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地区出土的青铜面具初探

2022-06-25 22:33李灿吕国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传播作用

李灿 吕国华

摘 要:2002年,滕州市庄里西遗址出土了青铜人面具与青铜兽面具共12件。文章主要分析了滕州地区出土的青铜面具与其他地区出土青铜面具存在的联系,试论滕州地区出土的青铜面具的用途与作用。

关键词:滕州庄里西;青铜面具;传播;作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02

2002年,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抢救性发掘了M8和M9两座墓,M8出土了青铜人面具、剑、戈、铜泡、銮铃、辖等。M9出土了青铜人面具、兽面具、弓形器、戈、当卢、马镳、铜泡等,其中车马器所占比例较高。

庄里西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西首,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武王灭商、成王东征谫灭东夷叛乱以后,周武王分封其同父异母的兄弟错叔绣来此建立了姬周宗亲国—滕国。滕国建立后,姬滕王朝把庄里西遗址作为了姬滕公室贵族墓地使用,并一直沿用至滕国灭亡,形成了一所罕见的一个诸侯国自建国至灭亡长期历史时期里历代诸侯、公室、贵族集中葬埋的墓地。M8、M9两座墓葬均位于庄里西遗址,结合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来看,两座墓葬应该属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此次出土的青铜人面具和兽面具在庄里西遗址属于首次出现。

M8、M9两座墓葬的时代均为西周时期,共出土青铜面具12件,按类型来分,可以分为青铜人面具和青铜兽面具。

青铜人面具共6件,分为两种类型。

A型:共4件(图1),均出土于M8。4件人面具形制基本相同,其中3件出土时保存完整,1件上部稍残。青铜人面具高22厘米,宽17厘米,五官与人的面部相近,脸型瘦长,眉型稍粗,双目凸出,眼尾上翘,鼻子大而高挺,两侧鼻翼稍大,有两鼻孔,嘴长而镂空,两只耳外廓,额上有丝丝分明的头发。面具背面上部有两个竖纽、一个横纽,下部有一个横纽,四纽均可供穿系。

B型:共2件(图2),均出土于M9。2件人面具形制基本相同,1件缺一耳,另1件两耳断裂。青铜人面具高13.8厘米,宽20.8厘米,形似人面,眉型较粗,双目镂空外凸,瞳仁近圆形,鼻梁挺直,有两鼻孔,嘴长而镂空,头上两边各一类似头发的角,角与脸上部有镂空连接,可用于穿系。

青铜兽面具6件,分为三种类型。

A型:共1件(图3),出土于M8。面具高18.8厘米,宽18.5厘米,面具造型为牛头形,细长角向上弯曲,中部起脊,左右两侧各有一穿,双目外凸,圆形瞳孔,大嘴开裂,獠牙两侧各有一穿孔。

B型:共4件(图4),均出土于M8。其中3件完整,1件稍残。面具高22厘米,宽27厘米,体较薄,正面兽首型,双目镂空外凸,鼻型较大,有两鼻孔,嘴大而镂空,鼻顶、眉角及獠牙两侧各一穿。

C型:共1件(图5),出土于M9。面具高16.9厘米,宽18.1厘米。面具正面为浮雕的兽面,整体呈弧形,双目镂空外凸,两羊角外卷,脸颊两侧刻有卷云纹,眉角和眼睛下方各有两穿孔。

中国面具文化起源较早,面具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已开始用彩绘、陶片、玉器、石器来制作面具,主要用于狩猎活动、部落战争、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等活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开始出现,青铜面具也随之应运而生。目前,全国范围内出土青铜面具的地区及出土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已出土的青铜面具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四川、河南、北京、山东等地,面具出土时代较集中在商代,西周时期则相对较少。出土区域北方多于南方,出土数量商代多于西周。

青铜面具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工艺水平,并且在纹饰造型与制造工艺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说明各地青铜面具的工艺风格具有相互承袭的关系。黄尚明曾经提出:“青铜面具的造型工艺存在从陆路、水路直接传播和工匠交流等传播方式”①。所以,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工艺风格也应和其他区域的青铜面具存在一定的联系。

安阳殷墟西北岗M1400出土的青铜人面具(图6),眉毛弯且长,耳朵大而圆,眼睛斜向上,塌鼻梁,嘴唇紧闭,下巴略尖,眼、口均未镂空,耳部也未穿孔,头顶有一高3.4厘米的纽柄,可供悬挂或提拿②。这种写实手法的造型工艺与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A型青铜人面具较为相似。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人面具(图7),面具饰有粗眉,双目镂空外凸,瞳仁为近圆形,鼻梁挺直,鼻翼宽大,有雙鼻孔,口部为月牙形镂空,上下唇间连着一道纵梁,耳朵大而外撇,头顶部有卷云状长发,自中部分缝,且在额前对称卷曲,发末端的背面与头顶相连,可用于穿系③,这种造型风格与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B型青铜人面具较为相似。安阳殷墟西北岗M1400出土的青铜人面具时代属于殷墟二期较晚阶段,河南平顶山应国墓、滕州庄里西遗址它们的时代都属于西周时期,由此可以推断,商周时期河南地区的青铜人面具工艺可能从陆路传播到滕州,从而对滕州地区的面具风格产生较大影响。

