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念改革高校思政课堂教育

2022-06-26 14:34单超于汶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高校

单超 于汶卉

摘要:改革创新理念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若要取得久远成效,需要各领域创新性发展,而推动这一步伐离不开高校向社会培养有才能有品性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青年人才群体中占比最大的大学生,其教育问题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也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标杆,高校思政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重要理念,就要针对“如何在高校思政课堂改革创新”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与改革,力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传播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形式创新

《形势与政策》这门大学必修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开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更是高校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不可代替的支撑桥梁,具有很强的引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堂教授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根本任务,更是学生与时俱进的最好机会。[1] 现阶段,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施与运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部分同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学校对于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创新,高新技术的运用需要更加明确,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与认知程度有待提升。新时代形势与政策的创新,需要教育贯彻实际,在原有体系下进行创新性发展。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教学形式中的不足之处

(一)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只保留了课程原始的教学模板,大多高校教师都是采用照抄照搬的教学方式向大学生灌输课程内容,或者照本宣科地按照原课程PPT流程授课,毫无疑问,这种课堂缺乏师生之间互动性交流,机械化的输出对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消极作用,学习兴趣低下从而产生低效率、厌学等情况。

(二)缺乏正确的信息技术运用引导作用,对高校学生课程学习产生阻碍性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走向多样化、信息应用更加便捷的同时,对思政课教学也带来极大的考量。

一方面,信息价值体现和学生思想导向的考量。学生的视听接受度处于鱼龙混杂的信息和多样化思潮的激荡冲击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自我理性的判断与抉择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处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塑形期,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对于未涉及过的领域有一定的盲目性。处于多样化的信息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是高校思政课亟需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实效性滞后的问题。为顺应思政课改革化,涌现出一批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然而并不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顺应该阶段教学体现。

(三)思政课程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道者和传道者,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个人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用真实有效的知识引导学生,用重点理论学说说服学生,用个人感知力度鼓舞学生,让教师本身主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作为核心课程,该课程配备的教师性能各不相同,由此组成的教师集合相对多样化,围绕思政课堂开展,既配合有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也存在相关行业人员等。部分教师无法顺应时代要求,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教师个人主观臆断性,从而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接受内容相驳。而对于外聘行政人员或者助教,其大多对于核心内容缺乏专业的知识教育培养,且其本身就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对于全方位投入该课程的研究中力不从心,也可能产生呆板枯燥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能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缺少该课程的授课经验,因此无法达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从而导致授课人对该课程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合理地与实践相匹配。

(四)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性

与时俱进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突出特点,也是最基本的授课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应立足当下,对于现阶段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应有较强认识性和理解性,能够举一反三顺应课程需要,使学生所学内容与国家局势紧密相连。然而,对于提前选取的思政課程教材相关资料,其主体内容与当下时政存在差异性,无法体现该课程的时效性特点。学生无法第一时间运用所学知识与时代相结合。

(五)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性格各异的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所关注的点和兴奋点各有不同,标准化的教学内容无法顺应众多大学生各自的学习需要,从而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对该课程的学习动力存在不足。综上,如何改变学生心态,让学生积极回应思政课堂尤为重要。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与创新

(一)运用多元化多方面的课程改革方式

课堂作为学生接纳思政知识的第一站,应最大化接受新知识的冲击,并对其进行充分有效地理解消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堂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采用“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或是就某一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合作”等方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进行。让每一位成员都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在课余时间,采取抛出问题,合作完成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融入其中。其次,利用大数据优势,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如微信公众号、博客、易班、微博等新媒体,在此基础上,可开设各种云平台、对时下局势剖析、对重点内容开设研讨会,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用所学内容与自我认识相结合发表自己的想法,辅助学生进行辩证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吸收思政课程知识的意识性和主动性。

(二)推动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师授课主题思想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好的导向性。这就需要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时明确问题主体,不盲从,不跑偏。而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认识程度较深的教师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技术在选取和应用层面上与思政课堂教学融合并非“唯技术论”,需要将课程主题思想的“内容为王”。教师在教授学生课程时可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使用明确且突出课题的信息技术方向,并结合所给内容进行恰当解读形成深入浅出的基础。确保高新技术应用得以正面为学生最大程度上使用和接纳。

(三)加强师资技能建设,提高授课水平

改变思政教学现状的根本离不开组织一支高水平的、有着广阔渠道来源、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团队。在思政教学改革中,加大思政教师在职进修、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给予其参与实践,提高专业知识培养和教学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高层次有积极性的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着力让教师做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者、指引者、启蒙者,从而带动整个教学梯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对思政教学施以严格管理体系。

(四)把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针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形势与政策,将这门课程定义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与此同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稳定动态平衡的一部分,如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对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进行着重的强调和介绍,之后利用各种形式剖析的方法进行正面解说,有目的性引导学生去理解课程的途径以及探索世界局势动荡的基础内容和基本特点、努力推动学生掌握形势剖析政策解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五)了解学生思想,完善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政学习体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力量在形势与政策的局势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为使得青年力量最大化,“两会”期间,高校国家教育政策进行重点关注,并结合“两会”内容对学生思政课程学习体质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新。新政策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自我认知度不同的特点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认知的特点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形成专一性小组,并进行小组间的自我实践,以此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式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认识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是绝对的,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使命感或理想,我们就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去追求幸福。[3]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对于部分问题允许产生学生自我观点和见解;与此同时教师应对这类同学进行深化引导,促进其做出更完善更具体的结果。从而激发其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信念。进而更好地融入思政课程学习中。

三、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程的创新与推广

(一)新时代思政立足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新时代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主题思想,避免了教师理解与学生接纳之间的隔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理解,合作共赢的局面,内容上潜移默化用带入学生思想,形式上加大了学生讲解,学生反馈,教师辅助的比重,让学生主体形式进一步体现。

(二)新时代思政与形策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紧追时代潮流,将国家,军事,民族等重点内容以讲座、短视频、座谈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内容上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形式中;形式上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利于学生借助多样化途径全面、客观了解新时期“国情、社情、民情”,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借助正确的世界观不断引导自己前行,成为新时期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

(三)新时代思政课堂与高校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思政课程导向,组织与实施创新学科,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等一系列方式与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更好融入思政课程,要求学校在规划、实施、建设等方面应顺应时代潮流,了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习惯,探索新时代适应该校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者应充分理解和完善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方案,理解其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创新化。

四、高校实行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的

(一)培养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义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点任务,不断深化思政教育理念与大学教育相结合。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旨在通过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國际局势,提高学生自我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完善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只有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政课程开展的意义才能对事实情况进行合理剖析与解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教育育人根本导向培养学生走入正轨,从而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这离不开学生自我素质的发展,思政课要力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立德树人目标相匹配。全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旨在立德树人,其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的思维能力、政治鉴别能力等,从而树立全面的大局观念和理想抱负,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结束语: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思政课程特点融合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正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对于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更全面地顺应了思政课程学与思相结合的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深入具体的增进高校思政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形势与政策课堂的优化创新不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拉近师生距离,从而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程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1-03-09].国务院网站,http: //www.gov.cn/zhengce/2019 -08/14content_5421252.Html.

[2]王继翔,田勤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思考——基于教师队伍的视角[J]. 教育现代化,2017,4(35):12-13,24.

[3][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 汪冰,刘骏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基金资助:2022年沈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新模式研究》成果,题立项编号:SDSZ-2022-141。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高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