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支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022-06-25 12:15陈永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浅议退耕还林

陈永丽

摘要:通过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术基础方面的服务体系、应用的先进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介绍,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术基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进而保证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进行。

关键词:退耕还林;技术支撑;浅议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在组织开展中,要贯彻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工程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性,努力实现工程技术支撑的高含量,进一步凸显技术的主导地位,积极提供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新科技、新成果,研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才能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奠定扎实的技术物质基础,进而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成功开展。

一、科技支撑的服务体系

以县市的种养业、牲畜、林业等科学技术宣传站点为基础,利用全县乃至全省的各级科学技术支撑结构,建立健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等专项科学技术建设的科学技术宣传与信息咨询组织,建立科学技术保障的网络构架,组织科学技术宣传的技能引导与技术培训行动,健全工程建设、信息服务体系与科学技术交换业务网络系统,为全国各地方政府制订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咨询。同时,发挥项目区周围各大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重要影响,针对项目建设地域特色,深入研究和发展在建设项目中优先应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重大科学问题等。

二、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

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根据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普遍出现的传统地膜包覆模式纳墒和保墒不完全问题所发明的工艺技术,是在中国传统地膜包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一种集雨、保滴、抗旱新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变传统的半膜起垄或铺摊包覆等方法为起垄全地面包覆,变传统的作物垄上播种方法为垄沟内播种,減少了粮食作物收割期,从而增加了旱作小麦的适种海拔。该科技由于进行了全膜覆盖和在垄沟内播种,使土壤温度明显地增加,也因此加速了种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速率,同时减少和防止了霜冻等天灾对庄稼的直接影响,所以和常规的全涂布膜技术栽培方法比较,能够将农作物收获期缩短十五天左右,使旱作小麦的适种海拔高增加三百米左右。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工艺科学技术,是指依据土地试验结果、田圃测试、土地种植作物需肥变化、耕地生产条件等,在掌握科学有效合理使用生物配方有机肥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上,提出适当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施肥的数量和搭配,并在适当时期,选择最适当方式科学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法,考虑到了粮食作物、土地、施肥管理系统之间的交叉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作物增产曲线也证明了施肥报酬递减律的出现。所以,对某一作物种类的施肥投入量有一定的限制。在缺肥的中低温地带,使用化肥的增产幅度较大,在高产品种地带,使用化肥的技术条件则更为严苛。化肥的过度投放,无论哪类地带,均会造成化肥效率降低,以至减产的结果。所以,确定最经济的化肥剂量是配制土壤施肥的核心;生长发展中所必需的各类养分因素相互之间也有相应的配比。针对性地处理了影响地区生产率增加的较小营养素,通过协调了各营养元素间的配比关系,矫正了过去单纯施肥的偏颇,从而实现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与化肥相互之间的协同使用,从而实现诸营养素间的相互促进效果,是现代配方施肥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养分归还平衡(补偿)理论的指引下,现代配方施肥主要体现着改善农业作物需肥和土地供肥的问题。粮食作物的成长,不仅耗费土地营养,同时耗费土地有机质。所以,准确处理好施肥(有机与无机肥料)投放与粮食作物生产、土地覆盖面和养土品质的关联,是既增加粮食作物生产和提升商品质量,又是维护和提升农业水土肥力的重要措施;测土配制施肥系统又是一个综合型的技术管理体系。它尽管以确定各种养分的施肥数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要发挥施肥技术的最大增产效果,施肥方法技术需要与选择优质种子,肥水管理耕作制度,以及气候变迁等影响肥效的诸多因素相结合,因此配方化施肥技术生产就需要有严密的管理组织和系统化的售后服务,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施肥方法技术管理体系。实践证明,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可增加肥料效率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增产率一般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最高的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采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肥料效率,从而获得稳产高产成果,还可以提高农业品牌竞争力质量,是一种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农业科技举措。

3.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由于对传统耕地的过量耕地,加重了旱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污染。因此怎样合理地防治土壤侵蚀,增强土地蓄水能力,加大降雨使用率,是改善旱田农耕产出要求的关键。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持耕地表层土质良好为目的,通过农业机械化耕种手段,改善表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治土壤侵蚀的各种农耕机械化作业方法。与传统耕种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能够减少农业机器进地频次和耕翻频次,减少耕地对土壤表层的损伤,改善地层理化性质,进而实现了提升粮食产出的目的,是目前发展中国旱地农业最经济、最合理、最现实的方式。

保护性耕地就是利用大量的秸秆利用残茬、覆盖在土壤地表上,使耕地小到只要还能保持种子正常萌发为止,并且主要使用农药来防治杂草和病虫害。也因为这可以保水、保土,所以叫做保护性耕地。保护性耕种的基础是使用茎秆在土壤,对土地的水分加以管理。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土地水分的破坏,二是要持续给予土地以水分与养份的补给。

结论: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项目为依托,依靠科技支撑,以示范园、点为带动,鼓励退耕农户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第三产业等,有效增加退耕农户收入,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光.关于退耕还林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7,(2).173-173.

[2] 周常国.对退耕还林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104.

[3] 时学庆.互助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办法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221-222.

[4] 左龙.退耕还林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探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9).166.

[5] 刘媛媛.退耕还林工程中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9,(9).78-79.

[6] 曾祥久.浅析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8).98.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浅议退耕还林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浅议“初小”数学思维的过渡
浅议高一数学的入门学习与教学问题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