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视域下小说《藏地密码》中对他国人物形象的塑造

2022-06-22 17:43莫云旗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

【摘要】 本文从形象学角度浅析了畅销探险小说《藏地密码》中的两个主要他国人物莫金和索瑞斯的形象特点。由前者的外貌、国籍与意识形态等方面追溯了该形象与大航海时期探险者这一历史形象的关联,并结合对后者形象的塑造方式分析了作者的观点及理念,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其进行异国形象塑造中可能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学;异国形象;文学人物;《藏地密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3-00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03

出版于2008年的系列探险小说《藏地密码》讲述了藏族獒犬商人卓木强巴因机缘巧合踏上了寻找失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帕巴拉神庙”与传说中守护神庙的奇异獒犬“紫麒麟”的探险之旅。小说视野从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至喜马拉雅雪山之巅,以传奇的手法描绘传奇之地,构成了一幅浩大而瑰丽的文化狂想之旅,在广大读者中掀起了一股“西藏热”。本文以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两个外国反面形象莫金、索瑞斯为分析对象,由外貌、国家与民族身份、形象源流与价值体系四个方面探析了形象塑造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助推作用,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作者对异国形象的认知态度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思考。

一、他国形象简述

《藏地密码》行文的主要特点即:以大量客观现实为依据的传奇叙事。而以同样的方式剥去其人物的传奇性外衣,便可以发现这两个他国形象的强烈共性。

在这两个外籍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海因茨·莫金,一个“以极高身份横空出世”[1]的,拥有多国背景的文物盗掘者。作为反面阵营的首领,他对帕巴拉神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渴望占有其珍宝,并对主人公团队多加阻挠。另一个外国形象索瑞斯·卡恩,官方身份为知名生物学者,同时也是莫金的搭档。他擅长通过生物信息素操纵野兽,给主人公团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二、他国形象的基本特征探析

(一)他国形象的外貌浅析

文本对莫金做出了相当细致的外貌描写,着重突出其“金发蓝眼”的特征,实际上是与其本籍葡萄牙相冲突的。葡萄牙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外貌特征应为头发与虹膜颜色较深。此外,作者在对莫金面部的描绘中突出了其“给人冰凉的感觉”的蓝眼睛和“刀锋削成的面庞轮廓”[2],强化了其冷漠狡诈的人物形象。而在文本中,莫金的祖父还与纳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解释了他的外貌与民族的冲突之处,又贴合了早年中国读者对欧美民族“金发碧眼”的刻板印象。既作为套话迅速建立了其强势,傲慢的形象,赋予其鲜明的记忆点,又给这样的设定以合理的解释。

而在对索瑞斯外貌的描绘中,最鲜明的三个特征是:遍布疤痕的面孔,“猫头鹰般的”绿眼睛以及突出其神秘感的一身灰袍,其中最具异国特征的莫过于一双绿眼。从文本中描述的“如某种饥饿的野兽”便可见得,作者意在通过外貌渲染该人物与丛林,野兽等元素的内在联系。此外,由于该形象能够驱使野兽,作者在塑造其形象时还加入了一些具有魔幻色彩的元素:例如他的标志性服装“一袭灰袍”显然不符合户外活动的要求或科研人员的习惯,却能引起读者对“巫师”形象的联想。而从“巫师”这一角度反观,“绿色眼睛”在这类形象中屡见不鲜,例如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而绿色也往往被与西方文化中的传统巫师形象德鲁伊(意为“橡树贤者”)联系在一起,巧合的是,德鲁伊在文学作品中也常以能与鸟兽沟通著称。因此,索瑞斯这一形象的外貌既与其国籍相吻合,又渲染了令人生畏的神秘感,并对其职业与身份做出暗示,在记忆点的刻画上同样非常成功。

(二)国家与民族身份塑造

在国家与民族特征的层面上,莫金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倾向。虽然作者出于情节需要,交代其本籍为葡萄牙,但由于这个形象拥有多国国籍,居所遍布欧美,很容易引起读者对其身份的混淆。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作者刻意模糊了这个人物的国家属性,仅仅给予了他宽泛的“欧美”身份。在这部小说成书的时期(2008),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记忆既残留着对其近代殖民活动的敌意,又覆盖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实际成就的认可。而莫金的形象恰恰对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欧美国家“掠夺者”与“先驱者”的双重认知。由于其反面人物的身份,在文本叙述中,读者对前者的认识往往更加直接。

