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 论美国学派的负面影响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危机症候
    尔登斯伯格对比较文学的质疑毋庸置辩,在国际学界,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且完整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关于把“比较文学”贬损性地误读为“比较”或“比一比”及“什么都可以比”的方法论,早在1932年,陈寅恪于《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中就曾做出过深度的嘲讽。的确,比较文学这门独立且完整的学科着实一直在学界充满了争议性的质疑。50多年前,美国学者雷纳·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本质》一文中的那句直言批评,至今还是切中要害的:“‘比较文学’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学科

    社会观察 2023年9期2023-11-01

  • 比较文学与中国的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理念与比较文学之间有着诸多重合之处。从新文科的主要特色来看,其中的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以及理论性四大特色是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特色。可以说,比较文学的发展为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且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更是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深入发展。新文科视域下,借助其跨界氛围,中国的一些比较文学学者可以在国际文学领域更好地彰显中国文学特色。比较文学与中国的新文科建设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立足本国的特色和观点,在国际上就一些普遍意义

    名家名作 2023年2期2023-08-22

  • 中西女作家三毛与毕肖普诗歌情感比较
    意义非凡。在比较文学层面,本文以三毛《远方》和毕肖普《鱼》两首诗歌作品为例,进行中西诗歌情感的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二人诗歌的情感抒发方式,进而解读相关研究价值。关键词:三毛 毕肖普 中西诗歌 镜像理论 比较文学在文化互渗的今天,比较文学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贯穿历史长河中的交相往还,使得中西文化元素在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上,表现出既交融,又独立的特点。笔者以比较文学这一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等领域并行的文学研究方法,结合西方诗人毕肖普与我国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2023-08-08

  • 21世纪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
    史料;哲学;比较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的张爱玲研究日益风行,成果累累,而海外汉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涌现出诸多张爱玲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海内外张爱玲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如文学与考据学的结合、文学与哲学的结合,等等。本文考察21世纪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以期为继续深化张爱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一、张爱玲史料钩沉——以陈子善为代表张爱玲一生著作颇丰,同时是一位优秀的双语作家。她于1952年赴港,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1期2023-07-05

  • 比较文学何为?比较学者何为?
    — )是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专家,其治学方法与治学精神值得后学借鉴学习。基于对她的三篇代表性文章《汉学与比较文学》(2003)、《比较文学的“普及性”与“精英性”》(2004)、《从艾儒略到朱自清:游记与“浪漫法兰西”形象的生成》(2006)的解读分析,评述其对汉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关系的见解、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发展的设计构想及其在比较文学形象学领域的具体学术实践,旨在整体勾勒出她的述学文体之特色及作为治学主体的学者魅力和对治学传统的坚守态度。关键词:孟华;比较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1期2023-07-05

  • 比较文学两份经典文献的误读与正解
    内容摘要: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经常被引用的两份经典文献——克罗齐的《比较文学》和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击中了法国学派的要害,开创了学科发展新局面。实际上,上述文献体现出的中心思想是神学——形而上学对实证主义哲学的敌意,体现出二者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上述文献实际上是站在欧洲传统思想的立场上彻底否定法国学派的思想合法性,彻底否定法国学派的文学研究实践。可以说,我们通常理解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可能实质上是两个学科: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比较文学教学模式建构
    起角度出发,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方式,是基于特定国族文学历史、作品、风格、现象等展开跨学科、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国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中,可以简单地划分成两个并行脉络,其一是“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二是“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角度看,比较文学是一个二级学科,被列入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经历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然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比较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2期2023-04-05

  • 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编写与话语创新
    年中国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出版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教材数量突飞猛进,不断有新著产生,为建构比较文学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暴露出发展与探索的艰难和曲折。厘清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的成就与不足,扬长与修短并举,反思与革新同步,方能使中国比较文学真正创立自己的学科理论话语,自立于国际比较文学创新发展之前沿。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的发展历程回顾中国比较文学教材的建设,大致经历了开创期(1984-1987)、发展期(1988-1998)和繁荣期(199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22

