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腔球囊(COOK 球囊)联合人工周期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

2022-06-21 07:48罗伟梅余艳罗远星黎晓霞魏然康文娟叶思兰
智慧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节育器宫腔球囊

罗伟梅,余艳,罗远星,黎晓霞,魏然,康文娟,叶思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500)

0 引言

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是因妊娠或非妊娠子宫创伤所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宫腔出现部分闭塞亦或是全部闭塞的情况,使患者表现出月经异常、反复流产亦或是不孕症状。临床研究中,选择没有继续妊娠意愿,行人工流产亦或是不同类型宫腔操作所致宫腔感染而引起宫腔粘连的患者,其月经量不多且不孕发生率偏高。一旦发生宫腔粘连的情况,会使患者的月经周期发生变化,使其生育能力受到影响。近年来,宫腔镜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也逐渐发展成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疾病的标准方法,然而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即便能够恢复宫腔形态,也无法保证受损子宫内膜修复至满意效果。加之手术治疗会对子宫黏膜带来损伤,会增加宫腔粘连的复发率,因而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后复发预防十分关键。COOK球囊为硅胶制拟宫腔形态的三角形,可有效阻隔子宫腔肌壁与创面,进而发挥引流、压迫止血等功效,尽可能降低感染率[1]。而球囊表面柔软,可保护受损子宫内膜,进而沿球囊表面修复生长,对粘连预防效果十分理想。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选择雌激素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生长和再生,以加快创面修复速度,复发概率更低[2]。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宫腔粘连患者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案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60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为例,主要目的是探讨在术后以COOK球囊与人工周期施治的价值,现展开具体分析与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治疗。对照组年龄上下限分别为43岁、20岁,中位年龄(33.25±1.42)岁,刮宫史患者18例、取宫内节育器史12例;观察组年龄上下限分别为42岁、22岁,中位年龄(33.22±1.45)岁,刮宫史患者15例、取宫内节育器史1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排卵功能正常;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闭经、痛经、月经量减少、不孕、早产或流产等症状;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认可;可正常交流与沟通者。

排除标准: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血栓性疾病无法服用雌、孕激素者;闭经者;中途退出者;内分泌系统病变者;精神障碍、智力异常、言语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手术治疗,术前禁食8小时,并于术前2h将600微克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使宫颈口扩张,在宫颈软化后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3]。

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环(圆环)+人工周期治疗,对粘连加以预防将一枚宫内节育器置入,术后1月拔出圆环。同时服用补佳乐,剂量标准为2mg,qd,联用21天;于术后第14天服用地屈孕酮,剂量标准为10mg,qd,连续服用7天,人工周期3个月[4]。

观察组放置COOK球囊+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向患者宫腔内部注射2毫升透明质酸钠,将COOK球囊置入,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mL,以保证球囊充盈[5-8]。术后七天将COOK球囊拔除。人工周期方法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两组阴道流血量进行评估。

(2)分析患者术后2个月月经恢复情况、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3个月宫腔镜检查宫腔再粘连效果。

(3)比较患者治疗效果。①显效:宫腔不再出现粘连情况;②有效:存在宫腔粘连情况,但范围≤25%宫腔;③无效:存在严重的宫腔粘连情况,粘连范围>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与t值表示,以卡方χ2与()进行检验,若检验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两组患者阴道流血量

观察组阴道流血量(120.35±4.11)mL,对照组阴道流血量(210.32±4.44)mL,组间数据相比,t=81.4487,P=0.0000,P<0.05。

2.2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个月月经恢复情况、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3个月宫腔镜检查情况分析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后2个月月经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3个月宫腔再粘连情况

