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至2017年丽江市1346例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06-27 13:12赵永丽和秀
当代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住址丽江市同性

赵永丽,和秀

(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丽江 67410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1],由多种复杂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所致。AIDS 病毒即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机体后,早期无症状或病症轻微,难以被发现,病毒进一步扩散和传播,使AIDS 成为防控工作的难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HIV检测人数增多,HIV/AIDS 报告例数逐年增多。基于此,为了解近年来AIDS 流行趋势,本院旨在分析2006 至2017 年丽江市辖区的报告的HIV/AIDS 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临床制订AIDS 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丽江市统计年鉴》。HIV/AIDS资料来源于《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的2006至2017年现住址为丽江市辖区的疫情数据和四县一区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 分析2006至2017年现住址是丽江市的HIV/AIDS 病例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及感染途径)、HIV/AIDS报告发病率、HIV/AIDS地区分布,审核状态为已终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6至2017年丽江市HIV/AIDS 分类报告发病率 2006 至2017 年网络报告丽江市HIV/AIDS病例共1346 例,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年均报告HIV/AIDS 1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34/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HIV 915 例,AIDS 198 例,2006 至2017 年HIV/AIDS 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35/10 万、1.37/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5),见表1。

表1 2006至2017年丽江市HIV/AIDS分类报告发病率Table 1 Classified incidence of HIV/AIDS in Lijiang from 2006 to 2017

2.2 HIV/AIDS人口学特征分析

2.2.1 性别构成比 2006 至2017 年网络报告丽江市的1346例HIV/AIDS病例中男884例,女462例,男女比为1.91∶1;2010年报告HIV/AIDS男66例,女20例,男女比最高为3.30∶1,2006年报告HIV/AIDS男6例,女7例,男女比最低为0.83∶1,见图1。

图1 2006至2017年丽江市1346例HIV/AIDS病例性别特征Figure 1 Gender characteristics of 1346 HIV/AIDS cases in Lijiang from 2006 to 2017

2.2.2 年龄及职业构成比 2006至2017年1346例HIV/AIDS病例中,年龄1~89岁,平均年龄(37.25±13.63)岁;<15岁15例,占1.11%;15~<30岁450例,占33.43%;30~<45 岁554 例,占41.16%;45~<60岁218 例,占16.2%;60~89 岁109 例,占8.10%。职业:农民最多,为884例,占65.68%;学生最少,为29例,占2.15%,其中18~25 岁21 例,占72.41%;待业112例,占8.32%;商业服务61例,占4.53%;离退休33例,占2.45%;其他(职业不详)共227例,占16.86%。

2.2.3 民族构成比 2006 至2017 年1346 例HIV/AIDS 患者中,汉族最多,为629 例,占46.73%;其次是彝族408例,占30.31%;纳西族157例,占11.66%;傈僳族42例,占3.12%;白族46例,占3.42%;普米族18 例,占1.34%;傣族6 例,占0.45%;其他40 例,占2.97%。

2.2.4 感染途径构成比 2006 至2017 年1346 例HIV/AIDS感染途径中最多的是异性传播1017例,占75.56%;其次是注射毒品198例,占14.71%;第三是同性传播56例,占4.16%。2009至2017年同性传播HIV/AIDS 2 例数逐年增多(2009 首次报告现住址为丽江市的同性传播),见图2。

图2 2006至2017年丽江市1346例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构成比Figure 2 Composition ratio of 1346 HIV/AIDS cases in Lijiang from 2006 to 2017

2.3 HIV/AIDS地区分布情况 2006至2017年1346例HIV/AIDS患者中,宁蒗县累计报告病例最多,为345例,占25.63%,华坪县累计报告病例最少,为148例,占10.99%。年均报告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布为古城区、宁蒗县、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分别为16.51/10万、10.75/10万、8.10/10万、7.59/10万、7.05/10万。2017年古城区的报告发病率最高达31.13/10万,见表2。

