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近10 年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趋势与热点

2022-06-20 14:33崔玮璐张解玉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甲素雷公藤内酯

袁 博 智 恺 崔玮璐 张解玉 葛 琳 曹 炜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007;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雷公藤甲素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是从雷公藤根或根木质部中分离出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也是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标志物。众多实验证实,雷公藤甲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故而被用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近期研究还证实雷公藤甲素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广谱抗肿瘤等作用,疾病适用谱不断扩大,引起众多研究者们关注。CiteSpace 是用于分析某领域研究体系、热点与发展趋势的软件,通过可视化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示某领域研究热点、发展进程与结构,并能借此探索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与方向[2]。本文对中国知网(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近十年来雷公藤甲素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探究目前雷公藤甲素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源自CNKI。检索条件:主题词为“雷公藤甲素”OR“雷公藤内酯”OR“雷公藤内酯醇”,限定为中文期刊论文,时间限定为2011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0 月1 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与雷公藤甲素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排除标准:①病例报道、治疗经验等文献。②重复发表与信息不完整文献。

1.3 数据处理

将检索结果导入NoteExpress 中,利用软件去重后人工剔除信息不全、研究内容与雷公藤甲素无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软件处理导出数据,对相似关键词进行合并,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等均合并为“雷公藤甲素”。时间分区:2011—2021 年,时间切片为1 年,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作者、关键词,g-index 设为25;对文献数据分3 次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分析。

2 结果

检索到雷公藤甲素相关文献1201 篇,去掉重复、信息不全、研究内容与雷公藤甲素无关文献287 篇,最终共914 篇文献被纳入本研究。

2.1 发文趋势分析

雷公藤甲素研究年度发文量见图1,2011—2021 年发文共914 篇,年均91.4 篇,2016 年发文量为101 篇,为发文量最多的年份。

图1 2011—2021 年发文趋势

2.2 机构合作分析

参与雷公藤甲素研究的机构共325 所。发文量最多的10 所机构见表1。其中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17 篇的发文量居于首位。利用CiteSpace 构建机构合作网络(图2),结果显示大部分机构合作单位较少,部分机构各自形成小范围的合作态势。

表1 雷公藤甲素相关研究≥5 篇的研究机构

图2 机构合作网络图

2.3 作者合作分析

参与研究雷公藤甲素的学者共440 位。发文量最高的3 位作者为刘建群(16 篇)、阙慧卿(13 篇)和徐伟(13 篇)。根据普莱斯平方根定律得出核心作者总计140 位,占所有作者28.7%,提示国内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网络图谱显示研究团队以内部合作为主,团队间合作较少,存在诸多孤立的小团体(图3)。

图3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该图谱网络共有节点527 个、连线574 条、密度为0.0041。设置出现频率>10 为核心关键词,共得到关键词19 个。与雷公藤甲素有关的热点主要有细胞凋亡、雷公藤、增殖、类风湿关节炎、高效液相色谱法、肝损伤、糖尿病肾病等。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K 均值聚类分析,共获得12 个有意义的聚类(图5)。Q 值为0.9014,S 值为0.977。将12 个聚类的主要研究方向归纳总结于表2。#0、#2、#5、#8、#9 聚类聚焦于雷公藤甲素治疗免疫疾病研究,#1、#2、#3、#7 聚类聚焦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方向研究,#4、#6、#10、#11 聚类聚焦雷公藤及雷公藤甲素药理学方向研究。图6 为关键词时序图,节点大小与频率相关,节点间连线粗细与强度相关,图中X 抽为文献发表时间,Y 抽为聚类编号,聚类包含的节点数目越多,该聚类编号越小。

表2 关键词聚类表

图5 关键聚类图

图6 关键词时序图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分析(图7)可显示近10 年高频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红色条带表示持续突现时间段,并显示该时间段研究的核心主题。其中强度最高的3 个关键词分别为“氧化应激”“自噬”“抗肿瘤”,强度分别为3.7623、3.4908、3.2429,持续时间分别为2019—2021 年、2016—2019 年,2018—2021 年。突现词共出现10 个,可分为机制研究与疾病适用谱研究两类。

图7 突现词分析

3 讨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 对2011 年以来雷公藤甲素领域的914 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直观地体现近10 年雷公藤甲素研究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发文量提示,近10 年雷公藤甲素研究已呈现逐渐稳定趋势,该领域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成果稳定产出。作者及研究机构显示该领域研究机构以中医药院校附属实验室或药学院为主,较少见临床医疗机构参与,且研究机构分布较为松散,机构间联系较少,未形成紧密的机构合作交流,少数的合作仍以院校中药学院与相关实验室的合作为主,进一步临床试验有待开展。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及突现分析显示,临床前研究仍为雷公藤甲素领域研究热点,其中树突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氧化应激等相关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与雷公藤种属的药理学研究是近十年关注热点。随着时间推移,雷公藤甲素研究所涉及病种不断变化,由免疫相关疾病[3-6]逐步扩展至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7-10],以及糖尿病肾病[11-15],并取得一定成果。自2018 年起探索范围扩展至肿瘤相关疾病,实验显示雷公藤甲素可通过凋亡途径[16]诱导肿瘤细胞内源性凋亡、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徙与转移[17-18]、改善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19]等多种方式起到抗肿瘤效果。但其严重毒副作用限制了雷公藤甲素的临床应用开展,小剂量雷公藤甲素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减缓肿瘤多药耐药性,提高临床抗癌效果,其应用前景广阔[18]。对雷公藤甲素毒副作用[20-23]及增效减毒探索仍在深入开展,中药配伍减毒、衍生物、改变剂型与给药方式仍是目前增效减毒探索的主要方向[24-25],但尚未有显著成果凸现。

本文基于CiteSpace 软件对CNKI 中近10 年雷公藤甲素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揭示本领域中研究热点与趋势。近十年领域研究热点随时间不断变化,但以临床前研究为主,涉及病种由免疫相关疾病逐渐扩展至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及抗肿瘤相关疾病。目前研究受限于雷公藤甲素毒副作用均处于临床前研究层面,缺少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亟待可解决全身性毒副作用的成果出现,以将实验成果进一步推广至临床实践中。

猜你喜欢
甲素雷公藤内酯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穿心莲内酯滴丸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分析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α-甲氧甲酰基-γ-丁内酯和α-乙氧甲酰基-γ-丁内酯的合成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