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照片的公众乡村景观偏好
——以上海市青西地区为例

2022-06-27 01:56张心素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一所主创景观规划设计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镇植被绿化

文/张心素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一所 主创景观规划设计师 硕 士

于辰龙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一所 副所长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硕 士

引言

2021 年初,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公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并指出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等创建活动。由此可见,乡村地区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护提升乡村景观风貌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专业角度下,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均有不同[1-3]。总体来说,乡村景观是由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组合而成的共同体,在生态、社会、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重功能和多元化的价值。国内大多研究将乡村景观划分聚落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四类[4]。对乡村景观进行分类后,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构成乡村景观的景观要素,大多乡村景观要素可以归纳为自然景观要素、农业景观要素、聚落景观要素和文化景观要素四大类。

然而,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乡村景观同化,乡村地域风貌特色逐渐丧失[5]。如今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也对乡村景观风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因此,在对乡村进行开发建设之前,应充分了解公众对乡村景观的真实偏好,对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进行严格的保护控制。如何获得公众们真实有效的乡村景观偏好、如何提取需要保护控制的乡村景观要素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基于社交媒体的公众景观偏好

1.1 景观偏好

景观偏好是以人的视觉感知出发,对景观审美态度的反映。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每一位公众都成为信息的贡献者、传播者,让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景观规划的新方法正在兴起。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的带有地理信息的照片数据,为景观规划、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带有空间信息的景观感知偏好数据。与传统调查者提供照片的评价方法相比,通过公众自愿发布的地理标签照片数据可以在不带实验或调查偏见的情况下洞察人们的景观选择和真实偏好。数量迅速增长的社交媒体照片为景观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样本,并且数据获取具有较低成本、便于采集等优势,为区域景观感知的大尺度评估提供了机会。

1.2 基于社交媒体照片的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国外利用社交媒体照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相关的感知研究、景观偏好、景观美学评估等方面。如Stepchenkova[7]通过照片内容分析比较了秘鲁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和照片分享网站Flickr 收集到旅游者感知景观照片的差异;Komossa[8]利用直接参与法(包括参与式地图、免费列表和定量照片排名),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内容的间接参与法(位置、标签和照片内容)得到公众对荷兰和瑞士两个研究区域的景观偏好;Langemeyer[9]使用公众在Flickr 平台上的社交媒体照片数据来绘制加泰罗尼亚巴塞隆纳省的景观美学的空间分布图。

国内采用照片数据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旅游领域有一些相关研究,如唐佳薇[10]通过GooSeeker采集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数据,结合扎根理论对旅游照片所呈现的景观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分析游客对森林公园的景观偏好;王守成[11]通过采集游客发布的VGI 数据,挖掘出多种游客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并以网络使用者对照片的访问量为权重,描述潜在游客的景观关注度。

综上,目前国内采用社交媒体的照片数据对公众乡村景观偏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以上海市青西地区为例,对采集的社交媒体照片进行内容分析,分析总结公众的乡村景观偏好。

2 研究区域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

上海市青西地区又称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120°53′E ~121°17′E和30°59′N ~31°16′N 之间)的西南部,是上海市的最西端,面积约340km2。青西地区由青浦区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三个镇组成,其中朱家角镇域(含淀山湖)面积约136.85km2,金泽镇全镇总面积108.42km2,练塘镇面积为93.89km2[12]。

2.2 研究方法

许多文献研究称,公众对一个景观的评价越高,它被拍摄的照片就越多[13],并且照片内容分析对于理解人们的偏好至关重要[14,15]。本文探究公众的乡村景观偏好也建立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照片中出现频次高的景观要素/元素即为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要素/元素。

2.2.1 数据来源

考虑到照片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及数据清洗的便捷度,结合已有研究[16,17]获取数据所采用的平台,本研究选择“两步路”及“六只脚”GPS 旅行社区网站作为照片数据收集的平台。这两个平台所拥有的手机应用软件是国内广泛使用的户外软件,深受户外骑行、户外旅游爱好者及踏勘调研者的青睐。应用可以实时记录使用者的轨迹路线,不仅能记录标注点位的经纬度,还具有文字记录、拍照等功能。