  • 重新审视“东方比较文学
    编写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20》之“东方比较文学研究”栏目①。该年鉴接续杨周翰、乐黛云主编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以及曹顺庆、王向远主编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08》,旨在提供系统而全面的中国比较文学信息与资料。与“中西比较文学”相比,“东方比较文学”这一称谓在国内用得并不算多,其成果数量自然也无法与之相媲美。学界对此命题的理解与阐释不一,在研究范围方面有明显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在研究内容方面又在学科范式与具体研究对象之间徘徊。尽管如此,《中国比较文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6期2023-01-20

  •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实践研究
    新的要求。将比较文学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来说有着莫大的作用。这种全球化的文学视野,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素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方面,必须对比较文学进行深度探究,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要求的教学路径,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关键词:高中语文、比较文学、改革创新前言:从当前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注重本文解析和阅读理解,而是要求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5期2022-07-17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当前和未来
    亮摘  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起点是细读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文学史研究和流派、思潮研究的基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构与发展既要强调“双向阐发”,也要重视跨文化研究中的“差异性”。比较文学变异学、主题学、跨学科研究、译介学等领域的研究,对当下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从业者,要加强对东方文化研究的自觉意识,要把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生命始终的工作。关键词:李伟昉;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学派李伟昉,文学博士,博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7-11

  • 如何在“形象学”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
    :教师在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教学时,可以从文化间的爱憎态度、自我言说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着手,有意引导学生对比西方世界中的不同中国形象,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渗透其间。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思政教育教师在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教学时,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对比西方世界中的不同中国形象,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渗透其间。一、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关联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5期2022-07-07

  • 形象学视域下小说《藏地密码》中对他国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学;异国形象;文学人物;《藏地密码》【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3-001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03出版于2008年的系列探险小说《藏地密码》讲述了藏族獒犬商人卓木强巴因机缘巧合踏上了寻找失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帕巴拉神庙”与传说中守护神庙的奇异獒犬“紫麒麟”的探险之旅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2022-06-22

  • 重新认识比较文学的学派之争
    内容摘要:比较文学学科拥有两份重要资产: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学科主张。遗憾的是,两大学派尖锐对立。二者的对立表面上看是方法论的冲突,即应不应该用历史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文学,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神学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之间的冲突,具体说来,是理念主义与历史主义之争,形而上学——神学与实证主义、社会学之争。澄清这一事实,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如何处理比较文学学科资产大有裨益,有助于中国比较文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为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提供帮助。关键词:比较文学

    文学教育 2022年9期2022-05-30

  • 交流、互读与共赏
    解,著名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学者天津师范大学王晓平教授接受了华中师范大学占才成的访谈。王晓平教授阐述了文学研究领域“交流、互读与共赏”的重要性,鼓励年轻研究者在后疫情时代克服困难,勇于进取,拥抱未来。关键词:王晓平;学术交流;互读;共赏;比较文学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本神话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研究”(编号17CWW004)和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CNU19TD01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晓平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1期2022-05-12

  • 跨界、拓展、新生
    艺学,又跨界比较文学,融汇多个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垦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饶芃子教授以跨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重新定位海外华文文学,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文化内涵。她积极引进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以形象学、主题学等研究方法,推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纵深发展。同时她也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倡导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率领中青年学者编写教材,为学界培养后备人才。 关键词: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跨文化;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华文文学 2022年1期2022-03-24

