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纲挈领”进行作业设计
——以中学物理学科的作业设计为例

2022-06-23 13:15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浮力题型题目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郭 畅

1955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成为新中国第一道“减负令”。六十几年来,关于作业的研究从未停止。在新的“双减”背景下,作业仍然是确保政策落实的有力抓手。由此观之,只有把握住作业的核心要义,定好位、找准位、归到位,让作业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不再绑架学生的学习,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新时代需要重新定位作业

区别于课堂教学,作业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实现方式。随着教育的发展,作业设计也经历了多次探索与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趋势和发展要求。关于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讨论一直是减负的焦点。虽然学者们倡导要增加调查类、探究类等形式的作业,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当前我国纸笔类作业为主的境况。长久以来,教师普遍将课后习题、教辅材料、考试原题等各种承载着检验和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题目作为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机械、重复的刷题作为以往作业的主旋律备受诟病。各个学科“各自为营”,各个年级“各自为战”,并未在内容上建立起横向的连接和纵向的深化。

应当看到,新时代的作业要凸显五育并举的价值理念,在“育智”的基础上,兼顾“育德”“育体”“育美”“育劳”,重视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的生命实践和真实获得,实现更为丰富的精神产出。当前“双减”背景下,要用更加系统的眼光看待作业,明确作业的育人功能,深入对纸笔类作业的研究,在传统、陈旧的题目设计中不断创新,以素养为导向,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在作业的题型研究中重新找位

(一)明确思路:由题型创编入手

虽然“双减”政策倡导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纸笔作业和基础练习题的全盘否定。在实际教学中,纸笔作业仍然是学生最基础、最常见的作业形式。以中学物理学科为例,当前物理作业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各类题目的组合,主要以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为主。有学者也开始尝试总结将考试中的试题改编为巩固类作业题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方法的目的。然而以大量固有题目为作业,极易导致学生机械、重复刷题,深陷“题海战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和抵触情绪。“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必须对“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攻破“减负”难题的“武器”。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当前考试题目的设计突出情境的创设,加强题目和生活实际中重大现实问题的联系,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透彻认识、深刻理解和对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可见,通过对题目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增强题目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是落实作业减负提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途径。

由此可见,在当前教学实际中,对“题”的研究正当其时。只有不断在“题”的研究上下足功夫,由这个细微之处着手,创编出更多条件要素完整、考查范围全面的新题型,摒弃传统习题重复、机械、死板的属性,杜绝无意义的刷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减少学生对作业的反感,实现真正的“减负”。

(二)精准切入:确定物理题型要素

结构决定功能。只有认真分析题型构成的基本元素,对题目的结构形成清晰、正确的认知,规范解释题目的创编要求,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题型的改革创新和深入研究,准确、高效地发挥题目的作用,进而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以物理学科为例,包雷教授曾经提出过科学问题组成的四大要素分别是背景(Context)、变量(Variable)、提问(Question)、模型(Model)。在此基础上,胡杨洋博士对上述四要素进行了扩充,建立起了“VITAL”模型,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对题型要素进行分析。具体而言,VITAL模型包括变量(Variable)、图景(Image)、文本(Text)、发问(Ask)、法则(Law)五要素。

结合物理学科,笔者对题型中的五要素进行了更加具体的梳理:变量在物理学科中可以被认为是题目中呈现的物理量,如密度、质量等,可以用来展开测量或计算;图景和文本二者联合起来为学生呈现出题目的背景及条件,主要借助清晰的语言叙述、准确的符号表达、提供图片或引导学生自主描绘图像等方式阐释题目的基本内容,从而确保题目的真实性,贴近生活;发问则是通过提出疑问、指明困难、设置任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提出挑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状态;法则强调物理题目的设置必须遵循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等,保证题目的科学性和可解性。