在“两步路”“六只脚”平台上搜索用户在2020 年4月20 日前发布的包含青浦区的所有轨迹,并利用python 获取所有轨迹所包含的照片元数据,包括照片的拍摄位置(经度和纬度)、照片URL等,最终在“两步路”平台获得125158张照片,“六只脚”平台获得10087 张照片。经过进一步的数据筛选、抽样,保留了“两步路”平台1208 张照片,“六只脚”平台840 张照片,得到用于照片内容分析的2038 张照片数据。

2.2.2 照片内容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18-20]中采用的图片质性分析软件,本研究采用澳大利亚QSR 公司的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清洗后的乡村景观照片进行量化处理以辅助分析。其中,照片内容分析最关键的步骤是对照片进行编码,即将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创建的自由节点、树状节点)与照片内容形成关联,以便随后对其他照片数据中的景观元素进行归类,对所有照片的内容进行量化统计。

每张照片中都包含了多个图像内容,在编码时就需要将照片内容“打碎”成多个元素再编码到几个自由节点中去,但一张照片中最多不能超过4个自由节点[21]。参考已有研究[7]的步骤,对照片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一次编码、二次编码和编码信度检验。

将照片数据导入NVivo11,经过编码及信度分析,照片最终的编码数为3830,节点类目的说明如表1所示。并得到13个树状节点(乡村景观要素)及其所包含的41 个自由节点(乡村景观元素)。

表1 节点类目说明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表格中图片来源:两步路平台采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景观偏好要素、元素

通过对照片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并利用NVivo11软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乡村景观要素(表2)与乡村景观元素的出现频次及概率(表3),进而获得公众对乡村景观的偏好。

表2 乡村景观要素出现频次概率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1.1 水体要素

水体要素是最受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要素,再结合表3 可知公众偏好的具体水体类型包括江南古镇中蜿蜒曲折的人工河道、开阔平静的湖泊以及生长着水生植物的湿地等景观元素。此外,自然河流也是公众较为偏好的景观元素。

表3 乡村景观元素出现频次概率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1.2 植被绿化要素

植被绿化要素是公众偏好的另一大要素,按照照片中出现频次的多少排序依次为自然植被绿化>聚落绿化>乡村道路绿化>植物特写>农田绿化>人工景观绿化。结合照片可以发现在自然植被绿化中靠近水体的植被绿化以及长势茂密的林地最受公众的喜爱。在聚落绿化中,聚落中的人工河道旁的植被出现的频次最高。

3.1.3 民居建筑要素

民居建筑要素的出现频次排第三位,但其出现的比例仅为水体要素或植被绿化要素的一半,可见公众普遍对自然属性较强的乡村景观要素更为偏爱且乡村景观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在民居建筑要素中,传统江南古镇建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景观元素;其次是具有传统江南风格的民居建筑。而那些中西风格杂糅、运用各种现代材料的非江南风格的建筑极少出现,可见在大多数公众的认知中这些建筑与青西地区的景观风貌是不协调的。

3.1.4 街巷道路要素

街巷道路要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景观元素是乡村道路,包括乡道、村道及非聚落内的其他乡村郊野、滨水道路。古镇街巷和聚落中的道路街巷也是经常在照片中出现的景观元素。

3.1.5 桥梁要素

桥梁要素也是江南水乡中常出现的景观要素,尤其是在古镇、村落中经历时间和风雨磨砺的传统石桥,是人们经常拍照留念的重要景观元素。还有一些景观效果较好,以交通功能为主的现代风格石桥,出现次数也较多。而传统的木制桥梁出现的频次最少。

3.1.6 文化景观要素

文化景观要素是构成乡村景观的重要景观要素之一,主要包括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纪念展览、牌楼雕刻、古树名木等承载了乡村历史文化的元素。照片中出现的祭祀、供奉神灵的寺庙等宗教建筑以及乡村的特产美食、手工艺品等体现乡村民俗风情的景观元素也是许多游客照片的焦点。

