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硬核支撑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06-25 22:38左城江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左城江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现代化,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硬核支撑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07

1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民族强。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学科体系完备,人才资源丰富,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很多技术从“跟跑”变为“并跑”“领跑”,高铁、特高压输变电、量子通信、核聚变(人造太阳)、航空航天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跑世界,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仅次于美国;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4%,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占研发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截至2020年末,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5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截至2020年末,我国有效专利1219.3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21.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件。但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关键装备依赖进口,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掌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效率不高。

因此,我国要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創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仪器仪表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形成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为主体的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转为主要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发展自己。

2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

科技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推动发展才是科技的目的。从科技这一手段到发展这一目的,需要创新这一中间环节。创新既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之源,又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基,具有贯通、连接科技手段与发展目的的作用。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965元(按2020年度平均汇率1美元=6.8996元人民币计算,约合1043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我国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首次大考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大幅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才能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否则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法成为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18世纪蒸汽机发明成就了以机械化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距今过去260多年。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发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2535美元的标准,目前全世界193个国家中,高收入国家81个,但其中发达国家只有32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奥地利、荷兰、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瑞士、丹麦、冰岛、瑞典、芬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色列、韩国、巴哈马),仅占16.6%。历史一再证明,实现现代化绝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而创新就是一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抓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发展速度为横轴,以发展质量为纵轴,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需要从高速、低质的第四象限,逆时针迁移到中高速、高质的第二象限。这就必须让创新成为贯穿一切的核心引擎,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把发展要素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转为以创新要素主导,把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引进型、资源能源耗费型为主转为以技术创新密集型、知识产权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主,把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费转为主要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依靠创新发展自己。

3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不论是资本、劳动力还是资源,要素投入永远跳不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生产函数必然会趋于平缓,钱也一定会越来越难赚,即便是多维度投入的规模报酬效应也不过是通过要素的重新组合,试图在固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限制域内寻找最佳的效率落点而已。技术作为生产函数表达式中唯一系数A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推动生产边界向外拓展,延缓边际收益曲线的趋平、提高产出增长对要素投入的敏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正是有了科技创新,人类社会便拥有了永续的发展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根本原因就是科技创新不强。而衡量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是三大指标:研发投入占GDP之比高于2%、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70%。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2.4%,但对外技术依存度为33.4%、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意味着2016年5月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目标(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未如期实现,取代“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的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其实,即使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之比满足了创新型国家要求,但也低于以色列(4.3%)、日本(3.1%)、德国(2.9%)、美国(2.7%)。可见,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任重道远。

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上升。一味依赖技术引进,就无法掌握高科技话语权和高质量发展主动权;没有科技创新,就无法摆脱永远落后别人、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对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国要明确和市场的边界与分工,明确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中各自的功能定位,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创新链条,构建联通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四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产业链完备而且集群化规模化的产业优势、队伍庞大学科齐全的人才优势),提高“四大”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补齐“四大短板”(市场机制不健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缺乏、高层次人才短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硬核支撑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时期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行列,完成中华民族华丽嬗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8-05-28.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21-05-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新华社,2021-03-13.

猜你喜欢
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