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重大历史题材雕塑研究

2022-06-22 18:50裴磊汤航代睿薛宇帆唐靖宜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雕塑

裴磊 汤航 代睿 薛宇帆 唐靖宜

摘要:雕塑在城市文化中反映城市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影响,而武汉公共空间的雕塑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求新立异。文章通过对武汉重大历史题材雕塑的调查,并就历史题材雕塑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和对其思政任务的教育及贯穿其中的必要性展开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雕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03

1 武汉市历史与雕塑的相关理论研究

1.1 雕塑的含义

雕塑作为一种能够长期保存的造型艺术,一直以来承担着美化环境、纪念重大事件的作用。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传递文化价值,迸发精神力量。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拔高意义的同时,也利用其巨大的潜能营造了一种利于环境投资的氛围。

历史雕塑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忆,传承着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不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历史雕塑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歌颂了民族英烈,其作品内涵深刻,形式多样,也展现了新现实主义与新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氛围和多种多样的艺术思维、观念流派与风格。与建筑、园林相互衬托,对周围的环境不仅起着装饰和美化作用,还能歌颂历史、功德,给人们带来启发[1]。

各式各样蕴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雕塑,可以让人们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懂得如何更好地铭记历史,提醒后人勿忘历史,对当代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同时对现代艺术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

1.2 武汉雕塑的历史和现状

武汉是一座充满红色基因的城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二七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革命精神都彰显着这座英雄城市的伟大與不凡。在武汉会战期间,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誓死坚守,雕塑《奔赴前线》便是描绘这个场景的雕塑艺术作品。

此外,更有表现参与护国运动中山舰官兵们顽强不屈精神的雕塑作品《全速前进》、空军将士们浴血长空的《武汉空战》……从各个全民抗战等角度,全景展现武汉会战波澜壮阔的往昔岁月。雕塑群以《胜利广场》为终结篇,纪念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全体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2]。

武汉会战雕塑群位于中山舰博物馆的旁边,这里是纪念武汉会战的唯一一处纪念园,气势恢宏,栩栩如生,再现刻骨铭心的岁月,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

2 武汉市历史雕塑的意义

2.1 研究历史雕塑的必然性

雕塑作为文化产物之一,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民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精神与视觉上的感受。但在重视经济发展的阶段,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程度不足。加上对外开放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输出,导致目前大部分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设施只是在形式上一味跟风,忽视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造成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感下降。

城市雕塑艺术的文化性缺失不仅仅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3]。雕塑艺术与历史紧密相关,它从来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记录历史。历史题材的雕塑创作,是雕塑与记录历史渊源关系的延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抛弃以造型艺术来追忆自己的荣辱历史印迹的方式。国家与民族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一味模仿已经无法引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共鸣。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创作的雕塑艺术,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自信,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历史诉求。

研究历史雕塑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更重要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经济节奏的不断加快,会逐渐淡忘本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对本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遗忘势必会削弱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因而传承本国本土的优秀文化显得更加重要。鉴于此,雕塑的价值得到凸显和发展壮大。

2.2 研究武汉历史雕塑的必然性

湖北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重要城市,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雕塑从夏商周三朝发展到现在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雕塑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雕塑是继承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故事的重要媒介。并且雕塑在刻画的过程中就记载了武汉本土所发生的故事,学生们在触摸雕塑的时候,就能知道在这座雕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这对于宣传民族教育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来说,武汉作为华中第一发达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创作空间。并且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较大,具有良好的创作环境。一方面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另一方面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通道,武汉地区的经济实力赋予文化良好的成长土壤和通道,这就为武汉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其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文化产业转变为实体时,雕塑便成为最好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近代发生在武汉的重要历史事件以雕塑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武汉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雕塑可以影响本地区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时代导向作用更加明显。这些是物化了的精神载体,是当下最好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素材之一。在这样浓厚的历史氛围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激发武汉人民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4]。

立足于武汉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出饱含浓烈的历史情怀和文化精神风貌,具备本土地域特色的历史雕塑,不仅有意义,而且是进步、强大的体现,也是雕刻家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标志。雕塑是一种能与国民产生共鸣的城市公共艺术,并且孕育出新的中国特色公共艺术体系。