3.2 乡村景观偏好要素、元素组合

由于进行内容分析的2038 张照片共被编码3830 次,平均一张照片被编码1.9 次,可见有多张照片不止一次地被编码,并且多种乡村景观元素、要素出现共现的情况。

根据照片的编码统计结果,利用Nvivo11 对出现频次较高的乡村景观要素/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乡村景观要素聚类汇总表(表4)与乡村景观元素聚类汇总表(表5),利用定量数据反映要素/元素共现频率,其中Jaccard 系数表示共现频率,Jaccard 系数越大共现概率越高。将Jaccard系数≥0.1 的乡村景观要素/元素共现组合定为公众偏好的典型乡村景观要素/元素组合,将0.1 >Jaccard 系数≥0.05 的乡村景观要素/元素共现组合视为公众偏好的较典型乡村景观要素/元素组合。

3.2.1 两两组合

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公众偏好的典型(Jaccard ≥0.1)乡村景观要素的两两组合共有6 组。

(1)植被绿化要素+水体要素

其中,典型元素组合包括聚落绿化+人工河道、自然植被绿化+湿地、自然植被绿化+自然河流、自然植被绿化+湖泊,较典型的元素组合包括乡村道路绿化+湖泊、自然植被绿化+人工河道。由此可见,植被绿化要素和水体要素不仅是公众最偏爱的两种乡村景观要素,它们的组合也是最受公众喜爱的典型乡村景观要素组合,由此也验证了乡村景观中自然属性强的景观更受公众的偏好。

(2)水体要素+民居建筑要素

典型的元素组合包括人工河道+传统江南古镇建筑、人工河道+传统江南风格民居。聚落人家的宅前屋后常常有缓缓流淌的河水,蜿蜒曲折的河道消失在远处,这正是人们心中典型的江南水乡聚落图景。

(3)植被绿化要素+街巷道路要素

典型的元素组合是乡村道路绿化+乡村道路,较典型的元素组合是聚落绿化+聚落道路街巷。道路有了植被作为边界,不仅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加强道路的导向性,两侧的行道树还可以为路人提供炎炎烈日下的阴凉,为行人遮风避雨。此外,多层次的道路绿化可以丰富道路景观,增添沿路前行的趣味与动力。

(4)水体要素+桥梁要素

典型的元素组合是人工河道+传统石桥。江南水乡中典型的景观组合就是小桥流水,古镇和村落中的传统石桥既为人们的通行提供方便,又承载了世代村民生活的点滴记忆。

(5)植被绿化要素+民居建筑要素

典型的元素组合有聚落绿化+传统江南风格民居、聚落绿化+传统江南古镇建筑。在乡村人居环境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是新改造的乡村社区,家家户户、楼前屋后都有植被绿化作点缀,村宅建筑周围往往都有竹林、果树或典型乡土植被的映衬。

(6)桥梁要素+民居建筑要素

典型元素组合是传统石桥+传统江南古镇建筑。传统的江南人家都依水而建,河道两岸的通行都要由桥梁连接。古镇中“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公众对江南水乡的典型印象之一。

3.2.2 乡村景观偏好组合

根据表4、表5 的统计结果,绘制得到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要素、元素组合图(图1、图2)。在乡村景观中,植被绿化是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尤其是在水体旁、道路街巷两侧、建筑周边,几乎都有植被的点缀映衬。乡村景观要素组合中,一组最为常见的共现组合就是水体要素、植被绿化要素、桥梁要素、民居建筑要素。植被绿化要素与水体要素、街巷道路要素三者之间也组成较为典型的共现关系。除此,农业景观要素、植被绿化要素、民居建筑要素是较为典型的乡村景观组合。

图1 乡村景观要素共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4 乡村景观要素聚类汇总表(部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表5 乡村景观元素聚类汇总表(部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图2,在聚落环境中,人工河道、传统石桥、传统江南古镇建筑与聚落绿化组成了青西地区乡村景观典型的一组元素,它所呈现的就是江南水乡地区古镇中“小桥流水人家,灰瓦白墙绿树”的意象——曲折的河道上是饱经风霜的古石桥,在绿荫的庇护下,生长着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在普通的乡村村落中,比起中西结合风格的小洋楼,公众更偏好传统江南风格的民居,并且常常会将聚落中的道路与绿化纳入景观一同欣赏。此外,乡村中的水稻与其周围的农田绿化也是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农田中的防护林带既可以通过调节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减小自然灾害的干扰,又为单调的农业景观增添了一些变化。

