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菌剂在草莓- 小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2022-06-20 05:03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增产率菌剂油菜

陈 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 730060)

1 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土壤修复菌剂(有效活菌数≥2.0 亿/g,有机质≥20.0%,胞外多糖≥1.0 mg/g,适用碱性土壤)对碱性土壤的修复作用,2019—2020年依据农业部“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通用要求”(NY/T 2544-2014)标准,在草莓-小油菜种植上进行了小区肥效试验。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3′16″、北纬 35°04′13″,平均海拔 973 m,年平均气温10.5 ℃,年降雨量623 mm,无霜期159 d。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土质砂壤,肥力中等,地下水资源丰富,前茬作物为小油菜,播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表 1)。

表1 试验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参数

3 试验材料

3.1 供试肥料

土壤修复菌剂,粉剂,有效活菌数≥2.0 亿/g,有机质≥20.0%,胞外多糖≥1.0 mg/g。

3.2 供试作物

草莓品种为雪里香,为常规日光温室黑色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小油菜品种为上海青,为小畦栽培。

4 草莓试验

4.1 试验设计

共设4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四周设有保护行,小区中间留有走到。小区面积28 m(2长7.0 m,宽4.0 m)。处理1:常规施肥+土壤修复菌剂;处理2:常规施肥+基质(灭活土壤修复菌剂);处理 3:常规施肥;处理 4(CK):空白对照(不施肥)。常规施肥均为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基肥为发酵腐熟的牛粪22 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 150 kg/hm2、硫酸钾 150 kg/hm2;追肥为尿素300 kg/hm2,分 2次追施,每次 150 kg/hm2。

4.2 田间管理

草莓试验于2019年11月8日第一年试验小油菜收获结束后清除尾菜,进行播前整地、划分小区,对处理1、处理2、处理3 进行常规施肥,按小区均匀施入基肥;之后对处理1 和处理2 分别均匀基施土壤修复菌剂和基质450 kg/hm2(每小区1.26 kg)。11月15日按行长 700 cm、带幅 100 cm,垄宽 50 cm、高18 cm 的标准起垄,每小区4 垄,垄起好后覆黑色农用薄膜。11月17日进行草莓带水移栽,选取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株形一致的鲜活草莓苗“品”字形定植,株距25 cm,每垄双行,每穴 3 株,定苗 72 000 株 /hm2。移栽后注意观察幼苗长势,及时更换死苗、病苗,记载草莓各处理生育期。成熟后按区收获,记载各处理单株鲜草莓产量,统计各处理产量结果,并进行方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对草莓生育时期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在各处理移栽期相同的情况下,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和处理4 相比较,始花期分别提前了2 d、3 d、5 d,坐果期分别提前了2 d、3 d和5 d,成熟期分别提前了3 d、4 d 和8 d,生育天数分别缩短了2 d、4 d 和6 d。说明基施土壤修复菌剂可促进草莓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天数,提早上市。

表2 草莓各生育时期记载

由表3 可知,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和处理4相比,茎长分别增加了1.9 cm、2.7 cm 和5.1 cm,横径分别增加了0.2 cm、0.2 cm 和0.4 cm,单株鲜果产量分别增加了18.3 g、29.2 g 和44.2 g。处理1 和处理2 病虫害发生轻微,处理3 和处理4 病虫害发生轻。处理1 在茎长、茎粗、单株鲜果重等生育性状方面表现突出,生长健壮,病虫害发生轻微,说明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可明显改善土壤营养供给和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和抗逆性。

表3 各处理草莓生物特性记载

4.3.2 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由表4 可知,处理1 较处理2 增产1 571.4 kg/hm2,增产率为5.46%;处理 1 较处理 3 增产 2 320.4 kg/hm2,增产率为 8.28%;处理 1 较处理 4 增产 3 178.5 kg/hm2,增产率为11.69%;处理2 较处理3 增产749.0 kg/hm2,增产率为2.67%。说明土壤修复菌剂可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繁衍,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降低碱性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通透性,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理想的土壤环境。

