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难以统一?

2022-06-25 09:39维舟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统一出版社欧洲

维舟

回顾欧洲历史时,有一个问题中国人经常会感到好奇:欧洲尽管是一个洲,其实比中国大不了多少,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大部分时期都顽强地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欧洲却始终无法实现统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是近代以来的西方人,不过他们通常是反过来问的:中国横跨的自然带之多、地理隔绝之大、各地文化之纷繁多元,完全不亚于欧洲,但为什么中国能实现统一?

诸如《剑桥中国史》《全球通史》这样的著作,通常将之归结为中国特定的文化心理、汉字表意的特性等等,其中都潜藏了一个假定:中国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特例,而欧洲无法统一则是“正常现象”。但问题可能不仅在于“为何中国做到了”,还在于“欧洲为何无法做到”。

欧洲并非没有人试图这么做。但即便强盛如罗马帝国,在条顿堡森林战役后,也只能止步于莱茵河前线,而把欧洲北部留给蛮族。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就仿佛一件跌成碎片的瓷器,再难拼接到一起了。查理曼大帝虽然尽其所能打造了一个昙花一现的帝国,被后人称为“欧洲之父”,但他身后留下的却是不断分裂的前景,随后的一千年里,欧洲地图一直是一块“补丁打补丁”的百衲衣;哪怕拿破仑、希特勒这样强横一时的征服者,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现在的欧洲地图甚至比100年前更碎片化。

当然,从地理上看,欧洲是各大洲中岛屿、半岛、海湾等地形最复杂的,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一种离心力,加之北、西、南三面濒海,东面又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使得它对所有外来影响开放,其结果是形形色色的蛮族和异族文化接踵而来,汇聚成一个万花筒。也正是由于很难划定清晰的边界,“欧洲”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像俄罗斯、土耳其、西班牙和英国虽然曾在欧洲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它们究竟算不算是欧洲的一部分,争论经久不衰。

正因为欧洲内部没有明确的统一特性,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有一个洞见:历史上不止一次,由于东西方对峙的文化壁垒的存在,“欧洲的同一性才能够被界定出来”,外部力量的威胁对于“欧洲”的形成给予了最大的刺激——或许可以说,“欧洲”是“对他者而为欧洲”,是欧洲人为了将自己与东方世界加以区分而制造出来的身份概念。从这一意义上说,“欧洲”从一开始就是排他性的俱乐部,它是在排斥了“亚洲”之后才得以诞生的。

诺曼·戴维斯认为:对欧洲来说,“和谐与统一恰恰是它一直缺乏的东西”,“现在几乎没有分析家会坚持认为曾存在过一个铁板一块的欧洲文化。一个有趣的解决办法是将欧洲的文化遗产看作由四五个相互重叠或连接的圈子组成。”换言之,“欧洲”是一个复数名词,许多个不同的“欧洲”叠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图景。

的确,这种多样性、复合性可能是欧洲的首要特征,它从来没有单一的中心,没有一种普遍使用的口头语言,更没有过“书同文”,以至于“欧洲”对不同人来说,完全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始终是无法达到的理想,所有人都清楚,组成它的各部分有着眼花缭乱的多元性,他们也绝不愿意牺牲这种异质性来达成铁板一块的统一。任何想要实现欧洲统一的人,都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欧洲的“统一”最有可能的是像一个交响乐团一样,在“各吹各的调”中达成某种和谐,而不可能是一起吹同一个调。

由于欧洲从未在政治上统一过,皇帝与教皇又形成二元权威局面,因而即便纷争不断,却也没有任何一支力量能绝对支配整个大陆,这使得要征服多样性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布罗代尔曾说多样性是法兰西的最明显特征,“针对多样性的侵袭,法国调动了同化的力量。她把自己接收到的东西统统加以改造。”法国尚且如此,整个欧洲更可想而知。这种多样性未必是欧洲的弱点。

欧洲历史上这种突出的内在异质性,在一些中国人眼里看起来显得分裂、混乱而缺乏凝聚力。即便它在中世纪形成了一个基督教共同体,教派分裂、反叛、扩张、演化、分裂“生殖”也从未停止。事实上,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欧洲是古典文明中与传统断裂的唯一一个文明,但也因此它更能开拓出新局面。

在欧洲史上,正因为这种多元性的存在,才使新生事物不可能遭到全面的压制。无论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还是工业革命,这些划时代的大事件,哪怕遭到保守力量的敌视,总能找到一块落脚点幸存下来,最终成为照亮时代前进道路的火炬。在欧洲这口熔炉中,多元的力量不断碰撞,激发了交流。

如果分裂也有其好处,那为何近代以来欧洲出现了越来越多希望欧洲统一的呼声?一贯被视为“保守反动”的奥地利政治家梅特涅都曾说:“在我看来,欧洲实质上早已是一个祖国。”1882年,法国学者厄内斯特·勒南更公开提出: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是永恒的,最终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欧洲联邦”。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是因为这块大陆上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交流的日益紧密和深化,恐怕也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分裂所带来的弊端已超过了益处。

兩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更使欧洲的有识之士看到,在武装到牙齿的现代战争中,如果欧洲人不能解决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破坏性,那么欧洲现代文明乃至整个世界,都可能走向自我毁灭。1929年,法德两国的政治家白里安和施特雷泽曼就已商议建立一个欧洲集团,让所有成员们认识到“地理统一性”意味着什么,并确保它强大到足以与美国经济抗衡,“警醒的欧洲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命运。团结起来,共同生活,共同繁荣!”

百年就要过去了,欧洲的这一事业迄今仍未彻底完成,就像当初意大利被嗤为“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一样,欧洲在世人眼里也还是一个地理名词。但毫无疑问,欧洲是各大洲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也确实做到了在兼顾成员权益基础上的自主联合。这不仅可能改变欧洲,也可能改变世人对“统一”本身的认识。

《头条物理学:未来公民的科学人文课》

作者:[美]理查德·A.穆勒

译者:李盼

出版社:理想国丨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139元

本书源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穆勒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的通识课,是15所美国名校的教科书。作者以全新的视野、幽默的语言,从热、声、光、电等13个角度,阐述了新能源、太空探索、全球变暖等热门话题中的物理知识,同时解释了减肥、开车、听歌等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

作者:[英]约翰·伯格

译者:徐芳园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58元

这是一群流浪者的24小时故事。主人公国王是其中一对夫妇收养的流浪犬。它从屠夫那里偷肉,给予他人温暖,其犬类的思维既能超脱于人类的苦难,又能洞察同伴们的生活。通过它的感官世界,我们看到了一群边缘人在混乱和痛苦中生存下来的尊严和力量。

《炒作機器:社交时代的群体盲区》

作者:[美]锡南·阿拉尔(Sinan Aral)

译者:周海云

出版社:中信出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88元

作者是数据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分析实验室负责人。“炒作机器”是由社交网络、机器智能和智能手机构成的一个全球性信息交流网络。它改变了世界运行的规则,重塑了人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本书系统介绍了其对社会、商业甚至人类健康与进化的影响。

《“帕内”号疑云》

作者:[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

译者:汪伟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68元

本书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前夕长江江面上鲜为人知却意义深远的日美对抗。1937年12月12日,从南京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内”号被日军击沉,拉响了太平洋战争的警报。作者基于大量档案资料,抽丝剥茧,揭开了“帕内”号被炸的真相和背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猜你喜欢
统一出版社欧洲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我等待……
淝水之战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石油工业出版社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