疗的情况,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提示要制订针对家务及待业等人群的干预措施,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17]。

综上所述,性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根据性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性病门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升报病意识,提高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质量,杜绝漏报及迟报现象发生。将性病防治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结合起来,在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服务中纳入性病服务,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性病患病率。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暗娼人群、男男同性恋人群、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关注60岁以上老年群体,扩大筛查范围,及时发现病例开展规范化治疗,落实好随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淋病性病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
话说性病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