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性思维理论的保成路夜市整合设计研究

2022-06-22 03:51安琪张汐梓陈雪阳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安琪 张汐梓 陈雪阳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在转型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改变设计程序成果,这对建筑设计造成很大的干扰,特别是在老旧街道整合设计方面。文章介绍弹性思维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协作性思想,使设计方式更加结合实际,从而转变为动态思维方法。同时,以保成路夜市为例,通过弹性思维寻找应对现存矛盾与问题的策略,以此探索更为弹性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弹性思维;老旧街巷;空间利用;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3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商业的形式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1]。夜市在商业体系中呈现出的非常规、非正规性,以及脏乱差的特征影响着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也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挑战。在城市监管过程中,夜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自发性,因此常常会自发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只有充分认识人们对夜市的具体需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才能更好地定位与管理夜市,更好地满足城市各类人群的生活需求[1]。

1 弹性思维理念概述

城市发展和整合规划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在旧城街区中则拥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经济元素以及新旧文化碰撞的矛盾。虽然传统街区的空间形式与功能较为复杂,使其存在林林总总的矛盾,但街区中存在各种生机的市井气息。

基于弹性思维理论的规划整合设计首先反思了现有的大规模拆迁规划,以求找到一个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规划整合方式,以有效解决现存多种矛盾,又可有效保留街区的活力与生机。

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的各项产业也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因此社会常常难以维持平衡与稳定,从而出现了各种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利用空间的可变性,即弹性的思维来解决现存问题和减少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

1.1 弹性思维的定义

“弹性”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运动、变更、进步。在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运动与发展的本源。其内因是某一结构中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外因则是改变客观事物发展速度与结果的外部矛盾,内因为主要动力。同时,“弹性”一词在物理中是指当物体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变形后,能快速恢复原本形状的性质[2]。“弹性”的理念常被应用于各种设计中。它是一种当系统遭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打击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态并保证其主要功能、结构只受到最低影响的自我调节能力。

了解“弹性”哲学与物理层面的意义后,即可引出“弹性思维”。尽管国外一些学者在多个领域都有所研究,但大多是景观生态规划等领域。“弹性”设计并不仅在生态研究层面发展,还可以用于公共空间的规划。公共空间的整合不仅要保证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还要追求空间环境的质量,有能够处理各种突发问题与危机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发挥其在整合混乱空间与秩序方面的功能与优势。因此,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变化给老旧街区空间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弹性思维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与设计势在必行。

1.2 弹性思维的核心内容

城市发展变化具有偶然性与不定性。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总是难以预计和适应现存矛盾的变化,导致了许多不可预见的结果。由生态学范畴发展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既是生存的可持续,又是活动空间的可持续,更是人类文明的可持续。保持可持续的关键则是弹性,若忽略冲撞或变化,就容易在城市建设中出现损失。弹性思维的基本观点有三:一是事物存在于社会关系即生态系统之中,二是适应性是生态及社会平衡发展的必备品,三是弹性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随时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旧城街巷的改造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城市旧城、老街的改造与整合设计及发展本身就存在于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此要用以过程为主的开放性动态设计模式取代传统的以功能为导向的静止设计模式[3]。

1.3 弹性思维的设计模式

弹性思维理论被广泛使用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因为飞速发展的社会缺少稳定的传统文化,致使设计本身的问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4]。而“弹性”的目的就是使社会发展中的种种不确定性趋于平衡,基于弹性思维的设计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3.1 模糊空间——满足人的非必需活动

杨·盖尔将人的基本需求定义为人的必需活动,与空间质量无关,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如吃饭睡觉就是必需活动,此类活动对居住和用餐空间具有明确的空间要求。而非必需活动则具备随意性,由空间质量引导,有流动、混合的特点。这种活动对应的空间需求是模糊的,弹性化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打造这类模糊的空间。“模糊”具有两种含义,即空间模糊与功能模糊。不同空间通过削弱边界感进而产生融合与交流,也就是模糊空间。

1.3.2 变化的空間——可应对发展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由于社会发展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除了自然客观环境的变化外,也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设计的前提是分析市场及使用者的需求,使空间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转变成不同使用功能与形态。

1.3.3 协作空间——让使用者参与设计

协作空间也就是参与式设计,此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它是指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设计师们吸取使用者的想法,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从而使设计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弹性设计的思路之一就是让设计师做得更少,让使用者在使用阶段加入进来,从而设计出由设计师与使用者共同完成的设计作品。

1.3.4 留白空间——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上述都是从微观层面分析弹性设计。从宏观角度说,弹性设计也能够成为能力有限且对未来把握不足的设计师通过留白为将来的建筑规划发展留有余地的一个有效办法。DD6CF09B-C48D-4412-92DA-513E69C9D440

2 保成路夜市现状

2.1 场地概述

保成路夜市是武汉最有名的夜市之一,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96年,武汉重新进行了城市规划,商贩们集体迁移到了保成路。除此以外,还有两条延伸出去的分岔路口夜市摊。每当夜市开摊,整条街就灯火通明,因此也就有了武汉小旺角的称号。保成路夜市全长1千米,高峰时期摊位多达1 200多个。夜市周边以居民区为主,并有四个大大小小的商圈,同时包含两处文化区——武汉美术馆和吉庆民俗街。因此,保成路周边经济与文化资源丰富,人流量较大。

2.2 问题与挑战

保成路夜市地处武汉最大的商圈之一江汉路,因此人流、车流量较大,同时以居民社区为主,通过对保成路夜市的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存在不少问题与矛盾,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

