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研究

2022-06-20 14:34叶彦
艺术评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声乐教学教学改革

叶彦

摘要:声乐教学作为我国各大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着独特的价值。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顺应新时代对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认同,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这不仅大大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本文将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出发,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阐明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进而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融入路径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9-0133-03

声乐,即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借以抒情的音乐表演艺术,又称为艺术歌唱。有很多种声乐方式,在唱法上以美声唱法占据主体地位,此外还有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为外国歌曲或汉族经典曲目,少数民族音乐多出现在选修课程上。即便是有少数民族音乐,也大都以美声的唱法教授民族音乐,故使得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声乐课程中缺乏民族特色,失去了原生态的本真。因此,在当下的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实现声乐教育的大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课程是各大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基础艺术课程,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对国内众多高校的声乐课程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首先,在高校声乐课程设置上,学生的声乐课程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演唱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一般来说只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经典曲目,而这些经典曲目又以外语歌曲和汉语歌曲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少数民族曲目,故而使得学生学习的声乐内容过于局限性。再者,在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上,教师通常会以美声唱法作为主要的教授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对于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涉猎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声乐领域的当下发展,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故而无法向学生传递必要的声乐文化,无法拓宽学生的声乐视野。最后,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设备不齐全。各大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都是以西方和汉族教学曲目为主,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较少。而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来讲,只有在其独有的乐器伴奏下才能显现出其独特的本真韵味。而在高校中,专精于少数民族乐器和曲目的声乐教师少之又少,故而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声乐课程中处于边缘位置。

二、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人们接触到其他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文化之间的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已然到来。时代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纷繁变化的全球形势下,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改革,使得现阶段的声乐教学既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为不同民族不同审美的人群所接受,又能够保留本民族声乐特色,创造出立足于东方美学的独特美感。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个民族都创造并传承了优秀而独特的音乐,展现出本民族独有的本真价值。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据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品种繁杂的音乐体裁。从表现形式来看,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可以分为五大类:歌曲、器乐、说唱、歌舞、戏曲,其中歌曲占据民族音乐体系的主体,不同民族的歌曲在唱法、声调、运气的过程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丰富和扩充了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资源库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便是民歌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地域、语言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各民族都以自己独有的歌声特点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愿望,故而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饱满,像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等,无一不是与本民族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民歌。高校负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时代责任,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优秀民歌资源,加大对传统民歌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民歌之美,扩展高校声乐教学的优质资源,提升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链接和传递了优秀民族文化的血脉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高校作为文化的集结和输出地,有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在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进程下,高校可以发挥其文化输出地的巨大优势,让更多学生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融合时代因素,将这样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开来。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文化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其作为新生代的重要群体代表,对于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我国音乐文化在世界上的發展,因此,以高校声乐教学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集结地,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链接到我们的文化血脉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后续发展不断续航。

(三)拓宽和畅通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选择

作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诞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也间接成就了不少民间艺术家和优秀音乐人,比如饱含深情的蒙古族民歌《梦中的额吉》、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这些经典民族歌曲的演唱不仅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效传播,也使一大批歌手,如阿宝、旦增尼玛等在音乐领域声名鹊起。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要求在汉语歌曲的教授基础上,学生要对比学习其他民族的经典音乐曲目,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于民族乐曲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自由选择,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音乐之路,促进学生在音乐领域更好的传承发展。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领悟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美

每一种少数民族音乐的源头都是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感受,潜藏着民族的个性特点。高校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整个声乐教育体系时,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接纳与传承。因此,高校在教授每一个篇目的少数民族音乐时,教师首先应该要深入地了解该少数民族的文化,探索每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领略每一个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其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细细甄别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美。比如蒙古族的音乐作品中,其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形式简略,却耐人寻味,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苗族音乐作品的歌词形式通常较为生活化,好似描绘一幅美丽的山间远景……再者对于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要尤其重点把握歌曲的韵律美,以民族文化作为融入音乐的媒介,深刻体会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文化中的风格形式和精神风貌。教师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民族音乐的节奏,促使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之间的比较,进而深刻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和神韵,便于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每一篇民族音乐作品背后的精神美。每一篇民族音乐的创作背后都是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生动写照,民族歌曲中也饱含故事性,拥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凸显出高尚的民族风格。在藏族曲目《康定情歌》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体会到青年男女关于爱与责任的选择,在蒙古族曲目《草原上升起日不落的太阳》的学习中,领略到蒙古族人民豪爽不羁的性格以及对于草原生活的无限奋斗热情。

