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低段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2-06-25 23:10谢艳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谢艳丽

摘要:本文以《它们去哪里了》这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掌握符合当前小学低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经过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为主导,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科学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能力;科学素养

1、前言

科学课堂是以动手操作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调查问卷情况来看,学生在对科学基础方面、重难点理解程度上都有所差异,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有所差异。可以采取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各自的学习兴趣,采取多元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逐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课堂实验操作的方式,逐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2、动手实验活动存在的问题

实验是以尊重客观事实,验证事实道理的有效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即可感知、接受未知事物,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科学实验,以《它们去哪里了》为例进行观察分析:

(1)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实验材料较少,每个小组人多,但材料不足,每个学生动手操作次数有限,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只能浅尝辄止,无法充分的了解实验的每个细节。

(2)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实现较为困难。小组内成员不听任务安排,导致组内成员有能力者操作,能力较弱者无从下手,没有信心操作。

(3)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差,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小组活动中所涉及的自主讨论、动手探究的时候,部分同学目标不明确,只知道盲目观察同学或者老师的实验操作流程,而且这种简单地模仿对象自身学习是没有很大的帮助。

(4)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器材不够了解,拿或者握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实验过程中速度较慢,且容易出错。实验器材摆放不规范,导致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或者打碎实验器材,这些问题都容易对动手能力的提升带来困难。

3、课例结果分析

科学课教学中,希望学生对新的知识能有更多的收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布局,落实重难点。但部分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不够好,其结果变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质量提升不大。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教学中未能有效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如一年级下册《它们去哪儿了》这一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哪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哪些物体很难溶解。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观察物体浸入水里的变化,用眼睛或者仪器观察物体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象形态之间的对比方法与实景观察现象,感受生活现象。

上课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了溶解的现象,也能够通过搅拌红糖、食盐、小石子的实验,观察到它们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溶解的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经过老师的观察和了解,基本上全班学生都能够操作和了解。期末测试时,就出了两道题,来检测学生对这一课的深入学习情况,结果显示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够回答正确。

测试结果显示,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掌握知识的多少也不尽相同。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实验过程的探究较深入,答题正确率高;少部分同学在动手操作中没有仔细观察和记录,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答题正确率不高。

4、动手实验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科学教学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与教师的自主性、合作、探究是一种多元交叉的主动性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潜能或潜质,引发情感体验。同学们有困难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问题或困难解决的快乐和骄傲等,这些经历都帮助他们学好科学课。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争取每2个人一份实验材料,多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做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发性的研究,加深记忆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明确小组分工,给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编号,发挥组长的优势,发展能者二次示范作用,让能力较弱的学生二次观看示范,加深印象,也能够激发优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引领示范作用。老师也要重视动手操作后的思维引导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动手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并表扬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做示范,可以起到引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也起到一个示范和榜样作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相处更加融洽。

(3)课堂中,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独立的思维,是有效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因此,课堂中,让学生自行探究更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潜能。

(4)明确实验要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明确每一种实验材料的用法,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习惯。动手操作时,掌握正确的拿材料的正确姿势,课堂常规训练有素,为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借助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使用微课,微课的使用,可以让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步骤不清楚的学生反复观看,加深记忆,为老师组织正常的教学提供了便利,让老师更好的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结语

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希望学生在掌握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以便于更好的学习、理解科学课。

参考文献:

[1]黄婷.基于项目式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31.

[2]文佩华.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3):80.

[3]程世军.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41-142.

[4]王叔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21(29):123-124.

[5]吕春红.借助科学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97.[4]李温忠.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之我见[J].读写算,2019(17):178.

[6]韩神娇.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之我见[J].新課程(综合版),2018(07):148.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