图2 乡村景观元素共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广阔的郊野自然环境中,湖泊、湿地和自然河流的周边都有植被的点缀。湖泊的岸边一般都种有整齐排列的乔木,湿地与水杉的搭配构成了青西地区典型的郊野美景,缓缓流淌的自然河流两岸也往往生长着富有野趣的自然植被。此外,乡村道路与其两侧茂密的行道树构成了自然绿廊,青西地区的多条绿道深受徒步、骑行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环绕淀山湖一周的滨湖绿道是最具代表性的郊野绿道。在郊野地区一些景观优美的湿地中,游憩栈道与景观廊亭、建筑的设置为公众提供了深入欣赏乡村自然美景的机会,这些设施也成为景观中的点景元素,与湿地成为较典型的元素组合。

3.3 乡村景观空间偏好分析

在之前的研究中,大量证据支持社交媒体中获取的照片所在区域的密度越高,表明公众在此区域的参观率及对景观的欣赏程度越高[22-24]。基于此,将照片数据的经纬度导入ArcGIS10.2 中,并叠加青西地区的遥感影像,得到青西地区照片点分布图(图3)。为了更清晰地识别照片密度的大小,利用ArcGIS10.2得到青西地区照片点密度图(图4)。可以看出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在古镇或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中、水体周边、旅游景点及其周边区域。其他的照片点聚集处也多为水体周边、植被景观丰富多样的区域或具有特色农业景观、历史文化要素的村落。

图3 青西地区照片点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青西地区照片点密度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1 古镇、特色村落中

这些古镇村落中蕴藏着上海乡村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居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遗迹,是吸引公众前来游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图4 中红色网格是照片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所对应的空间位置是在①朱家角镇域内的朱家角古镇及其周边区域。朱家角古镇不仅有“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悠久古镇景观,也是交通便利、开发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景点。此外,还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②金泽古镇和③练塘古镇。除了古镇,青西地区还有一些普通的村落区域拥有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如以千亩荷塘、白墙黛瓦为景观特征的“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④莲湖村;南、北、东三面被淀山湖环抱,有“湖中之岛”美誉的⑤蔡浜村;生态环境优美,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⑥岑卜村;以水稻、茭白等农业景观为主,以薰衣草种植、蓝莓采摘为特色的⑦张马村等村落。

3.3.2 水体周边

正如前文中的分析,水体要素是照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乡村景观要素,无论是古镇中人工修筑的水道,还是湖泊湿地等自然水体都深受公众的偏爱,尤其是在①淀山湖、②大淀湖、③大莲湖等湖泊、湿地周围,照片围绕水域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第一类中的许多景观优美的村镇也是因水而生,依水而兴。

3.3.3 旅游景点及周边

除了第一类中的朱家角、金泽、练塘三个古镇外,还有以水杉湿地、湖泊鱼塘为景观特色的①青西郊野公园,以芦苇湖水、田园野趣、农家生活为特色的②大千生态庄园,还有根据《红楼梦》中描述内容而设计的江南仿古园林③上海大观园等旅游景点备受公众喜爱。

结语

通过对社交媒体的照片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得到公众偏好的六类乡村景观要素,进一步分析偏好的乡村景观元素,发现公众更偏好具有自然性特征、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乡村景观。并且,受到公众偏好的乡村景观往往由多种类型的景观要素构成,如“小桥流水人家”“灰瓦白墙绿树”等典型的乡村景观要素组合构成公众脑海中恬静美好的乡村人居画卷,还有郊野环境中生态自然的绿荫湿地、林荫绿道等也是公众喜爱的乡村美景。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风貌规划时应重点保护控制此类乡村景观要素和要素组合,防止开发建设对乡村景观的侵蚀与破坏,在保护地域特色景观的同时提升乡村居住环境和品质。

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与局限。首先,通过社交媒体的数据获得公众偏好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网络数据大量来自于互联网的积极使用者,因此采集的数据样本可能缺少互联网使用频率较低的人群,如儿童和老人。并且采集到的数据由于不能确定发布者的信息,因此无法对不同人群的乡村景观偏好进行详细的分析。此外,由于一些景观元素(如油菜花、野生动物)被拍摄的数量受季节、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统计结果不能反映公众的喜好。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将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问卷调查等多种获取公众偏好的方法相结合以确定更为可靠的景观偏好,从而更准确地指导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古镇植被绿化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朱屺瞻《绿化都市》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