2.3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3 讨论

近年来,基于在无痛人流等一些宫腔操作与反复性次数不断增加背景下,促使宫腔粘连发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特别是对于接受人工流产术、剖宫术女性而言,术后易严重损伤到患者子宫内膜基底,与此同时纤维瘢痕在一定程度上也易导致患者宫腔发生变形、扭曲等情况。宫腔粘连主要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子宫内膜受损而引起的子宫壁组织粘连,以腹痛、月经量减少和不孕等为主要表现,对生育期女性身体健康及生育能力的影响较大[9]。根据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发现,大概90%宫腔粘连患者都是近期行妊娠刮宫治疗后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致使子宫壁相互粘连并形成瘢痕,而宫腔发生形变。临床治疗中,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应用最为常见。但术后如果未采取干预措施,使得宫腔手术创面相互接触,患者宫腔很容易再次粘连。加之手术将宫腔粘连分离后,宫腔内膜所需修复时间较长,因而也更容易出现粘连复发的情况。根据相关报道了解到,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概率在20.0%~62.5%,而妊娠成功率只有22.5%~33.3%之间,预后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临床中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病情复发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雌激素加快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速度,也可安置宫内节育器抑或是借助宫腔支撑球囊,在屏障的作用下将各创面阻隔,以免出现再次贴附粘连等情况的发生。行分离手术治疗后,将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绑扎圆形与T形节育器)放置于宫腔内部可发挥支架作用,而宫腔球囊放置后可有效隔离子宫上下侧壁、左右侧壁与前后侧壁,保证内膜能够沿着球囊表面实现增殖修复。另外,球囊的压迫止血效果理想,手术治疗后将球囊取出,无需向宫腔内放置器械,只要抽出水囊内部生理盐水即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宫腔感染发生率,使宫腔内膜修复速度明显加快。但球囊的压力与留置的时间一定要被控制于安全范围之内。本研究中经比较放置宫内节育环+人工周期治疗与COOK球囊+人工周期治疗在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阴道流血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35±4.11)mL、(210.32±4.44)mL,观察组月经恢复率达86.67%,宫腔再粘连率为6.67%,优于对照组60.00%、2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高于对照组76.67%,由此表明,子宫球囊支架(COOK球囊)联合人工周期应用于子宫粘连分离术后的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而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究其原因如下:既往临床在对于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借助扩宫棒将患者宫颈扩张后,以宫腔镜顶端实施钝性分离或者以宫腔镜剪对面积较窄小膜性粘连带实施锐性切割,对于宫腔存在明显瘢痕或者出现严重闭合情况者,可借助针状电极实施分离处理,直至将双侧的输卵管开口暴露出来。在手术过程中需避免损伤到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之后再放置宫内节育器,阻挡患者子宫前壁与后壁,避免发生贴合情况,以钝性或者宫腔镜剪对宫腔血管断端实施分离处理后,将其充分暴露出来后将宫内节育器异物放入,会对宫腔造成刺激,促使发生出血情况,再加上该类分类法易严重损害到患者宫腔形态,并且由于宫内节育器的面积有限,并不能将子宫壁完全覆盖,最终导致患者术后易发生再粘连情况,不仅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增加其治疗费用,还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除此之外,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金属异物,存在无菌性炎性反应,易提升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腔球囊(COOK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手术方案即在宫腔内置入支撑球囊,不仅能够阻隔创面和子宫肌壁之间相互贴附,而且能够对宫腔内出血、炎性渗出液进行引流处理,感染率明显下降,术后阴道流血量少,患者宫腔再粘连形成率也会随之降低[10-11]。既有研究结果可知,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使用宫腔支撑球囊(COOK球囊)联合人工周期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月经改善,而且较之于放置宫内节育环(圆环)联合人工周期,宫腔支撑球囊可明显降低再粘连率[12]。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后联合以COOK球囊与人工周期实施治疗,可得到显著疗效,对提升患者月经恢复率及预防宫腔再粘连发生率起着积极作用,适宜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节育器宫腔球囊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药物球囊 冠心病治疗新方法
阴道三维超声在宫内节育器评估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宫内节育器放置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