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理论从内控视角初步分析高校附属医院科技合同的基本情况

2022-06-21 02:33冯小权王晓燕陈坚雄
天津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医院管理

冯小权,王晓燕,龚 瑜,陈坚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服务型科研管理模式越来越受重视和倡导力度加大,如何有效地实现科技合同管理风险最小化就成为了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道新难题[1]。近年来,国家发布有关科研管理办法,要求高校/附属医院完善科研管理体系以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率。高校附属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日趋完善,科技合同管理是内部控制业务建设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控视角审视高校附属医院的科技合同管理,并在充分给予科研人员最大获得感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合同管理显得非常必要[2]。

科研合同包括纵向科研合同、横向科研合同和外协科研合同。纵向科研合同具有上级政府部门指定下达并签订的特定性;横向科研合同(拨入经费)是指从非政府渠道获得、以技术合同形式确立的各种类型的合同;外协科研合同(外拨经费)指的是委托外单位协作完成部分科研项目研究、设计、试验、服务及软件研发、专利申请、设备研制等所必须签订的合同[3]。本文以防范风险为导向,从内控视角对某高校附属医院 2020年度科技合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1 科技合同签订情况

2020年度某高校附属医院科技合同共签订219项,其中外协科研合同(外拨经费)192项,横向科研合同(拨入经费)27项,详见表1、2。

表1 2020年度外协科研合同签订情况Tab.1 External coope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racts in 2020

表2 2020年度横向科研合同签订情况Tab.2 Horizontal coope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racts in 2020

2 结果分析

在 2020年度某高校附属医院签订的科研合同中,外协科研合同占 87.67%,外拨经费占总经费的80.85%,外拨经费合同数和金额均占主要比例。在拨出经费中合作单位是企业/检测机构的项目数居第二位,可见在科技活动中外拨经费科研合同占了举足轻重的比例。虽然外协科研合同单项合作强度不是最大,但合同数量较多,主要是由于与外单位(企业或者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频数大、比较集中和合作内容的多元化导致的。

外协科研合同内容主要涉及技术开发委托服务、专利委托代理服务、多中心临床研究、图书出版等方面,涵盖面广,合作内容领域辐射面较大。委托合同框架包含技术服务内容、完成时间、技术服务费及支付方式和时间、研究成果交付时间和方式、知识产权归属、保密约定、风险承担、违约责任等,基本涵盖了合作合同的基本要素。

横向合同的合作单位是高校/医院类型,占66.67%,主要涉及产学研合作、高校(附属医院)重点项目子课题合作、学会(协会)立项基金、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方面,涵盖内容多样化。企业合作占比18.52%,但金额占比高达 71.87%,合作强度大,单项合作经费高,合作内容涵盖面广。

在科技活动中科研合同项目往往呈现四大特点。①时限性。科技合同的目的通常是解决委托方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亟需解决某部分问题,研究成果受时间要求的约束,在固定时间内需完成指定的合同任务并产出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限性特点。②不规律性。由于科技合同没有专门的组织申报部门,签订与否视委托双方的需求而定,合同签订主要通过部门会签流程完成签订手续,后期管理归口所在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它不具备规律性,合同签订时间、地点和次数具有不确定性[4]。③兼顾性。科技合同经费来源主要集中在纵向课题经费方面,经费使用必须按照已签订的合同条款有关要求执行;同时在整体的经费预算中又需在纵向课题经费预算范畴内有所体现,否则经费无法顺利报销。因此,经费编制要同时兼顾纵向课题合同和合作合同的经费预算规则。④逐渐完善化。恰是综合了时限性、不规律性和兼顾性,科研合同才在整体上体现了逐渐完善、逐渐明确化的特征。因为无法明确预见科研产出或服务结果,在科研合同初期只能粗略地进行估算和框架定义,随着合作任务的逐渐展开才能不断完善和明确。科研合同逐渐完善的过程也告诉我们很多科研合同项目可能在固定时间窗、规定的预算和规定的人员内无法如期产出预期成果。这是因为科研合同项目本质上是基于实际问题需要和预期成果产出的预测,在执行过程中与现实条件难免有差异,还会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意外和风险,使科研合同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规划进行。因此,在科研合同项目管理前期制定和规范切实可行的合同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遇到具体问题则应具体分析、灵活变通,在监控下有效地进行论证、及时变更和实施[5]。

3 讨 论

风险评估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科技合同管理风险是其中的要素之一。公立医院通过识别全面成本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风险点,分析风险因子和评估风险带来的影响程度,及时地发现医院全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预算业务活动与预算目标的一致性[6]。

由科研合同项目体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合同项目往往强调个性化需求、生产成本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成本的有效回报和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在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中往往隐藏各种类型的风险,如技术风险、质量风险、知识产权归属风险、违约责任风险等,那么如何有效实现科技合同管理风险最小化就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道新难题。正确识别科研合同项目的关键风险点和风险类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7]。针对科技合同项目在各阶段的特征有效识别和归类主要风险点和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科技合同项目主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Tab.3 Mai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cience contract project

科技合同管理是高校附属医院内部控制业务建设层面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以防范风险为导向,从内控视角审视科研合同项目管理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风险导向规范和明晰预算编制、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流程图,使科研项目管理在内部控制的指导下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以促进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升至新台阶,成为了我们今后的目标。医院通过推进科技合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利于建设一个全面一体化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科技医院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萌萌兔医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科技在线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