(三)题型分析:明晰各题型功能差异

基于上述对物理题型的要素分析,围绕着“物态变化”这一知识主题,选取当前我国物理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题型,以及几种新颖题型进行要素的对比分析。其中,原始物理问题是指“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现象的描述”。科学解释题关注“科学理论”“自然现象”和“认识主体”三个要素,引导学生超越对自然现象观察的描述,提供理论阐述现象是如何依律而动。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思考,结合科学理论和适当想象,解释物理现象,表述自身认识。

由表1能看出,几类题目的难度逐渐增加,题目各具特色,难度不一,分别在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迁移、应用情况,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阅读、逻辑、表达能力。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几类题目在“VITAL”模型的五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说,在变量维度上,选择题、填空题和科普阅读题涉及的变量数量较少,表达清晰,呈现方式也比较直接。实验题和计算题涉及的变量数量和选择、填空题大致相等,但是呈现方式略有不同,二者分别借助图像和文字叙述间接呈现,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以考查。原始物理问题和科学解释题二者没有明确指出变量,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自行判断;在图景维度上,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通过简单文字描写呈现物理现象,而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的文字描写相对丰富,实验题还配有图片,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生动的物理现象。原始物理问题及科学解释题文字叙述虽然简单,但是却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物理情境;在文本维度上,科普阅读题的文字数量和话语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几类,更加强调阅读的价值,用更加具体、有情节的文字呈现出问题的背景材料;在发问维度上,前五类题目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问题,给了学生方向上的指引。而原始物理问题和科学解释题的发问则是偏向于布置任务,基于现象让学生解释说明现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科学解释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认识,注重学生在解题中理解现象同时形成主观表达;在法则维度上,选择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及原始物理问题只涉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实验题和计算题在此基础上还分别结合了大气压强、比热容等相关知识。科学解释题则表现出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学科(如化学、生物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

表1 各类型题目内容

可见,各类题目在每个要素的“量”和“质”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变,有所侧重,针对学生不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强化和考查,实现了题目难度的分层化和功能的差异化。

三、回归作业育人本位

如上所述,当前中学物理作业以纸笔类作业为主,题是其组成的基本单元。因此,若想实现物理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则必定要在“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多花心思。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定目标—定问题—定题型”的纸笔作业设计思路。首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认作业目标;然后将作业目标进行拆解,确定需要解决的每个子问题;最后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切类型的题目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笔者尝试构建了物理作业设计的流程图,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物理作业设计流程图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四章“压强与浮力”中的第六节“浮力”为例,具体阐释作业设计的步骤。

第一,要确定作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程作业的目标,确保作业和教学的一致性。根据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节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因此,本节作业应当加深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强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理解,巩固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及推理、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明确核心问题。这一步是作业目标落实的关键,也是作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它应当成为作业内容设计的根本遵循。根据上述作业目标可以确定,本节作业的核心问题要围绕着“正确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展开。这一核心问题兼顾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只顾低头刷题,却无能力提升”的现象;第三,进一步将核心问题拆解细化,找准子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不仅为作业内容的最终确定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浮力”一节纸笔作业在知识层面的目标达成,有赖于以下子问题的解决:一是了解浮力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二是了解阿基米德原理,三是掌握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四是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基于此,结合教材内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道题目作为“浮力”一课的作业内容参考(见表2)。

通过表2不难看出,几类题目针对不同的子问题进行设计,各有侧重,避免了机械性、重复性的刷题现象。纵向上完成了由物理知识到物理素养过渡,横向上实现了物理、语文、地理等跨学科的知识应用。其中,科普阅读题、原始物理问题及科学解释题针对子问题四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解题将新知识纳入自身已建构的知识框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德育、智育、美育。如此,才使得物理作业成为物理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表2 “浮力”一课作业题型举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情况,选择不同类型题目进行组合,兼顾所有子问题,全面落实作业目标,从而形成个性化作业或分层作业,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根据VITAL模型,修改题目中要素的呈现方式,从而调节题目难度,对题目进行再加工或再设计,确保学生能借助多种题型的组合和变换获得全面锻炼,杜绝题海战术。

在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纸笔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引入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影视作品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能力。

猜你喜欢
浮力题型题目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