3 武汉市历史雕塑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中国意味,与楚文化的独特魅力相结合,给武汉市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和国内的雕塑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需要,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雕塑有着不易损坏、可长期保存的特点,承载着从古至今的历史,蕴含浓厚的记忆和情感,可以寄托人的信仰,抒发人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学生可以通过雕塑感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直抵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世界观,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导向。

完善教育体系,将公共艺术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将雕塑与思政建设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城市文化精神与魅力,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个人审美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和修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德才兼备的创造型和创新型人格。这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这种立足本国文化和历史来创作的雕塑作品能够对本国人民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氛围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其本身的内涵和魅力,能够逐渐改善民众在道德上的认识,日积月累,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领国家和人民达到真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胜利。

4 如何将历史雕塑教育意义贯穿思政建设

4.1 雕塑艺术的主要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

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在城市雕塑教学的过程中,是思考探讨受众群体的问题,即学习雕塑专业到底是为谁服务。无论学生是做大型公共空间项目还是成为个性鲜明的雕塑家,教师都应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是为人民服务的。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艺术中,接受最多、看见最多的也正是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城市雕塑这一平台,发挥其辨识度高、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让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入社区,改善城市、社区、乡村的公共环境。同时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證城市雕塑主旨创作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创作出使大众喜闻乐见且具有文化传播价值与思政教育功能的艺术品[6]。

4.2 雕塑艺术应该与本地文化结合

在课程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到地方文化与雕塑创作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专题研究,提炼地方特色,最后进行汇总交流。与以湖北本地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相适应,让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在实践上,让学生通过对家乡和地方的研究学习,体会地方特色,既唤起对家乡的热爱,又发扬地方文化,让学生创作出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再根据湖北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从热爱家乡做起,宣传家乡文化,进而延伸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热爱。不仅是立足本地,发扬地域特色,更要逐渐将思政教育推向高潮。

4.3 将思政融入课程中,使其成为长久的学习主题

革新公共艺术教学模式落后的现状,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需要在丰富艺术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先进的艺术形式、理论相结合。社会层面则需要充分利用各级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与高校展开联动教育。将思政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利用互联网、书籍、图书馆数据库等信息源,自发挖掘主题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进而逐渐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思想,从而更好地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应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所成效。

“知”就是要学生了解国家要事,关心国家方针政策,深刻认识国家历史。在“知”的层面开始关注国家要事之后,自然就会从个人情感方面关心国家,可以更好地激发爱国情怀,进而在思想层面对国与家有所体悟,时刻紧跟国家发展步调,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情”指的是情绪、情感,在这里指的是让学生在课程中拥有家国情怀,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在艺术创作中将爱国主题与作品相结合,创作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良好作品。“意”指的是要在思维模式上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能够不受舆论的影响,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在课程中学习时政要事,从中体会到国家的伟大,从而主动开始学习,改变以往被动灌输知识的学习模式。“行”则是字面意思,不仅是思维上的学习,更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

5 结语

雕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影响。而武汉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将湖北武汉的重大历史事件题材雕塑设计成有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回顾,寻根和浏览,勿忘历史,以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艺术为基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性历史性题材的雕塑设计及理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应拾起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符合当今社会的全新解读,这是目前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运用新的材料与新的艺术语言,形成创造性思维,把城市雕塑语言、形式、符号等元素在雕塑的创作和设计实践中进行运用,并不断增强景观雕塑美学意识,扩大知识面,表现爱国情怀,宣扬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民族精神与灵魂。让爱国的价值观念与民族文化通过雕塑的形式篆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范迪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雕塑)研讨会纪[J].雕塑,2006(6):12-13.

[2] 蔡敏.十堰市神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 乔会杰.传承校园文化的精灵:校园公共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11):187-189.

[4] 罗琳.定制旅游视域下武汉美食旅游产品设计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33-34.

[5] 高雅.以学校文化为导向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6] 胡源,王秀兰.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6):235-239.

作者简介:裴磊(1979—),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雕塑、公共艺术。

汤航(2001—),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代睿(2001—),女,湖南常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薛宇帆(2001—),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唐靖宜(2001—),女,天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雕塑
巨型雕塑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