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器型刍议

2022-06-27 14:07袁应德袁治国
消费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紫陶制陶建水

袁应德 袁治国

建水县袁应德陶艺店

建水紫陶产于中国的云南省建水县,其陶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于五彩山,与一般的陶泥不同的是其含铁量较高,所以成型的紫陶硬度较高,并且其表面具有一定的金属感,使得建水紫陶更具不同的美感。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也较为精细,注重陶器装饰的美感,会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增添独特型,主要手法有镂刻、拼接镶嵌等。现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建水紫陶工艺的传承遭到困难,研究建水紫陶的传统造型及其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传承紫陶文化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

建水紫陶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具有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是我国的“四大名陶”之一。从建水的陶瓷发展历程来看,建水陶瓷开始于3500年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创造与发展,从原始的制陶,到汉代初具完美陶瓷,然后逐渐发展到宋代制作出精美的青瓷。而建水紫陶开始于清代时期,在创造过程中,其形成了独特的书画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推崇。随着我国制陶工艺的不断发展,建水紫陶也在进行创新,逐渐融入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目前,为了进一步保护建水紫陶工艺得到发展与传承,我国在2008已经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且在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建水紫陶的器型发展

建水紫陶距今将近百年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器型不断发展与创新,下面主要对发展历程中的几种器型进行分析。

(一)清末明初的紫陶器型

在清末明初,由于历史发展特点,所以这一时期的紫陶器型主要以烟斗和“杨林锅”为主。多是烟斗造型主要是由于此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时期,当时的人们喜欢吸食鸦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始烧烟斗造型的紫陶。烟斗的设计主要是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圆形,上方留有一小孔,方便人们放烟管,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躺着吸鸦片的需求。烟斗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却极考研制陶人的技术,不仅需要对造型进行设计,还需要保证其有着较为清晰的圆、方、线、面造型关系。并且在烟斗上面还需要进行精细的雕刻,根据文人墨客的需求来进行图案设计,比如山水花鸟或者书法等。

“杨林锅”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制作的用于炖鸡的蒸汽锅,运用咖啡壶用热气煮咖啡的原理,并模仿铜炊锅的样子,然后在底部向上引出一个开口的管到锅膛内的炊具,使用时蒸汽通过喇叭管进入锅膛熏蒸食物。

这一时期所制作的建水紫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审美价值相对来说较为小,而后期经过历史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紫陶造型开始丰富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紫陶器型

在建国初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民间工艺的精美,在1953年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在展览会上出现许多精美民间工艺品,而建水紫陶也在此时并名为中国四大名陶,受到人民的关注。在此次展览会后,建水紫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水紫陶的产品——四大鱼缸陈列其中,人们借此也更好的认识到了建水紫陶的精美。并且这四只鱼缸较为罕见,主要是由于其体积较大,并且其中包含精美的雕刻工艺,所以烧制较为困难。在此时期建水紫陶较为典型的造型便是博古瓶和新玉壶春瓶,这两大紫陶曾被送往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进行参展。博古瓶主要可以分为博古瓶和高颈博古瓶两种,它的器型特点是呈倒三角型,其肩部较为丰满,而瓶颈相对来说较短,并且腹部收缩,所以形状较为特殊。而玉壶春瓶整体造成较柔美,瓶体修长,并且颈部纤细,腹部稍微鼓起,使得瓶身整体的体态较为均匀。

(三)20 世纪80年代的紫陶器型

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的发展阶段,此时建水紫陶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较大,人们在此阶段追求生产力的提高,导致紫陶产品单一。所制作出的紫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比如花盆、茶罐、泡菜坛等等,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器型较之前变化较大。

(四)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他的器型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这也使得建水紫陶在这时期发展较为迅速,并且与书画联系较为紧密。在此阶段,建水紫陶的器型主要以茶具为主,最常见壶型有翘梁扁壶、如意壶、仿古直壶、提梁壶、橄榄残帖壶、六方壶。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器型外,在实际调查中还可以发现其中几种常见的建水紫陶器型:比如陶罐,是使用最长的紫陶器型,并且在建水紫陶中所占数量较大;杯子:建水紫陶常见的杯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小碗杯型,另一种是直筒杯;此外,还有不常见的花瓶:直口瓶、梅瓶、双耳兽瓶等。

