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学语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2022-06-28 14:58梁犁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教育第三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后选入教材的,其中有很多知识点都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故分析阐述将小学语文资源进行整合后,如何更高质量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期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03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富强、文明、和谐等,这其中蕴含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涵盖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确保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得以双重提升。

一、整合小学语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意义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容纳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素,这对教师实施高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教师应该理清语文课程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二者融合发展的教改意义,才能切实完善小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社会进步的关键能力品格,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彰显小学语文教学塑造人、涵育人、发展人的综合性育人职能。整合小学语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意义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重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突出立德树人的教改根本立意。立德树人思想指导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得到全面的深化,现有小学语文资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素,教师依赖于语文资源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则可重塑语文教学目标和育人职能,二则也能突出立德树人的教改根本立意,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正确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树立矢志不渝的报国理想。

第二,整合小学语文资源可优化语文课程教学职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效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语文教改工作的融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陷入发展困境。教师致力于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不但可优化语文课程的育人职能,也能以优渥的课程资源作为支点,撬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将优质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品格厚植于学生的心灵视域,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质效。

第三,借助语文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让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导向更加精准明确。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形载体,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找准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点,这对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效率以及课程规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带领学生开展探索式、思维对话式、多向互动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一则可帮助学生顺利揭示教材资源的知识本质,更深入地剖析价值内涵,使学生自主在语文资源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二则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横向和纵向拓展,从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兼顾学生价值观念体系的构建以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锤炼,这些都可让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导向更加精准明确。

二、整合小學语文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信息情境创设,感知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资源包括课内、课外、网络等方面的相关学习信息,尤其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模式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度也更强,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内、课外、网络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教材有关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目的在于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旨。图片、视频、课件等都是进行语文教学的载体,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集音、形、影于一体优势,将课文中的某一典型人物的事迹及品质进行展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以图片、音频、语音三种模式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呈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确保学生能将自身的情感与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理解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更加精准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尤其在一些课文中,刻画了一些身残志坚,对知识及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者,这些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致力于某一项科学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这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全身心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国家公共事业的行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1]。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这部分人物的科研片段及生活片段对学生进行展示,可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二)通过转换角色,体会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中主人公精神内涵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以真实代入的模式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真情实感,感受主人公的人生追求及人格的高尚,这种真情实感的体验,会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阅读,这会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概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以及文章主线。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关系有了了解,就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教师可通过自主报名及民主评选两种模式,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以代入模式再次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并让学生写出感想,让学生阐述如果你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情况下,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也可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以及坚定信念。教师也可让文章中的主要及次要人物以课文内容为基本依托进行对话,并结合自主查找的资料达到语文学习资源整合的目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在学生对人物有一个更加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引申性对话,以此可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人物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在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

(三)深挖教材本质,剖析价值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篇幅短小、内容精悍,集中性表达重点内容,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为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能力,需将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通过语文教材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进行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性学习,以便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理解,也能够对主人公的人物精神形成一个更深度的认知,这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进行深度学习,也可更加高效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主人公的具体工作内容,甚至有一部分工作会存在生命危险,但主人公依旧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事业中,这种大无畏的奉献主义精神,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主人公人格的高尚,也可体会到虽然在和平年代,但人们的幸福生活依旧是有千千万万个主人公似的人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还有一部分人即便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但却一次次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阻力,但这仍然没有让这些拼搏的人放弃。通过课文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自主搜索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模式的学习模式,可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到课文中主人公为了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奉献,也能够更加凸显出家国情怀的含义,达到通过语文资源整合式教学,凸显出语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价值。

(四)规范正确引导,践行价值观念

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同时也应将语文的人文特征进行展现,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楷模,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完善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此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比如,教师也应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并将教材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当成自己的楷模,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践行。教师的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模式自然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说出崇敬、敬仰的一位或多位课文中的人物,并让学生通过教材、课外读物、网络三位一体的模式去查找这类人物的原型、背景、性格特征,及所做出的贡献等,这会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突出贡献。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将这部分人物的精神进行践行。虽然,小学生年级小,但教师可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热爱班级集体、关心爱护同学、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等,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而且通过学生的实际践行,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懂得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为今后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打好基础。

(五)结合经典案例,树立坚定信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结合经典的实例和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具有诚信意识的案例,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人格品质,也可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辨析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关于诚信合作、和谐社会主题的内容,在这种多方资源的整合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本知识点的具体内涵。这种经典案例及事实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层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这种贴合生活的讲解,也会激发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感觉到爱祖国、爱家乡并非单纯的喊口号,而是可在现实中进行实践运用,能够高效地体会到一名小学生也可通过一己之力,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发挥出个人价值,也能够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和谐、自由的理念。

(六)多元评价考查,总体全面提升

考查评价环节是对学习情况的总结,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教师应转变传统层面以基础内容为主,通过笔纸测试模式的测评方式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3]。因此,教师可将对学生测评的比重朝着思想点评层面过渡,教师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性阅读理解内容,以此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的目的。

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也可注意考查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是否团结同学、诚信明理,是否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等,并将学生的阅读及作文考查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考查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引导,目的在于通过语文资源的整合学习,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思想在生活学习中进行运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整合语文资源,可使学生在多元视角下,认知语文教材中的核心人物,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完整地感受到教材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也可促进学生的思想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 錢铖,许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冶金管理,2020(7):224.

[2] 洪玲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4):44.

[3] 孙庆杰,张光林.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研[J].才智,2018(25):86.

作者简介:梁犁(1984.6—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