表2 2006至2017年丽江市HIV/AIDS地区分布情况Table 2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IV/AIDS in Lijiang from 2006 to 2017

3 讨论

HIV 抗体检测是发现HIV 感染者和掌握AIDS感染的唯一手段,同时也是及时告知、随访和治疗AIDS 患者的重要切入点。丽江市属于HIV/AIDS中度流行区,本研究结果显示,2006 至2017 年现住址为丽江市的年均报告HIV/AIDS 1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34/10 万,现住址为丽江市的HIV/AIDS报告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报告发病率逐年增多。分析原因为:①近年来不断扩大检测人群及不断增加检测数量;②社会经济发展,频繁的人员流动;③AIDS防治知识宣传存在死角,部分人员防治意识不强;④医疗机构主动提供HIV 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工作面和质量不断提高及婚前检测力度加大[3-4]。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群AIDS 防范意识,提高人群HIV检测意愿,尽早发现AIDS感染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6至2017年现住址为丽江市的HIV/AIDS 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6],可能与AIDS主要感染者是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有关[7],提示目前丽江市AIDS高危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为男性。本研究结果显示,1346 例HIV/AIDS 病例中,<15 岁15 例,占1.11%;15~<30 岁450 例,占33.43%;30~<45 岁554例,占41.16%;45~<60岁218例,占16.2%;60~89岁109例,占8.10%。提示HIV/AIDS感染病例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可能与青壮年家庭压力大、活动范围广、社交活动较多有关[8-9]。本研究结果显示,职业中农民最多,为884 例,占65.4%;而学生最少,为29例,占2.15%,其中18~25岁21例,占72.41%。提示丽江市AIDS感染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分析原因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青年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阶段,开放的性观念,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成为传播AIDS 的高风险人群,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大高校AIDS防控力度及预防宣传力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中HIV/AIDS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汉族(46.73%),其次是彝族(30.31%),第三是纳西族(11.66%),与本市民族占比一致[10]。本研究结果显示,1346例HIV/AIDS感染途径中最多的是异性传播1017 例,占75.56%;其次是注射毒品198例,占14.71%;第三是同性传播56例,占4.16%。提示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途径为主。近年来,HIV/AIDS 感染总体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性传播占比趋于平稳,与不安全性行为后害怕被发现接受HIV检测服务,从而不进行HIV检测有关。分析原因为,AIDS感染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隐匿性,人们健康防护意识淡薄,对AIDS 的歧视和回避,进一步加大了防控难度,导致AIDS抗体检测力度与检有效检测率不一致[11]。

AIDS 防治是需要人人共同参与的全球工程,目前,AIDS 防治策略主要是在坚持扩大检测的基础上,根据疫情特征和晚发现主要因素,早期发现传染源的HIV感染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地区分布年均报告发病率从高到低为古城区(16.51/10万)、宁蒗县(10.75/10万)、玉龙县(8.10/10万)、华坪县(7.59/10 万)、永胜县(7.05/10 万),古城区HIV/AIDS 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古城区人口流动性大有关。提示防制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基层AIDS防制能力薄弱,人员变动大,疾控机构和综合医院有效沟通配合不足,说明防制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加强基层AIDS 防控力度,增强全民意识,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干预。

结合本市AIDS疫情状况,提出以下意见:①各级政府、各部门应高度重视AIDS 防治工作,加强多部门沟通配合,加强联防联控,将防制措施落到实处;②加强疾病传播健康教育,要持续开展多内容、多方式、多渠道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民AIDS知识知晓率,形成人人参与AIDS防制氛围,自觉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降低AIDS 传播风险;③加大宣传、增强全民意识,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干预,将二次传播降到最低;④医疗机构是HIV 检测的平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积极推行PITC策略,将其作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重要补充,提高HIV 检测可及性。⑤制订娱乐场所AIDS防制方案,落实AIDS防治责任,发现AIDS 早期携带者,及时干预,有效控制AIDS扩散速度。

猜你喜欢
住址丽江市同性
萤火虫
对 岸(外一章)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乞丐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