三、建水紫陶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根据制作者根据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并不是所谓的凭空捏造,而是自然的形体转换成人们理解的艺术形体,其目的是为了表现物体内在的美感,这就是造型艺术的本质。针对建水紫陶的器型艺术来看,其造型艺术使其更具价值,不再是简单的器物,而是具有成为一件工艺品,值得人们去观赏。建水紫陶拥有着丰富的创造方式,造型中运用了几何元素与自然元素的结合。单一的几何元素体现出的是造型的美感,如若结合着自然中的元素,体现出来的一定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当制陶人将几何元素与自然元素进行结合时,那么去本身的观赏性便有所提高,可以给予人们更加舒适的感受,达到满足实用与视觉上的满足的目的。形体的选择遵循着艺术的规律,在给予人美感的基础之上,进行一种有目的的选择。所以首先学会观察形体,掌握它的本质和艺术上的规律。主要主体上遵循着形体上的规律,其中任意部分都可以改变、抽象和变形等手法都可以体现出艺术表现。

四、建水紫陶的现状以及发展问题

(一)现状

建水紫陶是我国传统工艺,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是城市的特殊建筑符合,是我国行走的“活文化”。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对于建水紫陶的热爱有所降低,这使得制陶工艺无法得到更好的传承,使得制陶艺人逐渐减少。在上世纪70年代,建水紫陶的发展堪忧,由于市场上缺乏统一的制作标准,大部分制陶人也得不到大家的指导,所以导致建水紫陶的精美度有所下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紫陶消费链萎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紫陶工艺品的消费量仍高达十几万件,人们对于建水紫陶的热度并没有消减,出现这一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建水紫陶无法根据人们的审美来进行创新,所以导致人们对其难以接受,并无法发挥出建水紫陶的优势。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2004年年末成立了建水紫陶研究会与紫陶工作室,更多的制陶艺人加入其中,可以更好的对现代建水紫陶的制作进行指导,推到制作工艺的传承,也能进一步打开市场,加快建水紫陶文化传播。

(二)存在的问题

1.产品器型单一

产品器型单一是目前建水紫陶发展过程中较为主要的问题,由于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材料特殊,所以部分陶艺人在制作过程中相互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具体来看,部分制陶厂家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在建水紫陶制作的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模板,并未进行创新,导致产品泛滥,影响整体市场的发展。目前建水紫陶在器型上主要以瓶、尊、盆、盘、碟、碗、缸、壶、汽锅、茶贮、文房四宝和日常用品等囿形器型为主,从整体情况来看,紫陶器型大同小异,并未根据时代发展进行有效的创新。在陶艺装饰图案上也仍旧沿用传统的图案和绘画技巧,多以梅、兰、竹、菊、山水、人物为主,书法主要以楷、行、草、隶、篆为主,总体来看每一件建水紫陶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是在装饰内容上有所区别,其他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手法都相差不大,缺乏新意。

2.烧制成品率偏低,价格虚高

制作建水紫陶所用的陶泥较为特殊,其含铁量较高,这便导致其硬度较大,在制陶过程中收缩率较低,一般在15-18%之间,成品率较低。这无形中会增加制陶成本,对于一些制陶厂家来说,成品率低导致其制作成本增加,会抬高成品价格,使得人们对其购买力降低,进而会影响建水紫陶的文化传播。

3.紫陶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难以接受先进的制陶理念

建水紫陶作为传统工艺,其制陶文化较为深厚,需要制陶工艺人在掌握制陶手艺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创新。但是紫陶工艺传承一般是师传徒承、手把手、面对面教习,所以可能会导致目前的紫陶从业者并不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更多的是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陶,导致建水紫陶器型单一,缺乏新意。

4.资源浪费严重

近十年来由于受“紫陶热”现象的影响,许多企业家开始注入资金进行紫陶制作,这也进一步导致建水紫陶制作厂家不断增多,紫陶工艺品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对于陶泥的消耗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这种情况并未促进建水紫陶文化的传播和器型的创造,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建水紫陶工艺品的价值降低,也使得市面上出现更多建水紫陶残次品,进一步影响了限制其发展。

五、解决现状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于南和建水的一张特色名片,对于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有着几位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器型单一,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不创新发展建水紫陶这特色文化产业,笔者主要根据上面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推广,提高建水紫陶认知度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建水紫陶这一类工艺品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导致制陶工艺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建水紫陶器型创新成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人们对于建水紫陶的艺术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可以定期举办陶瓷艺术交流展和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提高知名度,促迪建水紫陶科学继承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二)进行创新

为了促进建水紫陶器型的发展,需要根据人们的审美来加大创新力度。首先,在器型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器皿较为精湛的地方,比如可以像玉质器一样小巧精致,像铜器一样造型多变。其次,在绘画色彩上可以更加丰富,建水紫陶独具书画风格,在进行制作时可以根据颜色搭配来使得装饰风格多变。此外,还可以在原有的制陶工艺上进行新的创新,可以尝试镂空、铲雕等创新手法。

结束语:建水紫陶作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工艺传承有着重要影响,就其器型方面来看,其发展多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今后建水紫陶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承其传统制作工艺,更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进行有效创新,以此来更好的保证紫陶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紫陶制陶建水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建水紫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