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娟:做无愧于公正的人民法官

2022-06-20 18:11刘怡然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开庭当事人法官

刘怡然

即使众多荣誉在身,黄文娟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一名传递公平正义的普通基层法官。“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应该做的事情。公平正义很神圣,但其实就在日常生活里。”对黄文娟来说,准备开庭资料、与当事人电话联系、庭前沟通调解、开庭判决、梳理卷宗,日常工作琐碎但不容马虎。

2021年,黄文娟获得“浙江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她的先进事迹被写入2020年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从書记员到优秀员额法官,14年来,黄文娟不改初心,践行着对工作的赤忱与热爱。

梦想萌芽/尽职为民有温度

梦想对很多人来说是未实现的目标,但对黄文娟而言,梦想就是她正在从事的工作。“法官是我在学生时代就很向往的职业,有人说在你还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碰到了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幸运。我感觉自己蛮幸运的。”

1982年,黄文娟出生在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个小山村里。村子比较偏远,大多数村民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在黄文娟的记忆中,虽然村里民风朴实,但也有纠纷发生。由于村民缺乏法律常识,最后事情的解决都靠“拳头”,谁家男丁多就占上风。“这种原始而粗暴的解决方式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渴望寻找一种力量能公正地决断一件事的对错。”逐渐长大的黄文娟在学习中了解到法律的力量,法者,定分止争也。从此,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静待破土。

2008年9月,黄文娟带着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的毕业证,怀揣着一腔司法为民的热血,考入了鄞州区人民法院,但在迈出以理服人第一步的时候,她因为“语言不通”遇到了难题。

上班第一天去邱隘人民法庭报到的黄文娟就闹了笑话。“这么多年我还是清楚记得自己把邱隘的‘隘读成‘ai,却不知道在宁波这个字念‘ga。”黄文娟笑着说,这件事一度让她很长时间不敢随意说话,生怕又犯相似的错误。紧接着,真正的难题来了。当时来邱隘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大多是附近村民,无论是庭前沟通还是开庭陈述都说宁波方言,黄文娟听来仿佛天书。“开庭时,负责记录的我完全是一头雾水的状态。”由于听不懂方言,她只能连蒙带猜囫囵地记,等开庭结束后,再分别与原告、被告进行核对修改。由于影响了庭审效率,那时她没少挨师傅的批评。

听不懂方言就没法顺利开展工作,恰逢当时法院专门给非本地员工办周末方言培训班,“学!”黄文娟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问题是没办法逃避的,我们要积极地去解决。”除了在培训班勤学苦练,黄文娟还利用空闲时间看宁波方言节目,读《阿拉宁波话》《宁波话大讲堂》等书,用拼音做标注,回家拉着老公练习对话。靠着一股韧劲,一年后的黄文娟已经能在当事人针锋相对的方言中完整准确地进行庭审记录了。

黄文娟是个特别善于发现工作中“小确幸”的人。“法院工作挺忙碌的,常常要送达保全、走访调查,但我也因此走遍了宁波的大小村落,知道了哪里的橘子好吃、哪儿的海鲜新鲜这些本地人知道的小秘密,逐渐融入这座城市。”她笑着说道。

线上办案,司法为民有深度

2020年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回家探亲的黄文娟和丈夫、两个孩子滞留在天门市。“当时一个个确诊消息让村民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人人自危,家家户户关门闭窗,村口的路也被村民用废弃车辆、泥巴砌的墙给堵住了。”黄文娟说,“新冠病毒带来的无力感和紧张感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

除了担心被感染,黄文娟还有另一重压力——由于她不能回法院上班,排好庭的案子即将“停摆”。“当时领导、同事都特别关心我,让我先顾好自己,案子回去再说。”但责任心催促着黄文娟不能停下。在得知鄞州区人民法院已解决了移动微法院在线开庭的技术问题后,黄文娟松了口气,“我可以继续开庭了!”

电脑、案卷,没带;网络,没有……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从回乡青年那里借来电脑,用手机热点连上网络,联系书记员网上发送案卷资料,一切准备就绪。2020年2月7日8点30分,黄文娟从家里找出一件旧西装,开始第一次线上开庭,原告王某和两位陪审员各自在宁波家中,黄文娟在湖北家中,同时上线。这天上午,黄文娟以移动微法院多方视频方式,完成了3起案件庭审。

此后的50余天里,黄文娟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审理和调处案件,开了将近60个庭,结案50余件,无一案件因她被隔离而延迟开庭或超期审结。充实的工作让她忘记了不安,“精神集中于工作时,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顾及别的事”。

自2016年11月担任员额法官以来,黄文娟共办结各类案件2300余件,办案数量居全院前列,无一瑕疵案件。这得益于她对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松懈,“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学无止境,既要关注法条的更新,也要注重和同事的交流沟通,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精通业务需要保证理论储备丰富,黄文娟对学习一直绷着一股劲儿。同样,实操也要下功夫。“前期我们做的准备越多越细,开庭就能越顺利。”每次开庭前,黄文娟都要走访了解情况、致电当事人,将所有情况烂熟于心,确保对案件负责,对当事人负责。

身兼数职,服务为民有广度

“有时候老百姓需要法律服务,但一没有律师代理,二不清楚流程。如果能够一次性解决他们的难题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除了做好一名法官,黄文娟又陆续有了许多新身份。

2021年5月27日,鄞州区人民法院成立“文娟工作室”,黄文娟作为负责人,带领工作室团队积极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模式。工作室专设立案窗口、审判团队、执行团队,当事人在这里就能完成案件的全流程处理。

“文娟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立案群众2000余人次,结案1000余件,审理期限、当庭宣判率、调撤率、自动履行率等各项数据均名列全院前茅。同时,工作室的服判息诉率达到100%,成为宁波市审判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的一张闪亮名片。

除工作室负责人之外,黄文娟还有两个身份:南部商务区“共享法庭”的“小巷法官”和鄞响App《文娟有约》栏目的主讲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她既要做好诉源治理,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也要做好线上普法,通过真实案例传递法治理念。

“共享法庭”采用“1+1+N”的模式运行,即每个“共享法庭”配备1名“小巷法官”、1名庭务主任以及多方社会组织,是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做到“纠纷哪里来,调解哪里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黄文娟以“小巷法官”的身份,运用“共享法庭”线上服务企业、群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司法服务,推动司法触角再延伸。

在熟悉的工作领域,黄文娟干得驾轻就熟,但当熟悉的领域和不熟悉的方式叠加,黄文娟也有半路出家的“烦恼”。“《文娟有约》下一期做什么内容比较吸引受众呢?”黄文娟苦恼于下一次的视频普法内容。跨界的她,虽然对法律条文烂熟于胸,但如何“说”出来却是她不擅长的,更遑论在镜头面前滔滔不绝。“即使我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突击学习了四五天,第一次出镜仍非常紧张。但我想着认真去做,总能一次比一次好。”怀着不逃避、不放弃的想法,黄文娟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镜头,已完成3期普法节目的录制。

“无论身份怎么变,我的本职始终是一名法官,所有的身份都基于我的本职工作展开。”办好每个案子,为民解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黄文娟不懈努力的目标。76D4458C-62A2-45E8-987C-B369A70B5FB7

猜你喜欢
开庭当事人法官
我不喜欢你
终于开庭
浅析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方式
开庭了
论死缓上诉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该给法官涨薪了
从梦想到现实
离婚对白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