  • 北极走廊上的比较文学:希约利与明清古典文学典籍的冰岛文译介
    一种典范性的比较文学样本,力图在“归化”“异化”等传译策略中构建主体与客体间的精神交互。然而,这种跨语际精神交互并非意味着判教式地迎合本土读者的新教神学思维模式而消解汉语言文本背后的儒佛道哲学精神与宗教终极关怀;恰恰相反,挺立儒佛道内在的“道-器”思维模式与道化流行之生生不息精神,将开启中国文化之“道”与北欧路德神学本体论终极视阈的沟通,从而为探索“冰上丝绸之路”视域下多维度北欧汉学的研究与新型对话模式奠定重要基石。 〔关键词〕 北极走廊;比较文学;明清古

    社会科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3-22

  • 彼岸的你我
    ·拉弗雷特 比较文学一、人生经历1920年,张爱玲出生于“中华民国”上海公共租界。她的祖父是清末著名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出身名门的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显赫的家族到她这一代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而呈现出衰败之势。她的父亲张志沂有着封建大家庭遗少的种种恶习,如吸鸦片、赌博、嫖娼狎妓、养姨太太等。母亲黄逸梵是一位接受了西式教育的现代女性,但感情淡漠,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便撇下她与弟弟,独自赴英国留学。父母离婚后,父亲再娶,张爱玲在继母的虐待、父亲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书名: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作者:乐黛云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ISBN:9787309039061定价:12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更加密切,引发了不同文化间的频繁碰撞与交流,这使得跨文化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和跨时代的文学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承担起新的责任。我国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开荒者的乐黛云教授,在2

    语文建设 2021年8期2021-09-17

  •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书名: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作者:乐黛云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ISBN:9787309039061定价:12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更加密切,引发了不同文化间的频繁碰撞与交流,这使得跨文化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和跨时代的文学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承担起新的责任。我国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开荒者的乐黛云教授,在2

    语文建设·上 2021年8期2021-05-30

  • 中国比较文学批评脉络管窥
    000)一、比较文学的诞生及发展“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这一称谓出自法国学者拉普拉斯和诺埃尔的作品集《比较文学教程》(1816),并在1827年法国著名学者弗·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的“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讲座中多次被提及。1838年,维尔曼的讲稿得以出版,“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在其第三卷序言中正式出现,“比较文学”从此进入大众的视野,维尔曼也因此荣获“比较文学之父”的称号。1931年,法国学者梵·第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2-12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的新进展
    事业的发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学科被建立起来,被归属为我国二级语言类专业学科。这对于比较文学以及世界文学来说是突破性进展,当然这一学科也伴随着学者们的激烈争议,但是这一学科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止前进。1 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争论的焦点1.1 比较文学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文学者开设过关于比较文学专题性质的讲座,这属于中国文学界内比较文学的开端。在此之前,比较文学的属性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学科,在西方国家内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2019-12-25

  •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建立的可能与必然
    立中国学派是比较文学的必然趋势李达三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提出了中国学派拟达成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最小级别的中国到非西方国家(如:日、韩)和“第三世界”,一直到比较文学真正的世界化。其目的并不是要让中国学派在比较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分庭抗礼,而是以比较文学“世界性”为出发点,使得东方或是亚洲文学从比较文学的边缘地带走向合理的、本该就有的位置。古往今来,很多人试图将文学独立于经济政治之外,由此得到文学纯粹的美。但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2019-12-23

  • 比较文学课程改革探究
    言文学专业的比较文学课程,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存在着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强调理论而不太重视实践操作等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比较文学课程的特点,明确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优化其课程设置、探索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一.比较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首先是比较文学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比较文学出现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迄今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它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国际文学界的一门显学,世界各国

    文学教育 2019年19期2019-11-26

  • 比较文学的跨越、危机与转向中的“文学性”思考
    郭竞文一、比较文学学科定义的“跨越”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上各家众说纷纭。早期的比较学者路易•保尔•贝茨(Louis Paul Bets)在谈到比较文学史的含义时说:“对于民族文学的任何一种思考都要从一个民族文学的发展史与别的民族的比较出发。”法国比较文学代表人物基亚(Guyard)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美国比较文学代表人物韦勒克(René Wellek)在其《比较文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Compar

