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06-25 03:37云馨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实践小学数学

云馨

摘 要: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后不久,小学数学作业中关于“减负提质”的相关政策又一次引发了众多教职人员及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而这项政策得以有效施行的主要原因可归为两点,一是“减负”,减轻学生额外的作业负担,二是“提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两者合并,能较大程度的提升作业的完成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实践

“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但自该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学校及教师由于过分曲解字面意思,没有正确理解何为“减负提质”,以至于多数教师在面对新政策时无从下手,作业的布置也只是在以往的作业基础上删减篇幅,导致“双减”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对此,笔者就现阶段课后作业设计上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及分析,并将我认为有利于“双减”政策下学生“减负提质”的作业设计方案以简述形式列举如下,仅供参考。

一、进行有效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巩固课堂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知识的时间很短,很难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内容以及一些晦涩的数学抽象概念,所以设置合理且贴合课堂知识点的课后作业,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该途径,培养其学习后及时巩固知识点的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后的辅助环节,对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知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对作业的抵触情绪,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则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这将直接关乎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往后的发展空间。

(三)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拉近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班级学生的引导人,无论学生作业完成如何,都该第一时间起到带头作用,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督导,对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鼓励,同时也要进一步分析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整改其中不利于学生成绩提升的作业内容,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从根本上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

(一)重视作业设计的探索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除了将探索性贯穿在作业设计始终,教师还要明确定位作业设计的实际意义,确定该设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能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较之于往昔的作业设计是否真的做到了“减负提质”,是否完全或者大部分舍弃了既往的模仿性作业设计模式等等。例如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测量》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先以较为有趣的有关测量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将分米、毫米、厘米、米以不同的形式放置在图片之中,以考眼力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三个长度单位的位置。接着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出他认为这三个长度单位正确的原因,以此来锻炼学生探索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而后,教师接着继续深入,设计几个棱角分明的物品,让学生借助相关测量仪器,测量该物品的长宽高或者周长,帮助学生最大可能的深化当堂所学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把握数学知识中的逻辑性,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知欲望,培养并建立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根植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性差异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的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设计具有深度的作业内容,来培养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面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可以为其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教学知识内容;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将基础性作业以多样化形式体现出来,来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开放型大题,再以小问答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比如主题是小文从家去文具店买笔,为保证兼顾到每位同学的认知,文中将两地距离、时间、买的那些东西、东西的单价和总价、以及小文的心理情节均一一细致描绘,那么这种情况下,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就可以由浅及深,由简至难的将作业设计出来,并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性的将基础性、探究性以及逻辑思维拓展性一一体现出现,而后再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适当的增加或降低作业难度,力求从根本上激发不同知识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全员共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除了书面上的作业设计,教师还可以将作业设计成课后活动,如在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位置与方向》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幅居室方位图,并让其准确的标出居室每个方位的具体方位,该过程可借助太阳、方位罗盘或者父母的口头传授等方式作为辅助。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关于位置与方位的认知,活动的形式可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及學习差异进行调整,对于性格较为内敛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让其与父母一同参与课后活动,对学习积极性较好或者学习能力偏强的同学,教师可督促其自我完成课后作业,若部分同学关系较好,家庭位置较近,教师也可鼓励其共同完成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间沟通交流及合作的基础能力。

结束语

双减政策只是强调合理高效的提升课后作业的设计质量,而非去除课后作业环节。因此,教师作为班级学生的主导人员,除了从根本上转变既往在作业设计上的故有态度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具有基础性、探究性以及逻辑思维拓展性的作业题型,在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基础上,解决学生不愿做作业的问题本质,进而由内而外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洋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2):2.

[2]那孜古丽.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传奇故事, 2022(10):2.

[3]黄嫌治.试论”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J].读与写:上旬, 2022(6):3.413096B9-E470-4267-A1E6-A41CD46A3596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实践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