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

2022-06-19 07:06麻光伟袁建华
时代金融 2022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盈余利益

麻光伟 袁建华

以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质量的相关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盈余质量与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提升企业盈余质量;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盈余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一、引言

盈余是评价企业一段时期内主要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盈余质量能够反映企业管理层对各利益相关方义务的履行情况。当财务盈余未能满足管理层期望时,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私利而操纵会计信息。过度的盈余操纵极易引发财务舞弊和盈余造假,这无疑会导致财务信息质量降低,不仅使得利益相关者权益受损,还会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发生财务舞弊事件的企业往往存在不健全的内部控制[1],作为企业有效防控风险、改善管理质量的工具,内部控制能够约束和监管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抵御风险,促进运营合规化,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盈余质量[2]。但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并无明显负相关关系[3]。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发挥的社会价值更加重视,许多企业也开始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现有文献普遍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助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4]。财务舞弊丑闻的背后是会计信息的失真,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忽视社会责任承担的表现,鼓励和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关注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减少盈余管理[5]。但被爆出财务丑闻的企业中,不乏有着负责任社会形象的企业,部分学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企业利用其遮掩自身盈余管理行为[6]。

基于此,本文将具体研究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

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并不一致,由于契约不完全性、信息的非对称以及信号传递的弊端,处于信息有利地位的管理者有自由决策的空间,他们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或者缓解代理冲突的目的,可能会利用自身信息量通过操纵盈余掩盖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处于信息劣势的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取应该知晓的信息,其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会受损,因而所有者会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隐性契约的形式来弥补显性契约的不完备,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内部控制利用监督和制衡等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关系,股东能及时发现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限制其权力,减小其盈余管理空间。内部控制的监督与制衡机制能够增强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有利于企业内外信息的传达,能够增强盈余信息的透明度,压缩企业盈余管理空间。并且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预防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盈余管理动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1:

H1: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盈余质量。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是优化公司治理和约束管理层私利行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组织决策和内部治理的规范性,为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保障,从而为履行社会责任奠定经济基础,同时能够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规范社会责任履行,并推动其常态化。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推动管理者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监督其行为,使其积极响应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優良的内部控制环境对社会责任履行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有助于企业相关人员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企业成员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引导企业履行起对利益相关者更多应有的责任。此外,作为企业识别与防控风险的有效制度,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在实施环境与制度方面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良好保障,有效预防和遏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引发的风险,维护企业声誉、社会认同等无形资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

为了实现业绩长期可持续增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通常是基于诚信与道德的,其生产运营过程中将尽量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及真实可靠性,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道德期望与利益诉求,抑制盈余操纵行为,保证盈余质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是管理层意志与价值观念的反映,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管理层会选择履行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意识到盈余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后,他们会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约束盈余管理活动,从而披露更为真实的盈余信息。利益相关者一般拥有大量资源,他们的支持是企业经营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企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蓄意操纵盈余而去破坏同利益相关者的稳定合作关系,因此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保障各利益方取得真实透明的盈余信息。为了保持一贯的良好形象,企业会约束盈余管理行为,向社会公众展示生产经营、财务运作及发展战略方面的积极正面信号,提高利益相关者所需的盈余信息的质量。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3:

H3: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提升企业盈余质量。基于以上分析,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不仅有直接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间接作用于盈余质量,基于此,提出本文的假设4:

H4: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6-2020年共5年的数据,剔除金融类、ST及*ST类样本,删除具有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确定了1667家上市公司共8335个样本。内部控制质量等相关数据来自和讯网及迪博、国泰安等数据库。

(二)变量选取及说明

盈余质量(DA):选择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值,其绝对值视为盈余管理程度,值越大说明盈余管理程度越严重,盈余质量越差;内部控制(ICQ):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及执行程度;企业社会责任(CSR):采用和讯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分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及其说明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为检验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构建模型(1):

为检验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性,构建模型(2):

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构建模型(3):

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构建模型(4):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多元回归分析

1.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从表2模型(1)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ICQ)的回归系数为-0.00375,与盈余质量指标(DA)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程度低,盈余质量更高。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盈余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盈余质量。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涵盖了包括财务报告控制在内的诸多方面的业务和事项,实现了企业内部权力制衡。高质量内部控制在抑制管理层的违规行为、约束盈余管理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作用,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2.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由表2模型(2)回归结果可知,内部控制(ICQ)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14043。表明内部控制实施和执行的效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优化并控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环境与过程,督促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起到引领和规范作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公司信息透明度增加,制度约束使管理者行为兼顾股东利益,缓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此外,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中面临着许多社会责任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安排和监管体系都可以有效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质量。由表2报告的模型(3)回归结果可知,企业社会责任(CSR)与盈余质量指标(DA)的回归系数为-0.00580,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发挥公司治理效应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升盈余质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实现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局面不会轻易进行盈余管理让利益相关者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为了维护对外形象,提升自身声誉,向社会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的信号,企业在舆论和法律政策的压力下也会被迫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且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会遵守对投资人的承诺,为了企业长远利益而减少盈余操纵。

4.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质量。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7],模型(1)(2)依次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可以对模型(4)进行检验,然后对比模型(1)(4)中变量系数显著性的变化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根据模型(4)的回归结果可知,在模型(1)基础上引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量之后,内部控制(ICQ)系数回归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为-0.00297,说明模型(4)中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提升作用较模型(1)降低,且企业社会责任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因此可知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提升作用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控制首先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企业盈余质量的提升。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取如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1)更换变量衡量方法,借鑒已有研究[8],以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其他变量衡量指标与前文实证研究保持一致。回归检验结果系数与前文方向一致,显著性变化也较小。(2)延长研究时间区间,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重新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与前文一致。(3)更换检验方法,采用Sobel检验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Z值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中介效应成立。

五、结论

本文分别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质量及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得出如下结论:(1)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呈正向变动关系,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盈余质量。(2)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向变动关系,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助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3)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质量呈正向变动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促进企业盈余质量的提高。(4)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1]修宗峰,刘然,殷敬伟.财务舞弊、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J].会计研究,2021(01):82-99.

[2]王卫星,杜冉.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来自沪市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6(24):3-8.

[3]于忠泊,田高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的有用吗——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视角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0):110-118.

[4]李兰云,王宗浩,阚立娜.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1):28-36.

[5]陈国辉,关旭,王军法.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应规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8(03):19-26.

[6]宋岩,滕萍萍,秦昌才.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沪深股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25(05):187-196.

[7]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5):731-745.

[8]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06):50-59+70.

作者单位:麻光伟,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袁建华,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相关者盈余利益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