    鸭绿江 2019年24期2019-11-13

  • “比较”在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从批判性视角再读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 李苗苗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于1931年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是一部重要的论述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及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基本原则的理论著作,不仅被公认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理论基石,而且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法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从事的是一种“影响研究”,关心的是一个国族的文学怎样被另一个国族的文学家接受、模仿和创造性地转化,追溯和清理文学跨越国族疆界旅行的轨迹。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入”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有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2019-11-11

  • 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
    )一般认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出版、187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以及法国戴克斯特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走上历史舞台。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潮水般涌进中国,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在中国逐步兴起,尤其从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中西小说、戏剧、诗歌的比较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在此之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15

  • 重提一个问题:什么是比较文学? ——基本共识与新的思考
    教授)什么是比较文学?对比较文学学者而言,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无疑是一个困难而重要的问题。英国比较文学学者苏珊·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开篇就曾说过:“凡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迟早都得尝试回答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比较文学?”①巴斯奈特的这个说法,看似平常,却也难免会让人感到有几分“多余”。不断追问学科的定义和真正外延和内涵,难道不是任何一个学科发生发展的必要前提吗?岂止是比较文学的学者需要不断追问这样的根本问题?又有哪一个学科,对该学科的研

    浙江社会科学 2019年1期2019-01-24

  •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动态与学科理论新进展(2014 —2018)*
    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学者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跨文明研究、译介学研究等学科理论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国际学界所认可,从而为国际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做出独特的贡献。下面从学术活动与学术会议的举办与学术期刊及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 学术活动与学术会议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可以说是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活跃期或者说成熟期。从大型的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来看,列举几例:北京大学在2015年11月21日迎来了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2期2018-11-12

  • 从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比较文学在中国发展历史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是社会文化及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欧洲各国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二战前以法国学派倡导的实证性影响研究为主;二战后随着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国学派主张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发展兴盛;至20世纪8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中国崛起和繁荣,中国学派登上历史舞台,贡献了以跨异质文化为特色,强调异质性和互补性的新的研究范式。迄今为止,比较文学走过了百多年历程。在中国,虽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大陆要

    南方文坛 2016年3期2016-06-20

  • 开拓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0)开拓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空间主持人:李凤亮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主持人语: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叶中西文化交汇之时,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再开后形成新的学术热潮。从建立学术组织、创办学术刊物、开展学术活动到创建独立学科、培养专门人才、形成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中国比较文学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由小众到大众、自边缘而进入中心的发展历程,成为国际比较文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04

  • Tragedies of Characteristics,Fate or Society——An Analysis of some main characters in Shakespeare’s plays
    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Tragic drama has a long history.In Ancient Greek,three great tragedy playwrights have already emerged.Their tragic dramas mostly focus on the fate of human beings.Greek drama is called the tragedy of fate.From t

    中学生英语 2015年28期2015-08-15

  • 文学性与整体性融合 ——以《比较文学的危机》为例解读韦勒克的比较文学
    合 ——以《比较文学的危机》为例解读韦勒克的比较文学观李晶(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比较文学的危机》是美国学派登上国际比较文学历史舞台的旗号,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篇文章发表距今已有较长时间,但其中包含的韦勒克强调文学性与整体性交融的比较文学观,依然对现在的比较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现在比较文学的边缘模糊,文化研究加入到比较文学后产生的泛化的研究范围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析韦勒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2015-06-01

  •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53007)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许相全(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比较文学的发展为中学贯彻比较文学教学理念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引导学生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的意识和胸怀。这样的结合将会为培养初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提供帮助。比较文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世界性眼光比较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适应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体现了用包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27

  •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雷 杨比较文学是以两国及以上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相比较其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有着比较开阔的研究视角,具体表现为范围上的双重横向展开:地域上超越国界;学科上突破文学本身的界限。实质上,这种横向展开是从文学本身的研究向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展开。前者是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后者是文学作为文化子系统与其它文化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比较文学是以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学研究。这也是百年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孟昭毅和陈惇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2014-11-21