第一,人车混行。高峰时段街道拥堵程度不同,人挤人,甚至是车挤人的情况常有发生。

第二,市集混乱。大批商户将摊位延伸至街道,不合理的摊位尺寸导致道路拥挤不堪,影响街道本不宽裕的空间。流动摊贩直接摆在道路中间影响道路通行,使街道混乱不堪,影响周遭环境舒适度。

第三,公共活动空间单一、缺少基础设施。街区活动空间较为狭小,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和一定的公共绿化,导致街道白天使用率极低。此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给予周边居民、商户、游客更好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笔者对保成路夜市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保成路夜市具有一定的名气及历史,人流量较大且业态丰富,摊位较多,此为保成路夜市的优势。而劣势是街道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该地几乎没有绿化,白天街道利用率低。此外,国家已出台“地摊经济”相关政策,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但保成路夜市附近商圈众多,各类商业街道种类丰富,这对保成路夜市发展存在一定的威胁。

3 弹性思维下保成路夜市的整合设计策略

3.1 模糊昼夜分界——整合街道各功能区

保成路夜市白天使用率低,可通过模糊昼夜分界,提高街区白天的使用率。保成路夜市当前街道结构较为混乱,矛盾时常发生,但是其作为武汉有名的夜市,公共活动丰富多样,因此这些自发的生活活动往往与无序混乱交织在一起。通过实地调研当地居民、商户及来往游客的生活及游览方式,可以将空间分为人车分流通行、休闲聚集、公共活动与交流、商品售卖、网红打卡等区域。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是与其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只有梳理了街区中现存的和预估未来会发生的各种活动,才能设计出支持这些活动的理想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弹性搭建是应对街区现存问题的最优选择,可将整个街区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弹性搭建,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一方面,可增加街巷的各种空间模块用于娱乐与休闲,利用街道两边的边角空间,通过预制件以增加休闲娱乐模块,形成各种零碎的、小的公共空间,使用者可在此区域短暂地停留或玩耍,以此提升白天的街道使用率。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置路挡模块以解决高峰时段出现的人车混行问题。安装路挡杆既可实现人车分流,又不影响车道空间的正常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引导通行,同时也可以增强街道的安全性。

3.2 打造可变空间——将复杂多变的生活与游览体验串联

保成路夜市存在的街道路面狭窄和人车混行的各种问题导致沿街人行道功能混乱,严重影响了来往游客、居民的出行体验。因此,设计需要分析保成路商贩的分布、居民及游客的出行线路,以保成路街区空间尺度、形状以及街区不同节点的使用频率为根据,对不同使用节点的空间进行可变的设计与规划,打造一个可将生活、娱乐和商业串联的丰富且完整的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出行便捷度的同时达到丰富游客观光体验的目的[5]。

弹性搭建采用不同形状的金属组合,优点在于低成本且操作性强,不论是居民或是商贩都可以自行操作,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推广使用。同时,它的适应性强,针对不同街区的各种尺寸都可以灵活适配。考虑到保成路夜市活动空间单调、缺少基础设施,可在街区空间内建立视角模块,通过纵向空间的复制加建,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可以有效激发当地居民自发地举办各种活动,促进邻里关系。此外,还可在此空间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竖向绿化,有助于美化生活和活动空间。

3.3 协作共建街区——传承当地居民生活与文化

保成路作为武汉老旧社区的传统街道,其社会文化较为丰富,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矛盾也更为多变,但它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市井文化、武汉当地的烟火气息,以及武汉城市发展点点滴滴的记忆。因此,可通过让当地居民共同参与街区设计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如若适当扩大居民的活动空间,能够使当地的社区居民有更多的交流,也能使外来游客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传统街区的生活方式,体验武汉当地的市井气息。

弹性搭建的自主性可以使街区居民与商户自发地参与到设计与改造的过程中,增强该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更好地延续居民的生活与当地文化。此外,这种干扰性小的弹性搭建方式还可以减少对空间、环境的干扰,实现真正的微干预和微更新。

4 结语

在整合改造城市老旧街巷设施的过程中,尽管容易受制于当地复杂多变的矛盾与冲突,但由于弹性思维理论下的设计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能够在设计中产生更强的自发性,其能够有效应用于各类街道或公共空间的改造中,且这种模式对原街区的干扰较小,具有一定的复合作用,因此也有助于增强街道的宜居性,既让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又可以增强当地人对本地习俗文化的认同感。

当今的设计师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城市的发展规划,即通过弹性的设计模式让设计从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静态设计模式转化为可变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动态设计模式,使设计方案可实践性更强,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但由于有关此类设计模式的研究较少,考虑相对不够周全,因此需要通过更多项目实践完善这类设计模式,让此设计模式能在今后的设计中产生更大范圍、更深层次的结合,让设计更加“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鲁冉冉.武汉高校周边夜市空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2] 朱华,杨琛.弹性设计理念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以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J].工业设计,2021(5):100-101.

[3] 李鑫.弹性思维下的城市设计:以重庆綦江高铁站地区为例[J].重庆建筑,2017,16(4):11-14.

[4] 袁磊.基于弹性思维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5] 吕小辉,徐夕然,张旸,等.弹性搭建:首尔解放村商业街区微更新设计[J].景观设计学,2017,5(5):122-131.

作者简介:安琪(197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张汐梓(1998—),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陈雪阳(1998—),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DD6CF09B-C48D-4412-92DA-513E69C9D440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
公共空间突发事故灾难逃生应急导识研究现状
公共视觉传达系统在历史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分析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