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

2022-06-27 12:19何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

何蔚

内容摘要: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医学生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为既有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又具备医德修养、人文素质。运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人文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现实的价值。

关键词:医学生 综合职业素养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医学生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为既有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又具备医德修养、人文素质。由于人们长期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医学教育上过分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医学生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医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情感比较淡漠,导致医师职业精神严重失衡。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历经千百年的碰撞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经典的思想文化,运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人文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现实的价值。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双创”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在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行业的新需求。专科医学毕业生想要在医疗行业立足,医学生就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一.影响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文化因素

1.就业意识较浅薄,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就业观念较保守、落后,对待工作不够认真,缺乏持之以恒、坚持、勤勉的工作态度

就业形式严峻,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大多数学生没有创业意识,面对紧迫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从思想上更新就业观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仍不高,大多数毕业生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采取观望态度,并对各式各样的工作不断的进行排除,只热衷于工作稳定有编制且地方在大城市的单位,就业视野小。他们不愿意将就业的目标定在稍微离家远一点的乡镇医院、卫生院,独生子女的依赖性使得他们已经习惯于留在父母的身边,较差的独立性,使得学生选择就业区域时很受限制。学生们没有就业难的紧迫感,盲目的拒绝本来合适的工作,好高骛远寻求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至于失去最好的就业机会。就业观念较老化,过分依赖传统的就业思想,未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民营企业学生和家长过分的认为是私立单位没有保障,收入不稳定,没有前途,一旦听说是民营医院就会一票否决。而事实上,很多民营医疗行业很有发展前景,目前已经迎来全新的发展理念,他们与公立医院合作更加的紧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已经使得我国已有至少8万多名执业医师走向了民营医院,DRG、DIP付费上线,医保控费时代的正式开启也让民营医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医学生们对这些并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就业方向不准确,定位有偏差。有的学生更是存在刚就业就辞职,就业思想不端正,工作目标不坚定的问题。

学生的创业意识很薄弱,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到创业的含义,在学校里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将创业作为一种时髦,一边上学一边卖起了小玩意,拿着家长的钱开起了卖茶店,在网上倒腾着卖些小饰品,不做营销计划,不做市场调研就随便做起小买卖。学习更是一塌糊涂,算账就更别提了。由此把创业当作攀比、竞争的手段,完全不顾及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也不顾及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将创业当作自己的理想信念,抱着好玩的态度去进行,自然没有什么效果。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很多学生的依赖性又极其强烈,他们习惯依赖父母帮着找个好工作、依赖稳定的工作单位提供好的工资福利,真正要靠创业来谋划未来的时候,他们又不敢通过创业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再加上受到社会的舆论、家长的片面观念,创业更是接纳度低。

2.接受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

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一名医学生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出来的既有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又有医德修养、人文素质。而据调查发现,人们公认的职业素养中更重要的仍旧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为这是医学生从事医疗事业中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对医学生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对汉语的名著经典常常一问三不知,對中国的五禽戏、太极拳、中国的民乐,戏曲更是不清不楚,不懂得本土文化。

由于人们对自己专业知识的重视,长期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医学教育上更是过分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功利行为的泛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医学的非人格化,在医疗活动中往往只见“病”而不见“人”,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致使医学生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医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情感比较淡漠。且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导致医师职业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严重失衡。因而如何强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推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取向迷惘

当代医学生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对于个人的情绪不能很好的管控,私心重、责任心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前提,在利益的漩涡中周旋,没有经济关联的一概排斥。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心和正义感和集体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进而影响该医学生进人工作岗位后,不能完全的以病人为中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心做好服务工作。受当今市场经济和西方腐化思想的影响,医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中都显示强烈的功利动机。因而在学习上学生们也是只注重分数,在专业教育上过于狭窄。不注重人文熏陶,情感微薄,缺乏人文关怀。做事不拘小节,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