  • 比较文学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评陈惇主编《比较文学基础教程》
    王金黄比较文学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评陈惇主编《比较文学基础教程》王金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在中国正式兴起,相继产生了以朱光潜《诗论》和钱钟书《谈艺录》为代表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战争和政治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比较文学研究曾一度停滞,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又再次复兴,在大陆成为“显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较文学学科作为大学课程的恢复和建设。至2007年,全国已有30余所大学设立了比较文学专业的硕士点,其中四川大学、北京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2014-11-14

  • 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探索 ——评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韩 玉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探索 ——评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韩 玉自1924年中国学者吴宓在南京东南大学开设中国第一门比较文学性质的课程“中西诗之比较”起,比较文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由于战争、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文学研究曾一度停滞,但作为一种顺应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极具存在价值与意义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比较文学并未从此销声匿迹,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再次兴起,并呈现出超越以往的生命力以及日益繁茂的发展趋势。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2014-11-14

  •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500)一、比较文学概述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7

  • 更上层楼凭远处 ——评方汉文教授编著《比较文学教程》
    .苏州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23)更上层楼凭远处 ——评方汉文教授编著《比较文学教程》胡 程1,王际超2(1.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2.苏州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23)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3-29

  • 比较文学的开放性与学科边界
    0083)“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对于各国来说,人们都已不再孤立看待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全球化进程势不可阻。在这种背景下,文学领域也顺应潮流,变得日益国际化,比较文学专业应运而生。它旨在通过跨越各民族文学的边界,以可比性为依托和准则,比较各民族文学的异同点,从而探讨总结文学发展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2013-07-15

  • 浅析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中的跨越性
    35000)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清楚其概念和内涵,了解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如此才能更深入地发展这门学科。由于其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什么是比较文学,国内外学者还难以做出准确的定位,但是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在定义什么是“比较文学”时也都倾向于用几个“跨越”来界定。一法国影响研究代表人物基亚指出:“比较文学之作者站在语言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1]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0期2013-04-07

  • 谈新时期比较文学的特质与续进
    本文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形成与发展,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学科的不足与未来走向这三个特质方面着手,描述了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比较文学积极倡导者的研究方法;新时期比较文学的未来走向;为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创新研究起到了理论基础的作用。【关键词】比较文学;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者;创新研究中国的比较文学从开始出现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现代普遍发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78年至今可看作是比较文学的新时期。新时期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2013-02-01

  •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身份危机
    00875)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身份危机季广茂a,b(北京师范大学a.文艺学研究中心;b.文学院,北京100875)在研究对象的问题上,比较文学有必要摆脱“随心所欲”的状态,研究者有必要摆脱“随遇而安”的心态。比较文学需要稳定的研究对象,至少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无论这对象是单个的,还是由众多对象构成的集合体。只有这样,研究者才有可能投身于某个目标,投身于某项事业,比较文学才有可能摆脱身份的危机,结束在身份问题上长期忍受的煎熬和痛苦。比较文学;研究对象;身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4期2012-04-11

  • 跨越性与文学性:比较文学学科话语的基石*
    性与文学性:比较文学学科话语的基石*李夫生(长沙大学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湖南长沙 410003)比较文学的学科话语实际上就是指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及学术规范等问题。跨越性是决定比较文学成其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性要点,是其作为开放性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学性是保持比较文学成其为文学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念。比较文学的学科话语简而言之有两个基本点:跨越性和文学性。跨越性;文学性;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学科话语“比较文学的学科话语”,实际上就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范围和边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3-31