(二)借鉴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唱美

少数民族音乐中,歌曲大都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故而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歌曲的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民族歌曲这种形式简单、内容丰富的音乐形式是传播民族音乐方式中最核心一部分,使得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代代传承,进而促使中华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将民族歌曲带入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于圆润、洪厚的美声唱法,重点关注每一种民族歌曲的发音方式。总而言之,声乐演唱的发声技巧有多种,包括气息的控制、喉头的稳住、咬字正确、吐字清晰、节奏的把握以及情绪情感的状态等。例如在学习壮族、苗族的歌曲时,学生就要运用多声部的发音方式,以头腔共鸣的演唱方式将高昂的演唱情绪表达出来,增强民族歌曲在演唱过程中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每个不同风格民族歌曲的独特唱法,加强对少数民族唱法的研究。如苗族歌曲在演唱上分为平腔和高腔这两大腔体,这两大腔体在演唱过程中不断通过切换和衔接,使得苗歌的曲调或悠长婉转,或明快动听,体现出了清新自然之美。在演唱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不同形式的运气、发音技巧,运用相对应的唱法腔调来演唱少数民族歌曲,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民族歌曲文化在高校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器乐美

少数民族歌曲往往是在少数民族独有的器乐伴奏下进行演唱才别具民族风味,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故而民族器乐是民族声乐文化的共同构建成分。将民族器乐的学习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是学习传唱民族歌曲的有效路径,也是更加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为民族音乐的学习开辟新道路。我国少数民族器乐种类丰富,仅广西地区发现的种类就有百余种,比如壮族的田螺笛、侗族的侗笛、马骨胡、土胡等。另外,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增加学生对于民族歌曲传唱的热情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和民族风格的理解。例如马头琴作为蒙古族的典型器乐,在造型风格上体现了蒙古族马上骑射的形象,在器乐风格上以悠远大气为主要特点,体现出蒙古族人民不拘小节的民族特点。

(四)体味少数民族音乐的表演美

民族音乐植根于民族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富于生活化,往往不拘泥某一种形式,是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于一体的大杂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广西侗族的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的方式为主,演唱者为3人。歌曲的音律结构、演唱技巧风格独特,且多以琵琶歌、芦笙曲的音乐形式加以表达;而苗族情歌则多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出现,一般不需要器乐辅助,唱法或明快灵动,或铿锵雄厚。在高校声乐教学演唱中,教师对于同一首民族歌曲中的不同唱法和形式要加以区别,分开教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唱法形式和节奏对每一句歌词进行甄别,采用对唱、分唱的形式教学,将民族特色充分融入到声乐教学课程中,提高声乐教學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传承原汁原味的民族声乐文化。

(五)创造少数民族音乐的时代美

时代是文化发展的土壤。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潮流中,少数民族音乐要想不被湮没,只能适应时代趋势,与时俱进,即为少数民族音乐打造流行唱法,或在流行音乐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最为成功的教学典例便是以壮族民族音乐为主基调的《壮族大歌》,这首歌既保留了壮族原本的五声式唱法,将汉语与壮语相结合,增强了歌曲的传颂面积,又在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大调式风格。虽然高校的声乐教学仍以保留民族特色为重点,但也要启发培养学生在传唱民族歌曲时的时代化意识,创新民族音乐发展的时代性。诸多知名歌手对民族声乐唱法进行改编,如慕容晓晓的《女驸马》,既赋予了流行歌曲的民族韵味,又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声乐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是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少数民族音乐追随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完善学生的音乐价值体系,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有助于加强我国音乐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对高校声乐教学体系而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声乐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是声乐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朱佑宝.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J].大观,2017(11):140.

[2]陆彦.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评鉴,2019(12):92-94.

[3]杨华.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3(11):111-111.

[4]张海强.微探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89.

[5]龙清萍.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78.

[6]刘爱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7):181.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声乐教学教学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