与莫金不同,索瑞斯这一形象的法国国籍则十分明确。虽然双方都掌握多种语言,他与莫金交流时却仅使用法语。甚至在与并不掌握法语的主人公说话时,他也往往倾向如此。法国人确实以高度的民族语言自豪感,执着于使用母语而著称[3]。作者很可能对法国有着“我行我素”的印象,并希望将此气质赋予这个人物。

三、他国形象溯源与意识形态辨析

(一)莫金与索瑞斯的形象源流

1.莫金:与大航海“征服者”的历史追溯

依照文本的叙述,莫金家族拥有数额庞大的财富与显赫的影响力,似乎难以解释他对古代珍宝的狂热和强烈的占有欲。对异国珍奇的贪婪将他的形象引向了大航海时代的考古学先驱: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与皮萨罗,他们先后以极少的兵力摧毁了阿兹特克与印加帝国,大肆劫掠其财富,使中南美洲的文明遭到斩首[4]。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充斥着对异国文明的猎奇心理与巧取豪夺,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莫金从其极富争议的形象中继承了敢于险处着棋的行事风格,对他者文化的蔑视和对财宝的强烈渴望。相应地,“征服者”形象的正面因素也在莫金形象中有所体现,例如卓越的指挥与军事才能[5]。在文本中,莫金的形象长期处于深不可测的地位,在与主人公团体的交锋中往往是游刃有余的一方。此外,莫金本籍所在的葡萄牙恰恰与西班牙同为大航海时代的引领者,从民族的角度再次将莫金与“征服者”們联系在一起。而在藏文化的历史上,自葡萄牙传教士加速古格王朝的覆灭之后[6],欧美文明入侵时有发生,一直延续到二战时期希姆莱对“世界轴心”的探索[7]。因此,莫金形象的两面性糅杂了作者对“先驱者”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对“征服者”掠夺行径的憎恶,以及对被劫掠,被破坏文化的同情。FD31A8C8-008F-469B-A223-E628DE0EEE35

2.索瑞斯:“野外的学者”形象借鉴及与莫金形象之反差

索瑞斯形象中最本质的定位是“学者”,“对动物世界的玄妙有着无穷的兴致”[8]。但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埋头于书斋,流连于象牙塔的学者形象,该人物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丛林就像是家一样”。而无独有偶,在出版于1993年的美国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中,正出现过类似的“户外”型学者形象。“格兰特是丹佛大学的古生物教授,是这个领域中最顶尖的研究员之一,但是他对社交场合中的繁文缛节总感到很不自在。他把自己看成一名户外生活者。”[9]以及“年轻的动物行为学家萨拉·哈丁”,“她选择了在野外从事科学工作的道路,独自一人生活在非洲,在那儿研究狮子和鬣狗。她的顽强是人所共知的,有一次她的越野车抛了锚,她就独自一人在非洲大草原上走了二十英里,狮子向她走来时,她就朝它们扔石块。”[10]《藏地密码》中的一些元素确实带有《侏罗纪公园》系列的痕迹,例如双方文本中都出现了“感染性蛋白”[11]或“朊病毒”[12],即引起库鲁症、疯牛病的病原体;且都有吹响巨兽头骨的发声腔,以驱散小型捕食者的段落[13]。此外,《藏地密码》中频繁出现的“硬科普”内容,也很可能借鉴了后者的风格——《侏罗纪公园》正以广泛涉猎生物、数学、计算机前沿理论知识并将之引入科幻猜想著称。因此,索瑞斯形象的原型源于《侏罗纪公园》中的“野外的学者”是极有可能的。

索瑞斯的形象在文本中并不像莫金那样固定。一方面,作者对该人物的形象和身份采取了逐步揭示的手法,先描绘他的外貌与操纵动物的行为,后通过旁人之口解释其职业的传承与原理。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认知,使其与人物一同对该形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又使读者比人物更清楚地看到了他行为的过程,实际上又起到了戏剧性反讽的效果,令读者对主人公团队将在何时遭到何种出乎意料的袭击保持长久的悬念感。在索瑞斯这一形象身上,作者极其大胆地将“巫师”和“科学家”这两个泾渭分明的形象类型融为一体:最初三部小说的文本中,作者极力渲染该形象本身的神秘色彩,而后才逐渐对该形象进行“解密”,使读者了解到其职业的科学依据。也由此看到,该形象一切行为的驱动力完全是为追求学术的极限。由此,他的形象由魔幻性质的“巫师”,过渡到了沉醉于学术之海的“学者”。