  • 简述比较文学在中西方的沿革
    142)简述比较文学在中西方的沿革高伟华,孙 霞(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沈阳110142)分别论述了比较思维和比较文学在中西方的发展,提出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问题,最后认为中西方的比较文学应互相借鉴,拓展比较文学发展的新领域。比较文学;比较思维;中国学派;沿革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在东西方不过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比较文学的核心思想“比较”,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比较的思维是人类思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以互为主体理念为核心建构比较文学原理——评赵小琪主编《比较文学教程》
    俗成的过程,比较文学概莫能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兴盛与衰微、褒扬与诘难、潮起与潮落之后,2010年,比较文学界传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赵小琪主编的北京大学新版《比较文学教程》面世,给近年来略显沉寂的比较文学界带来了一种新见。在此教程中,赵小琪以互为主体观念为先导,对沉浸于主客体观念的比较文学予以反思;以互为主体的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对主客体的传统状态的比较文学予以颠覆,使比较文学建立在现实性、发展性和包容性之中;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背景、学科形态和学科前景做了规定和

    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2期2011-08-15

  • 《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前言
    与书评《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前言乐黛云一九八五年八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第十一届年会在巴黎召开,五十六个国家的五百余名代表到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首届会长、北京大学杨周翰教授代表中国出席大会。会上,法国比较文学耆宿、世界著名比较文学元老、七十五岁高龄的艾金伯勒(Rene Etiemble)教授作了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讲演。讲演的题目就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他在讲演中强调“中国有十亿人口,有悠久的文学传统,潜力和前景是无限的”。二十五年过去

    东吴学术 2011年1期2011-04-03

  •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序与跋
    刘象愚《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序与跋刘象愚序己丑年春节过后不久,炳辉从沪上来,说天振、思和和他三位教授策划出一套有关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个人文集,由那些较早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选收自己的文章,先行编辑出版,然后再扩大范围,不断出下去。第一辑中包括了我,这样,就把我梳理自己有关这一领域一些观点的思路提前了。应该说,我是比较早地从事这一领域的大陆学者之一。我之所以进入这一领域,既是个人兴趣所致,也是历史机遇使然。就个人兴趣而言,我对中外文学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上中

    东吴学术 2011年1期2011-04-03

  • 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危机
    50043)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危机白 杰1赵 秦2(1.石家庄铁道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 05004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论争中成长。中国学派切切实实推进了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比较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的危机;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发展和比较文学的危机一直如影随形,在争议中比较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视域融合与范式构建——评邹建军教授的《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罗义华(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以下简称《多维视野》)一书具有视野宏阔、体系完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全书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上编”主要阐述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三种模式,以及作为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存在基础的“文学间性”。“中编”主要阐述了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并以易卜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与“上编”中有关“下潜模

    武陵学刊 2010年5期2010-08-15

  •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
    内容提要:“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是美国学者李达三首先提出学术构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复苏的大陆比较文学研究,积极参与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本文将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十年来针对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各种观点,围绕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出现的各种论争,以及三十年中的学科理论建设,得出结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最初所关心的中国内部学科建设问题,发展到了关注如何以其特色加入到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去,并进一步推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1期2009-06-24

  • 多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定位
    纪2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至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五四”前后,比较的观念与方法由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介绍进来,并初步展开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与影响研究。但这一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转型和中西文化遭遇冲突时期而迫切需要比较的形式下,并未得到正常发展,反而阻力重重。经过一段低潮之后,70年代末又开始复兴。1981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比较文学研究由此再度兴起并迅速扩大。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比

    新闻爱好者 2007年24期2007-12-07

  • 一部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
    姚敏建中国比较文学已有上百年学科史,但这个学科在中国自觉地、大规模地开拓、扩展和繁荣,只是近20年的事情。1980~2000年这20年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硕果累累,仅公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论文就有1万多篇(不含港台区)。这是一个庞大的、令人振奋的数字,是比较文学同仁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宝贵财富。已有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从事比较文学学习、教学与研究的人,应该熟知这些研究成果,能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借鉴和

    全国新书目 2001年12期200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