殷墟西区M701出土的兽面具(图8)、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青铜胄(图9)以及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A型兽面具都较为相似:形似牛头,叶形耳立于左右,双目外凸,圆形瞳孔,阔鼻中部起脊④。殷墟西区M701墓地时代属于殷墟四期,前掌大墓地时代属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阶段,这种造型风格的青铜兽面具可能是殷墟时期由陆路从河南传播到滕州,并一直沿用至西周时期。

北京琉璃河古燕国墓地出土的兽形面饰(图10)与山西永凝堡村出土的青铜兽面具(图11)都是正面兽首型,双目镂空外凸,鼻型较大,有两鼻孔,嘴大而镂空,鼻顶、眉角及獠牙两侧各一穿⑤,这与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B型青铜兽面具非常相似。三地青铜兽面具时代都属于西周时期,三地在同一时代出土如此相像的三件青铜兽面具,有可能是陆路传播或工匠交流所产生的结果。

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C型青铜兽面具则与其他地区缺少相同因素,自成一个体系,这可能是在当地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艺术效果。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青铜面具分布区域广、出土数量多,商代青铜面具数量远多于西周时期,这说明面具文化至西周时期已经出现衰落的趋势。商周时期滕州地区的青铜面具工艺风格受河南地区影响较大,同时在西周时期滕州地区的青铜工匠可能与山西、北京等地都存在一定的交流。

关于青铜面具的用途学术界一直争议较多,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作为宗教祭祀的用具和身份的象征;二是作为作战用的面具;三是作为马头冠饰和车饰;四是作为漆木盾牌的嵌饰m。

商周时期,巫傩之风盛行。《周礼》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n统治者通过开展大量的祭祀巫术活动,期望得到神灵和祖先的保佑。滕州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人面纹玉饰(图12),长3.9厘米,宽3.2厘米,器体扁平,四邊外凸略近方形,玉质深褐色。正面略凸,作正视状,以阴线刻头型和五官,橄榄形眼眶,内横线作目,三角形鼻,短横线为口,面部表情祥和。玉饰背面有一脊凸起,脊上穿有一孔可供佩系。

在新石器时代,玉器非常珍贵,而且当时玉器的雕琢也十分困难,常常作为宗教圣物被人祭祀和膜拜,起到人与神灵沟通的作用。人面纹玉饰造型写实,与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青铜人面具的写实风格较为相似,人面纹玉饰可以说是滕州地区早期面具的雏形,庄里西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应是玉面饰用作宗教祭祀活动的延续。同时,从庄里西遗址墓葬的规模来看,墓主人生前应为贵族,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也说明青铜面具还具有代表死者身份等级的作用。

滕州前掌大出土的青铜胄(兽面具),出土时背部有黑色的碳化物,而且一般配有护耳o。庄里西遗址M8和M9出土的青铜兽面具出土时并没有发现黑色的碳化物和护耳,这说明庄里西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面具在作战上面的功能应该有所退化,更多的是作为礼仪象征。

山西永凝堡村出土的4件兽面具,其出土时与马镳、节约、当卢等马具在一起,表明其用途的一致性。滕州庄里西遗址M8出土青铜兽B型面具的同时,也出土了戈、铜泡、銮铃、辖等车马器,B型青铜兽面具的外形也与永凝堡村出土的4件兽面具极为相似。因此,滕州地区出土的B型青铜兽面具,其用途也应与山西永凝堡村出土的青铜兽面具的功用一样,都是作为马冠饰,其复原图如图13。滕州庄里西出土的A型、C型青铜兽面具大小与B型相差不多,出土时也与车马器一同出土,其作用也应与B型一样,作为马冠饰或者车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青铜面具的用途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宗教祭祀用具和身份的象征;二是作为马头冠饰或者车饰。

综上所述,滕州庄里西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青铜面具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具有本地的特色。同时,此次出土的青铜面具对研究滕州地区商周时期的宗教祭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黄尚明,宣浩波.关于商代青铜面具的几个问题[J].汉江考古,2007(4):48.

②⑥陈梦家.殷代铜器三篇[J].考古学报,1954(1):24.

③张延红.青铜面饰[EB/OL].(2013-01-28)[2021-02-23].http://www.chnmus.net/sitesources/hnsbwy/page_pc/dzjp/mzyp/article6e45b8ffc41c42fc8284570dae688e1e.html.

④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滕州前掌大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326.

⑤k张素琳.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J].文物,1987(2):7-8.

⑦杨峰涛.应国墓地出土青铜面具赏析[J].收藏界,2013(10):112.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1):98.

⑩王巍,黄秀纯.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4(5):415.

l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97.

m柴晓明.论商周时期的青铜面饰[J].考古,1992(12):1111-1121.

n崔记维校点.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8.

o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滕州前掌大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322.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猜你喜欢
传播作用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