表4 各处理草莓产量记载

由表 5 可知,F区组间=0.46 <F0.05=5.14,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地块选择符合试验要求;F处理间=28.50 >F0.01=9.78,差异极显著,说明试验各处理设置合理。对各处理的小区产量采用 LSR 法新复极差进行两两比较测验(表6),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表5 方差分析

表6 LSR 法新复极差测验

5 小油菜试验

5.1 试验设计

小油菜连续使用土壤修复菌剂第二年(轮)试验中,共设4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四周设保护行,中间留有走道。小区面积30 m(2长6.0 m,宽5.0 m)处理1:常规施肥+土壤修复菌剂;处理2:常规施肥+基质(灭活土壤修复菌剂);处理 3:常规施肥;处理 4(CK):空白对照(不施肥)。常规施肥均为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基肥为发酵腐熟牛粪22 5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追肥为尿素225 kg/hm2,分 2次追施,每次 112.5 kg/hm2。

5.2 田间管理

草莓生产延续到2020年6月上旬,植株老化、秧苗枯死后拉蔓整地。经过2个月的闲置休棚、土壤休整活化和高温闷棚灭菌后,2020年8月14日开始整理划区。按照试验设计基施常规肥料、土壤修复菌剂和灭活菌剂,用小耙均匀翻入耕层土内,地表喷洒少许水分。8月20日按4.5 kg/hm2的播种量进行小油菜播种,播后耙耱。小油菜于8月29日出苗,9月10日开始间苗、定苗,留苗 375 000 株 /hm2,株行距9~10 cm,分别于10月8日和10月18日对处理 1、处理 2、处理 3 追施尿素 112.5 kg/hm2。各小区单独浇水,生长期间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发生虫害,均于10月18日喷雾10%吡虫啉2 000 倍液。成熟收获后单收计产。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处理对小油菜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7 可知,在播种期相同的情况下,各处理出苗期均相同。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 和处理4 相比较,三叶期分别提前了 1 d、1 d 和 4 d,成株期分别提前了 2 d、3 d和6 d,收获期分别提前了2 d、4 d 和5 d。说明基施土壤修复菌剂可缩短小油菜生育天数,提早上市。

表7 各处理小油菜生育期记载

5.3.2 不同处理小油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8可知,处理1 与处理2、处理3、处理4 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0.6 cm、1.3 cm 和3.2 cm,横径分别增加了0.3 cm、0.3 cm 和0.7 cm,单株鲜重分别增加了2.6 g、5.7 g 和 9.0 g。处理 1 和处理 2 虫害发生轻微,处理3 和处理4 虫害发生轻。处理1 在株高、横径、单株重等生育性状方面表现突出,虫害发生轻微,说明小油菜生产连续2年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可显著改善其生物学性状,提高产量和商品性。

表8 各处理小油菜生物学性状记载

5.3.3 不同处理对小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9 可知,处理1 较处理2 增产2 266.6 kg/hm2,增产率为6.37%;处理 1 较处理 3 增产 3 200.0 kg/hm2,增产率为9.24%;处理1 较处理4 增产4 066.6 kg/hm2,增产率为 12.04%;处理 2 较处理 3 增产 933.4 kg/hm2,增产率为2.70%。说明土壤修复菌剂连续使用可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群繁衍,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表9 各处理小油菜产量记载

由表 10 可知,F区组间=0.49<F0.05=5.14,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地选择符合要求,试验系统误差在合理区间内。F处理间=30.73,显著大于F0.01=9.78,差异极显著,说明试验各处理设置合理。对各处理小区产量采用LSR 法新复极差进行两两比较测验(表1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表10 方差分析

表11 LSR 法新复极差测验

6 结论

草莓和小油菜连续使用土壤修复菌剂,均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时期,优化生育性状,提高植株抗逆性,并能促进温室内土壤微生物种群繁衍,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充分腐解土壤难溶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营养供应,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草莓施用土壤修复菌剂与施用基质相比,产量增加了1 571.4 kg/hm2,增产率为 5.46%;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了2 320.4 kg/hm2,增产率为8.28%。小油菜施用土壤修复菌剂与施用基质相比,产量增加了2 266.6 kg/hm2,增产率为6.37%;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了3 200.0 kg/hm2,增产率为9.24%。

猜你喜欢
增产率菌剂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