另一方面,索瑞斯的形象中存在着一些“非功能性”的复杂特征。例如在第三部中,作者通过索瑞斯的回忆插叙了他们第一次深入阿赫地宫遭遇惨重伤亡的往事。而索瑞斯与莫金,这两个同一阵营,同为亲历者的形象看待这一事件的态度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莫金认为那次冒险“惊险刺激”,索瑞斯则表达出对同伴的伤感与怀念:“老朋友,我的老朋友们,能与这雄奇的建筑相伴长眠,你们也该安心了。七年了,你们还好吗?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们。”[14]这就给莫金和索瑞斯看似“铁板一块”的关系埋下了破裂的伏笔:在第十部中,莫金误以为索瑞斯试图阻碍他们寻找神庙,立刻决定将他逐出队伍,放任其自生自灭。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莫金,在他自己建造的这个利益至上的团队中,最终也是因为利益众叛亲离;而索瑞斯生还之后,反而与主人公达成和解,并间接挽救了陷害他的间谍的性命,在内心的平静中意外峰回路转。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个人取向:建立在背叛与利用之上的阵营,也终将会吞噬它的建立者。而越是残酷的境地之中,越见得战友情谊的可贵。

(二)莫金与西方价值体系

而在价值体系上,莫金的形象主要与主人公卓木强巴形成了对立而统一的关系。对立,体现在莫金藐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认为盗取他国文明遗留的珍宝是完全正当的。该观念根植于同样来自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公约:在无国界地区发现的所有珍宝都属于发现者。而对莫金而言,他国国界显然并未起到约束作用。因此,他在认为“这笔财富应该归还给我们的国家,归还给全人类”的主人公眼里是 “强盗逻辑”。数十年来,要求西方归还大航海时期和殖民时期文物的呼声绵延不绝,却往往遭到拒绝。文化国际主义学者John Henry Merryman认为,裁决是否应归还异国文物应遵循保存原则,完整性原则和传播原则,且前者优先。[15]因此,“更有能力维护文物”的收藏者可以拒绝文物归属国的归还要求。而仅在大英博物馆一处,就收藏了超过两万件中国文物,其中绝大部分都为非法所得。《藏地密码》的作者显然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并通过对莫金这一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该西方逻辑的强烈反对。但即使作为反面人物的头领,也难以忽视莫金形象中存在着与主人公相近之处:例如其冒险精神与反抗命运的意志。作为探险小说,作者显然对这类品质表现出明确的赞许。但在莫金的形象上,这一赞许却与对其掠夺行为的责难相互交织。体现出作者对探险活动道德边界的思考:倘若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再“伟大”的探险也不能摆脱掠夺的卑鄙本质。

四、结语

形象学给予我们辨析与溯源人物形象的独特视角,由此可以发觉,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恰恰体现出作者本人的道德观、历史观、价值观等等,可以成为深度解读作者与文本的切入点,且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纵观《藏地密码》全文,他者文化的魅力无处不在。而在对莫金与索瑞斯这两个他国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既考量了他们在文本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融汇了对于文化形态关系的个人观点与文学形象借鉴,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可谓探险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出色样例。

参考文献:

[1]何马.藏地密码3[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39.

[2]何马.藏地密码9[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35.

[3]牛瑞飞.法国千方百计护母语[N].人民日报,2007-12-11.

[4](德)C·W·策拉姆.神祇、陵墓与学者[M].张芸,孟薇译.北京:三联书店,2018:319.

[5](德)C·W·策拉姆.神祇、陵墓与学者[M].张芸,孟薇译.北京:三联书店,2018:319.

[6]喻天舒.传教士与古格王国的覆灭[J].中国藏学,2007,(01).

[7](英)凯西·布鲁伊斯.纳粹西藏寻根记[N].星期日泰晤士报,2003-7-20.

[8]何马.藏地密码10[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50.

[9](美)迈克尔.克莱顿.侏罗纪公园[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34.

[10](美)迈克尔·克莱顿.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续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76.

[11](美)迈克尔·克莱顿.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续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520.

[12]何马.藏地密码10[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325.

[13]何马.藏地密码9[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51.

[14]何馬.藏地密码3[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31.

[15]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莫云旗,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文艺心理学。FD31A8C8-008F-469B-A223-E628DE0EEE35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建立的可能与必然
传统影响研究及其局限性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从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
谈新时期比较文学的特质与续进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
多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