二.借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1.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匡正”的途径来塑造人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里的“匡正”,其实就是指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培养和塑造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易经》是开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大门,里面所提到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以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我们这个世界生命的产生、运化以及吉凶走向的绝对影响。实则是在告诫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能够和谐发展,这是我们人类应该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在《易经》里还强调“君子以独立不惧”。当一个人或集体面临险境时,作为一个君子,处世应该内心强大,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就算是处于不被人理解的艰难之时,仍然能够保持内心平衡,不怨天尤人,将自己沉潜起来,等待时机再创佳绩。《尚书·周书》中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都表现出忠于职守、不辞劳苦、尽心竭力地投入工作,积极进取、坚持不懈、自尊自强的精神。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我们一个时代的社会公民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孔子所忧患的。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表述的“精诚”理念,推崇的医德精神,也生动地诠释了敬业的最高道德境界,也成为了为医者必须牢记于心的使命。这些精神将激励医学生们树立自强厚德、生生不息的医学精神。成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在动力。

2.培育医学生爱家爱国的社会理想和奉献精神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秉持业以济世、爱家爱国的社会理想和奉献精神。《孟子·离娄上》里阐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将家与国紧密联系起来,并强调忠孝一体、家国同构。以崇德向善、勤学奉公、恤民效国、敬业乐群作为中国传统敬业价值观的崇高社会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秉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得古人优秀的职业素养,将本职工作与道德修养、人生价值紧密结合,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才是我们今天应当努力培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要从理性认知上引导学生明晓“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怎样才能爱国、如何去实现爱国”这个根本问题。锻造医学生的强国之志在于正确的进行思想引导。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熏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在课堂上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开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讨论,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医学生感悟真善美、理想信念,提升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中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精神、领悟爱国情怀,提升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利用课外活动制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制作宣传片“我和我的祖国”;清明节可以组织青年学生赴烈士陵园祭奠先烈进行扫墓活动、赴抗战纪念馆、三峡移民馆等开展一系列的红色主题教育;在雷锋月开展医学生义诊服务、医疗知识进养老院等,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传染病预防、慢性病用药、急救知识等普及;在榜样引领中,着重邀请医务工作者和优秀毕业生展示近年来一心赴救、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风范,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

让学生在理论认同和文化浸润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其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国家信仰。

3.有利于培养医学生敬业、实干的道德修养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敬业、实干作为人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应以此激勵学生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全心全意、持之以恒、恪尽职守,切勿好高骛远。李商隐《无题》里面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颂扬了至死方止的无私奉献精神。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李商隐的《无题》等等,都表达出对事业的不辞辛苦,愿意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无私奉献精神。《礼记·大学》里面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以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大学,但是里面所蕴含的人格发展、道德思想的塑造理念却同样是今天大学的道德宗旨。大学教育首先是要“树人”。首先要教会医学生们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在懂得团结友爱、诚信审慎、遵纪守法之时树立正确的职业情怀,将诚实、守信、知耻、知羞、奉献、行善这些崇高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起着重要的内化作用。

当今的大学生遇见困难就退缩,遇见问题就逃避,做事畏首畏脚缺乏胆识和担当,学习古人的医德精神,可以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更好的融合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去。今天的医学教育就是要培养有高操的医学技能和有高尚的医德素养的人,有志向、有理想、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和德才兼备的人。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实则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只有具备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没创成的业,因此,在当今,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实践笃学”“求同存异”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瓷器、戏曲艺术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华佗、孙思邈、扁鹊等神医的事迹与高超的医术能够启发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鲁班的鬼斧神工等更是深刻说明了中华先贤们出众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激励医学生们继承工匠精神、创造精神,以提高职业技能,练就职场核心竞争力。

可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医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从思想上根本改变目前我校学生存在的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创业积极性低的就业观、创业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家国情怀等职业精神,是构建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就业创业观念、综合职业素养的内在驱动机,因地制宜形成具体的践行工作方案,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春林.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理论界,2002,(1):44-45.

[2]吴立新,彭赟.探索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景坤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重塑[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02):58-62.

[4]王永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000(004):24-25.

本文系课题“双创背景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9XRMP03)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