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局部按摩在老年卧床压疮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1 07:48陈洁雯
智慧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卧床压疮艾灸

陈洁雯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背景下,老年群体逐渐增加[1],随之而来老年常见类型病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2],其中以内科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等居多[3],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退化严重,自身免疫力较低,患病后临床治疗周期长及恢复期均较长[4],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机体垂直压力、局部压力较大容易诱发压疮情况[5-6],严重的甚至会诱发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较大影响[7-8]。现多将艾灸联合局部按摩配合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更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实验的30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卧床压疮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讨论组(n=15)男女比例9:6,年龄区间61~82岁,中位年龄(71.5±1.1)岁;参照组(n=15)男女比例8:7,患者最大和最小年龄80岁和61岁,中位年龄(70.5±1.2)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没有差异(P>0.05),可用于实验比较。

纳入标准:本实验所有患者均知晓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家属对本实验流程均表示支持和同意;本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排除标准:同时肿瘤患者不得参与本实验;严重精神类疾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难以配合临床患者不得参与本实验;同时严重肝肾脏功能障碍患者不得参与本实验。

1.2 方法

参照组(n=15)行传统常规方案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安静整洁病房,向其介绍科室区域及功能等,帮助患者调整病房温湿度并每天定时定点到病房消毒打扫,按时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治疗环境;长期卧床容易诱发压疮影响恢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承受较大压力,其容易表现出焦虑消沉等情绪,甚至影响其求生意志,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向其讲解当前的医疗水平及治疗方案和预期目标等,丰富患者对病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其焦虑负面情绪,同时还可向其介绍以往成功案例提高其自信心;另外还要加强清洁护理,每天观察容易发生压疮局部压力较大的皮肤变化情况,每天按时按点帮助患者擦拭,保证皮肤干燥清洁,促进恢复。

讨论组(n=15)行艾灸联合局部按摩方案治疗。该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方案与参照组相同,参考即可。该组患者还加行艾灸联合局部按摩方案治疗。

首先,艾灸方法。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艾灸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安抚患者情绪并观察疑似疮伤面,通常情况下在疑似疮伤面周围7cm左右处对患者施灸,医护人员调整艾条方向通常由上至下旋转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后再由左至右旋转艾条并与患者沟通使其周围皮肤有明显温热感并可以接受最适宜,要特别注意不可出现灼烧感造成周围皮肤二次伤害,完成艾灸后医护人员将疮伤面分泌物清除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即可,艾灸治疗结束。

其次,局部按摩方法。穴位刺激按摩有利于实现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实际疑似压疮程度确定按摩穴位,通常以气海穴、三里穴、丰隆穴、关元穴和三阴交穴为主,同时再根据患者实际疑似压疮部位增加相应按摩穴位。临床压疮以足跟部最常见发病率最高,对这部分患者要多选取跗阳穴和昆仑穴予以按摩;对于部分足内踝疑似压疮的患者多加太溪穴和照海穴按摩;部分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尾骶部压疮情况,在穴位按摩中增加秩边穴和承扶穴居多。医护人员将确定穴位与其拇指螺纹面呈垂直状态按压按摩,按摩力道以患者自身承受强度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分上下午各一次按摩,按摩时间以两小时最适宜,询问患者感受以局部温热感最好,一般控制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即可。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压疮程度予以相应治疗,对于部分已经出现压疮面但未出现任何破溃情况,则直接选取压疮面穴位予以局部按摩,每天上午按摩一次即可,随后对其予以艾灸操作,一般以15min最适宜;对于部分出现局部压疮并在压疮面出现明显破溃情况患者,在艾灸前先进行疮面清洁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艾灸操作,每天上午艾灸一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最好;另外部分患者压疮面积较大并出现破溃及感染等情况,医护人员要先将疮面分泌物清理干净,直至出现红润疮面可进行艾灸治疗,每天上午一次每次半小时,随即将疮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压疮面积及诺顿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患者的压疮面积、诺顿评分各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用t检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面积

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压疮面积明显更小,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压疮面积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实验讨论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93.33%和53.33%,指标差异显著(P<0.05),讨论组效果更优,见表2。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2.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诺顿评分变化情况

与参照组比较,讨论组患者的诺顿评分各指标均明显更高,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组更优,见表3。

表3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诺顿评分

2.4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本实验讨论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讨论组预后质量更优,见表4。

表4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续表4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患者卧床压疮已经受到临床医学越来越多关注[9],老年多患有不同类型心血管、肝肾脏等基础内科疾病[10],临床治疗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诱发压疮并发症,以足踝、尾骶部局部压疮居多[11]。局部压疮主要是患者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出现持续缺血、缺氧等情况造成皮肤组织溃烂坏死等[12],压疮疼痛感明显并容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探寻行之有效的局部压疮治疗预防方案已经成为老年卧床患者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3-14]。

本实验共选取30例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将其分成讨论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艾灸联合局部按摩方案治疗和传统常规方案治疗,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压疮面积更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讨论组患者的诺顿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常规的治疗方案以皮肤清洁处理为主,环境调整和心理疏导等细节方面为辅,其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配合度,清洁疮面控制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但临床显示其仍然无法解决压疮面愈合困难、患者预后质量较差及疼痛情况明显等问题,影响患者恢复。

从中医角度来讲,局部压疮多被归纳为“褥疮”范畴[15],主要是患者机体局部组织出现经络瘀结、正气亏损及气血不畅等情况,最终造成皮肤组织破溃甚至感染,诱发局部压疮。通常情况下局部压疮面会表现出红斑状血液循环不畅,随着病程不断推进出现皮肤组织溃烂坏死等情况。对于老年卧床局部压疮患者临床治疗以行气通络、益气活血及血行旺盛为主,有利于促进疮面愈合达到预期疗效。现多将艾灸联合局部安排配合用于治疗,效果更优。艾灸是中医外治常见手段之一,其主要由艾叶制成,通过对疮面周围皮肤组织予以艾热刺激,实现血管扩张,进一步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有利于疑似疮面药物吸收,达到预期预防效果;另外在艾灸过程中能够实现拔毒泻热、消炎消肿的作用,治疗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疮面疼痛感及肿胀情况,控制疮面扩张,抑制分泌物及脓疮等。另外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疮面部位及程度等确定按摩穴位,从中医角度来讲多穴位不同手法同时按摩的方式能够达到行气通血、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按摩时根据患者疮面部位选取有针对性的穴位,并以患者承受能力范围调整按摩力道,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局部按摩,按摩后有利于促进疮面血液循环及皮肤组织新陈代谢和淋巴循环等,以此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疮面愈合。

综上所述,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应用艾灸联合局部按摩配合用于临床治疗,有利于控制疮面扩厂促进愈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预期疗效及预后质量,值得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压疮艾灸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艾灸保健知多少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