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2-06-25 22:38陈爱荣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途径

陈爱荣

摘  要:小班幼儿入园时间短,而且受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家庭呵护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幼儿缺乏独立生活的锻炼机会,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就餐、穿衣、洗漱、整理等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成功过渡,对幼儿的成长将会大有裨益。文章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概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關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教育;培养途径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直接体现了其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创新、交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班幼儿而言,通过一日生活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在获得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时,促进心智发育和心灵生长。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课程建设角度来看,生活即课程。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主要通过一日生活、劳动教育、户外游戏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日常养成教育。幼儿在常规性的晨午检、游戏、音乐等活动中自主建构并合作探究,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学前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个体成长角度来看,幼儿能够独立进餐、洗脸、穿衣等,对于他们的心智发育、品格塑造、集体融入、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生命萌发的愉悦,感悟美化环境的乐趣;在户外游戏中体验活动建构的激情,感悟游戏创造的意义;在自主生活中理解情境,感悟成长的价值。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重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对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当前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幼儿具备基本生活自理的心智要素。3岁的幼儿具有基本生活认知和劳动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判断等方式,简单理解生活中的色彩、图案和物体等,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就餐、穿衣、喝水和分类整理等内容,并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

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来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幼儿在一日生活教育、劳动课程、户外建构游戏中实现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幼儿能够融入生活、适应生活、改造生活。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来看,自主生活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新课程理念倡导小班幼儿的课程要以生活为主,避免过早地对文化内容进行学习,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户外接触自然,融入课程,感知生活,这样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使其获得游戏之趣、感受劳动之美、体验创造之乐。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 根据幼儿特点,创设趣味情境

小班幼儿既好奇,又好动,爱模仿但又容易受情绪支配,具备基本的色彩认知和方向理解能力,开始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生活中的数字或单词,能够运用多感官来理解并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大部分幼儿喜欢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绘本材料或儿童歌谣,并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阅读绘本、听唱儿童歌谣,促进对生活技能的领悟。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不会运用线性思维来理解世界,需要在情境中内化。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角色参与或动作模仿,或给小动物“洗澡”,或给小朋友“喂饭”,或给绿植“培土”,或学习“缝衣服”,或玩“送快递”游戏,以多感官刺激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联系生活认知,培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然而他们对生活的认知较为浅显。幼儿在模仿成人的动作时并不理解其真实含义,而且大部分幼儿在家中是被精心呵护的,这就往往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缺乏自主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幼儿课程根植真实生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激活生命体验,在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例如,有些幼儿吃饭挑食或习惯于家长“投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启发幼儿思考:这些花草树木,它们将根深深地扎在地下,在风中迎着朝露并沐浴阳光,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以树木才长得这么高大,花儿才开得这么美丽。既然阳光雨露对于花草树木很重要,那么吃饭喝水对于你们的成长是不是也很重要?幼儿思考并理解:吃饭喝水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这样,教师通过教育赋予生活习惯和日常细节以“特殊意义”,使幼儿将日常生活与心灵成长结合起来,从自然生命中获得智慧启迪,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积极的认知准备。在有效联系生活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精准开展一日生活教育,引导幼儿在洗手、搬椅子、放置衣物等常规活动中发展自主意识,在拼插玩具、玩拼图、走迷宫、翻花绳等自选游戏中锻炼反应能力,使其能够根据音乐或铃声信号来改变活动内容,学会整理玩具。由于小班幼儿的入园时间较短,教师应当在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基础上,从日常的独立进餐、穿脱衣服、系鞋带、认真洗手、如厕训练、午睡习惯、摆放桌椅等环节来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将幼儿的生活细节转化为教育细节,教师可以采用“每日打卡好生活,每周得一新技能”的方式,让家长监督幼儿练习独立进餐、整理房间等技能。

3. 搭建共育平台,优化自主教育

建构“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联结模式,是确保幼儿自主教育高效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重要途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多方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因此,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式共育平台,对于完善幼儿自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实践表明,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具有两面性:在幼儿园,幼儿能够独立进餐并自主穿脱衣服,而回到家庭中就恢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饮食起居完全由家长包办。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着力构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共育平台,由教师给予幼儿生活细节的有效指导,家庭给予教育监督与积极配合,社区给予教育空间的延伸与活动探究的拓展,能够使幼儿在完整的生活教育中发展自主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师通过一日生活课程,让幼儿借助手指谣、视频教程、故事情境等方式,基本掌握了“七步洗手法”的基本要领,这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尚未完全培养,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反复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技法并培养卫生意识。如果教师通过“线上 + 线下”混合模式,借助微信群或钉钉平台将幼儿学习内容、入园表现、劳动成果等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全面了解与深度参与,也能够促进“家庭—幼儿园”的深度联结,使幼儿获得更为系统性、全面化、多角度的自主教育影响。

三、结束语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着眼于儿童成长与素质发展的角度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探索,它既是素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动体现,又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与人才培养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课程的角度来整合与设计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结合幼儿特点挖掘自主教育素材,创新自主教育形式,以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惠群. 探索小班幼儿生活自主能力的培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6).

[2]汤志娟. 试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3]吴凯丽.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 才智(下旬刊),2020(2).

[4]孙黎露. 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6).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途径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