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术中丙泊酚用量及凝血功能影响

2022-06-21 00:39张莉莉秦敏霞杨晓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使用量

张莉莉 王 鹏 秦敏霞 杨晓春

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066000);2.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人工流产手术虽较短但仍存在一定疼痛[1]。近年来,超前镇痛应用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为无痛人工流产术提供了安全保障。丙泊酚在临床传统麻醉中已广泛使用,但使用中镇痛效果较弱、对呼吸循环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术后恢复中恶心、呕吐及头痛发生率较高[2-3]。氟比洛芬酯为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具有药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4]。且既往对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主要研究对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而对于镇静药物使用量及凝血功能影响研究鲜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中镇静药物用量及对受术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前组和常规组各150例。纳入标准:①停经6~7周,B超显示宫内妊娠;②无手术禁忌;③终止妊娠均为自愿且用无痛手术措施。排除标准:①生殖道炎症;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⑤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经本院委员会审批,受术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术前均给予禁食、水6h以上,取截石位,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超前组术前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l:50mg)50mg,溶于10ml 0.9%氯化钠溶液中,15min后行静脉麻醉;常规组术前不用静脉麻醉。两组均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l:0.5mg)0.001mg/kg,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1mg/kg。注入后密切观察受术者反应。术中若出现皱眉、体动等现象静脉注射丙泊酚,加量为首次的1/3,直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1.3.1麻醉效果根据术中麻醉剂使用量及反应进行分级:优,术中受术者安静,未出现体动及皱眉情况;术中宫口松弛,未增加麻醉剂量。良,术中出现体动及皱眉情况,增加麻醉剂量,术中宫口较松弛。术中患者出现体动及皱眉情况,增加麻醉剂量≥2次,术中宫口较紧。

1.3.2凝血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6h、24h、48h抽取受术者外周静脉血常规处理,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TA compact,法国)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1.3.3血流动力学监测受术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5min(T1)、扩宫口时(T2)、负压吸引时(T3)、术毕时(T4)及术后15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值,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

1.3.4不良反应统计围手术期受术者发生恶心、呕吐、咳嗽、呼吸抑制、术后宫缩痛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中镇静药物使用量比较

超前组术中丙泊酚使用量(106.4±6.5 mg)及使用次数(1.2±0.3次)均少于常规组(145.4±7.6 mg、2.1±0.5次)(t=47.763、18.904,均P<0.001)。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超前组麻醉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T、TT、APTT、FIB值术后各时点两组均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时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时两组HR、MAP及SPO2值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时超前组HR、MAP均低于常规组,SPO2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超前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强、无积蓄作用且术后恢复[5]。而超前镇痛为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有效方式之一,可有效阻断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传入中枢系统,降低术中疼痛及炎性反应[6]。丙泊酚因其麻醉迅速、平稳、苏醒快等特点在临床广泛使用,但较多研究指出丙泊酚镇痛效果较弱,使用后可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脑耗氧量、抑制呼吸系统,并在恢复期伴有不良反应,不能有效满足部分临床手术镇痛需求[7-8]。如何在保持镇痛效果情况下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流产术后不良反仍是临床研究重点。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抗炎、止痛及解热效果较好[9]。有研究指出,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入后,水解成为具有活性的氟比洛芬代谢产物,抑制外周及骨髓中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进而降低机体痛觉敏感性,发挥超前镇痛作用[10]。研究显示,氟比洛芬酯其靶向性、穿透性及持续性特点强,靶向性作用可增强手术切口处、血管损伤处及炎症部位的药效,提高镇痛效果,对围手术期患者中枢抑制无影响,有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而穿透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脂微球溶解后易跨越细胞膜,促进药物吸收,提高麻醉起效时间;另其持续性作用可延长麻醉时间,利于手术顺利进行[11-12]。王红霞[13]研究报道,氟比洛芬酯对胃黏膜损伤小,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较好。

本研究中,手术不同时刻超前组HR、MAP值均低于常规组,SPO2值高于常规组,且术后各时刻两组PT、TT、APTT、FIB值无显著差异。提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维持受术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原因: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调控围手术期受术者生理反应及应激反应,降低术中疼痛信号传导,维持血流稳定及凝血功能;氟比洛芬酯可与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结合,减少炎症反应,并抑制环氧合酶功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及聚集作用,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14-15]。本研究超前组术中丙泊酚使用量低于常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说明氟比洛芬酯可与丙泊酚及芬太尼镇静药物相互协作,减少了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围术期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术中镇静药物的使用,且对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使用量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多模式超前镇痛作用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