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家庭教育新样态

2022-06-21 22:56龙慧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重构家庭教育

龙慧婷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一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的法律,明确规定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以德为先”的鲜明特色。在“双减”新形势下发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理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庭教育;重构

引言

如今提出“双减政策”,让诸多家长思考怎样进行后续的教育?本质上家庭教育深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若家长可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给予更多重视,那么孩子可更好地规避不良思想行为出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助于最大化挖掘孩子自身潜能。

1.抱朴守真:“双减”助力家庭教育固本清源

1.1“双减”指向家庭教育人文性复归

“减负增效”为家长提出明确的教育目的与手段,且对亲职教育也提出相应学习要求,促使家长清醒认识到:家庭教育是自己的责任,优质陪伴是日常必修课,亲职教育是终身事业。家长需要明确家庭教育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家庭是讲“情感”的地方,家庭生活需要充满人文关怀。如此,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与相处方式会悄然发生改变,由“唯分数论”到“完整人”培育,由购买培训服务替代监管到坦诚看见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当家长拥有了关怀性思维,亲子关系质量将发生根本改善,从而整体提升家庭教育生态。

1.2“双减”转向家庭教育的内质性成长

“双减”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朴素的教育常识:尊重儿童内质性发展的身心规律,重视人格健康、道德优美、情操高尚对精神成长的内源性支持作用,拒绝急功近利的短视带给成长毁灭性的伤害与匮乏,增进以内质成长为基础的道德、情感、精神层面的培育内容与形式,将外部成绩的关注转向内在品质的淬炼与修养,培育内在强大、道德美好且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此,家庭教育需要以更深远而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学习,将儿童置身于更大的历史境界、国家格局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社会的需求,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开放的心态放稳教养的节奏,正视生命成长中的复杂性、能动性与持续性,坚信终身学习素质可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重视非智力品质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长效价值与动力支援。

1.3“双减”促发情感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性价值审视

家庭教育与情感教育有着共通性与联结性,从资源互补方面看,家庭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情感是家庭教育首要解决并且终身直面的话题;家庭教育被赋予天然的情感性与亲缘性优势是情感教育适切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情感教育既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又是家庭教育的途径与方式;从属性与功能方面看,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关系性与情感教育的感受性、实践性相互交织;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具有培根养土、根深叶茂的功能;情感教育的内质性与人文性同样具有铸魂立根、强基固本的价值;从个体情感发生学来看,情感教育的源头是来自婴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温暖亲情的熏陶,离不开家庭教育中情感维系与关系建构;而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与矛盾彻底化解需要情感教育的保障与支持。二者是优势互联、资源互补、彼此包容、情感共享。家庭教育不能是功利的,而应充分理解和发挥家庭情感教育的功能,關注亲子关系中“亲情之爱”的情感品质与培育路径,不断增进家庭情感教育能力与方式。

2.培根铸魂:学校教育全面赋能有温度的家庭教育重构

2.1挖掘家庭情感性抚育成长价值,支持家庭重获情感教育自信

在认知层面,学校教育应帮助家庭充分解读情感性抚育成长价值,有义务为家庭树立行动指南:只要符合儿童特质与个性发展的,且在正常的情理范围内,家长就可以实施情感性关怀—关心并觉察儿童当下感受与情绪,理解并表达有温度、可感触的情感体验,及时作出适切的情感回应。学校应以多种形式与载体向家庭不断贯彻这种做法的成长价值:协调并优化教养风格与儿童情感体验、当前知识水平及认知发育阶段,促使亲子双方都保持在一个舒适惬意的感受水平上找到“最佳结合点”—不仅呵护儿童认知兴趣,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还实现亲子双方双向成长,彼此找到被认同、被确信的自我感与满足感。在理念上,学校应向家庭传递这样一种坚定信念:肯定父母专注于发挥个人天然的“父母直觉”或“亲情之爱”,以健康而温和的情感来及时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及时觉察、表达与回应儿童的情感状态;积极创设情感和谐的养育环境与人际关系,为儿童情感发育、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做充分成长准备。在实践中,学校教育有责任净化与疏导父母教养过程中的焦灼不安、懊恼负疚,为家庭提炼并渗透丰富多元的情感性抚育方式,以此缓解父母的紧张压力,唤醒对情感性抚育的强烈认同,加持情感教育的自信与能力,以此抵御外界引诱下的能力不足感与无助感。另外,学校应强化父母的情感性理解与关注的实践练习,夯实家庭情感教育基础,强调情感性抚育是天然而先进的教育方式,足以“联结”孩子的大脑,培养他们对探索和学习的终身热爱;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使他们在学校和成年生活中成长、成才。

2.2重视儿童“完整生命”培育,家校合力实现整体教养

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去学习所做的是认知、感受和直觉水平上(习得经验)的统一的学习。学校教育应帮助家长树立儿童“整体教养”观:坚持将生命的完整结构、多种发展的可能维度以及生命活动中“完整的人”的全部体验融为一个“整体”,全面理解人的处境、理解人的活动。而这一观念的渗透与接续是需要情感参与的,依靠植人性传播几乎不能抵达人心。它需要家校共同努力从“完整生命”的最大利益出发,建构有共同愿景、内涵式发展的家校共同体,携手致力于优质的家校情感生活来保持优质的家校信任关系,以此保障学校“整体学习”观向家庭“整体教养”的演进与延续。

2.3引领家庭情感文明建设,开创家庭情感教育新境界

新时代家庭情感文明到底从哪里来?依靠谁来建设?面对当下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家庭情感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学校教育的介人指导与黏合作用。一方面,学校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情感文明建设需要由父母亲历亲为,而对父母的教育正是家庭教育的底层攻坚,应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扩充家庭教育的情感视野,激发情感教育的学习兴趣,强化养成情感文明的习惯,促使父母成为高情感素养的文明人,来保障家庭情感文明的顺利推行。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不能仅满足知识文明的传播,还应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吸纳并融合多元文明的力量,共同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文明建设,探索切合时代发展的情感文明新形态,形成家校社互惠的长效机制,可持续地向家庭输送先进的情感文明理念与实践模式。

结语

“双减”政策无疑是史上最高规格的向教育负面力量的一次“应战”,纯正的教育信念、正向的教育理想、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美好的教育生活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双减”后时代馈赠儿童和家庭的“成长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推进“双减”,需家庭教育尽快跟上[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04):127.

[2]罗爽,付路路.论《家庭教育促进法》如何助力“双减”落地[J].少年儿童研究,2022(02):40-43.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重构家庭教育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