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22-06-26 19:27梁灿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3期

梁灿宇

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含糊、粗暴、尖锐、残暴”等词语;理解课文内涵,学习根据时间顺序的表达方法;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崇高精神。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与顺序;感受课文中的描写作用;体会课文中前后呼应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学习根据时间顺序的表达方法;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与顺序;感受课文中的描写作用;体会课文中前后呼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人们在清明节时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的视频,并配上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生活幸福吗?

生:幸福!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

学生们陷入了思考。

教师出示了李大钊的图片。

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李大钊的资料,加深对李大钊的认识与了解。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与领导人,1926年,李大钊组织了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享年38岁。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缅怀李大钊先生。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学生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并思考:身为女儿的李星华,忘不了父亲的哪些事?

学生学习生字、词语,了解各组词语的含义。

学生深入思考,并交流作者忘不了父亲的哪些事:在被捕之前,父亲烧掉了书籍文件,工友阎振三被逮捕,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式十分危险;父亲被抓捕之时,敌人十分残酷、心虚,父亲却处事不惊;在法庭上,父亲沉着冷静,毫不畏惧;父亲被害之后全家十分悲痛。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对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还记得这么清楚?文章中又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呢?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邊思考,体会文中的人物形态和心态,教师巡视教室,给一些学生指导与帮助。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 学习“被捕前”的部分

师:李大钊先生身为父亲,无疑是慈祥的,而作为一名革命工作者,他又是十分伟大的。

教师出示句子: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师: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形式怎么样?

生:局势十分严峻,他的工作也十分紧张。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看出了局势变得严峻?

学生汇报,朗读出课文中对应的词句,并解释原因。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工作介绍。

师:父亲知道他的处境十分危险吗?为什么不离开呢

学生再次利用坚决的语气将父亲的话大声读了出来。

师:父亲认为,虽然这个时候非常危险,但是他不能离开,这不仅仅是对革命工作的负责,更是保护其他同时,保护党组织。

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段中主题进行朗读,并带领学生在思考中感受词句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坚决”一词中可以看出李大钊留下的坚定决心,绝不后悔。

从“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中感受不到最后时刻,他绝对不会离开。

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中感受李大钊将工作放在生命之上。

学生利用分段、分角色的不同形式朗读课文,深刻体会李大钊身为一名革命工作者的伟大与坚毅。

2.学习“被捕时”的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围绕 “不慌不忙”这一关键词走近李大钊,感受李大钊先生的从容、平静。

师:敌人来势汹汹时,李大钊同志的表现如何?

生:不慌不忙。

师: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为什么他还是这么不慌不忙,难道他不知道一旦被捕,就会被残害吗?

生:他知道。

师:那为什么他还能做到不慌不忙,这样的李大钊有什么特点?

生:他不惧生死,坚毅果敢。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并围绕“严峻态度”这一关键词走近李大钊。

师:通过“严峻”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进一步走进李大钊的内心,感受李大钊的态度。

3.学习“法庭上”的部分

学生朗读19至28自然段,画出描写法庭上父亲外貌与神态的句子。

师:父亲乱蓬蓬的头发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他受到了敌人的刑罚。

师:那平静和慈祥又代表了什么?

生:“平静”代表了父亲在饱受折磨后,仍然对革命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而“慈祥”则代表了他对我们的爱。

师: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并没有说话,脸上十分安定和沉着。

生:父亲的心中装满了革命,他是不惧的革命者,革命事业就是他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的表情安定、沉着。

4.学习“被害后”的部分

默读自然段,画出父亲遇害后,家人悲痛不已的句子。

师:父亲被害之后,母亲是什么反应?

生:母亲并没有被悲痛击垮,而是让“我”记下父亲被害的日子,牢记敌人的血债,这也表现出母亲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敌人的痛恨。

师:那“我”又是什么反应呢?

生:我哭了,也咬着牙看了报纸,记住了4月28日这个日子。

师:这个日子也首尾呼应,强调了这一天父亲被害,也表达了“我”的悲痛和对父亲的思念。

四、感悟写法,课堂小结

1.感悟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篇课文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本篇课文主要运用了首尾呼应、对比、细节描写、异常写法等描写手法,让读者可以跟着作者的脚步慢慢回到16年前,感受父亲身为革命工作者的伟大,体会父亲被捕时的平静与安定,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悲痛与思念。

2.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篇课文是李大钊先生遇难十六周年时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在课文中,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后、遇害后的回忆,着重突出了了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也描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崇敬。

学生小组探讨,感受革命对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没有这些革命先烈,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加强学生对革命先烈与中国共产党的敬仰。

3.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题;查找李大钊的生平资料,感受李大钊的革命情怀,了解共产党对中国的伟大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