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

2022-06-25 20:15魏莉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魏莉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高质、高效的课堂并强化教学效果逐渐成为每位教师的教研重点,但部分教师依然保有传统教育理念,应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这就会形成相对枯燥的课堂氛围,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针对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引言

高效课堂就是需要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教师提供的知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建设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将成为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学模式改革发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方面,高效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效课堂是寓教于乐的,这种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它相较于传统课堂更加的多元化,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加新颖,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學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更加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这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就得到了发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吸收。而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效课堂是社会教育改革的关键,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从我国颁布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之后,很多教育理念、方法被及时调整。现代教育需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不止要求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个人能力和思想素质。在这样的要求下,教育必然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为标准,以课堂为依托,全面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的开展是有利于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具有时代意义。

2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在课堂中始终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师将语文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的做法,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很少自主思考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研习,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不高。尽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依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思想,很多时候课堂中授课也更多是单篇的语文阅读剖析,重点将阅读中的修辞知识、句子表达等肢解开来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学方式的僵化单一,很少关注生生互动,很难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不佳。

2.2语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要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实事求是、崇尚新知的科学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似乎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这一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以自己为主宰,在较为强势的教育话语权中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使得教学思维并未转变到为学生创造开放且平等的互动交流氛围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很多学生在课外接触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由此教师要迫切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1]。

2.3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教学

学生天性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的生长环境及对世界的不同感知,使得他们之间必然在接受统一教育时会产生理解层面的差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将班级的学情统一划分规定,在不同的目标设定上也会较为笼统,因为教师并未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优化教学,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性格特点,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个性没有得到充分解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采用这种一言堂的形式,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内化理解,最终教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无法充分提升起来。

3建构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的策略

3.1更新教师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坚持创新,采用多样的手段吸引学生,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各不相同,若不及时培养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更加明显。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分析,运用课外知识、多媒体、组织互动等手段打造有温度和自由度的语文课堂。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安徒生的视频介绍,视频中要提到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播放视频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地分享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分别从小童、骗子、百姓、大臣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尝试分析不同人物的出发点,最后集中大家的看法,总结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哲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环节大胆发言,认识到讨论的意义,只有给予学生高度自由,让其发挥才能,畅所欲言,才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运用新技术、转化师生角色都是创新教学的体现,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提前分析课文,明确教学目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科影响力。再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紫藤萝的科普短片来引出课题,然后空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品味文中成片紫藤萝那摄人心魄的美,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以及为什么从这些角度着笔刻画紫藤萝的美。此外,在学生自行品读思考的这十分钟里,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松,而是应该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品读情况,待品读结束后,抽选品读较认真和品读不认真的学生进行发言,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认真学习的学生以鼓励,给学习敷衍的学生敲警钟。视频和抽问的加入分别从增强课堂趣味性和阅读紧迫感两个方向督促学生参与课堂,不同角度同时发力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变得容易起来。

3.2重视学情,缩小学生差距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情,将教学难度维持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水平,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例如,在《木兰诗》一文中,有“杼、鞯、辔、柝”等现代白话文中少见的生字,很多学生不仅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甚至不知道其读音。在学习时若教师直接讲解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困惑而跟不上进度;若把课文分解后教,基础好的学生又不屑于听课。为了同时满足两类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先把难点字词单独讲解,再以句子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拆分教学。同时,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内向学生,教师可以制作一份预习指南,便于他们在课前先科学地学习一遍课文;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弱但相对外向的学生,教师可划定学习互助小组,利用合作的力量帮助他们学好语文。如此一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老师在关注我,我得好好表现”的感觉,而这种心理暗示将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动力[2]。

3.3运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划分小组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还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成立合作小組时,教师要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将其分成多个小组,组内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小组成员的分配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时,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表达看法时不存在紧张感,且更容易通过思维碰撞产生灵感,对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也有一定的帮助。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由于这是初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在课堂中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合作学习,对学生展开多方面的引导。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先以“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则要适当启发学生,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有哪些特点,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接着,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则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先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自然段,并为标题寻找到合适的修饰语。”学生则会各抒己见,想到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等词语。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文章的6个部分中选择一个,学生则对自己小组负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讨,用精炼的语言对其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如学生合作探讨后将文章的第一部分概括为“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将文章的第三部分概括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更准确。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小弗朗士的处境,感受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又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时,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和一个执教四十多年的普通教师将会有怎样的遭遇。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每个阶段所表达的内容;二是探讨“最后一课”的含义。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向会更有针对性,且在讨论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探究热情。再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也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合作学习。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难度稍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先利用参考资料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再开展思维导图的绘制,每个小组一般是4~6人,学生需要先聚在一起绘制思维导图的主框架,以“爱莲说”为核心词,以“作者”“文体”“写作背景”“文学赏析”“艺术特点”等为主要支线,小组成员可以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借助资料及个人理解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当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小组成员需要重新聚在一起,对整个导图内容进行分析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对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

3.4拓展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学资源极其重要。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可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强化其学习体验,帮助其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大纲与学情实际,引入多方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比如,在围绕古诗词《望岳》进行讲解时,为展现诗人富有活力且洒脱的性质,表现豪情壮志又漫游生活的意境,教师应引领学生剖析文中着重描写诗人将万千山峰尽收眼底的词句,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中的壮志豪迈之情。教师可用互联网搜寻教学资料,创建教学情景,并配合图片、诗词,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融入于诗词的独特意境并感悟诗词中的洒脱豪迈气息,这也有助于学生感知诗人所蕴含的开阔心胸。通过释放课堂活力,强化教学效果,充实课堂内容,可使学生将活力与热情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带来精神洗礼与充实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让教学资源更加全面丰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但是同时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资源的收集过程中要以教学目的为核心向外延伸,如针对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教师找寻相应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来完成教学目的,并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内容的培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要能够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要能够创新教育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渗透核心素养,在多元灵动的教学方式引领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由此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充分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婷.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9(12):177.

[2]刘水英.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科普童话,2018(27):112.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