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己 成就梦想

2022-06-29 18:37王双辉执行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翊鸣结弦羽生

王双辉执行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双辉

2022年2月4日,中国春节大年初四,立春之日,晚8时,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馆举行。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加持了现代科技的中国文化,熊猫和冰晶合体的“冰墩墩”,红灯笼变形娃娃“雪容融”,国家游泳中心首创场馆的“水冰转换”,灵动的多功能速滑馆“冰丝带”,让各国运动员疯狂“圈粉”的冬奥村美食……冬奥会,全世界都在看中国,而中国用大国的自信与担当,用科技的力量,用包容和公正之心,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4年前,加拿大冬奥会上,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致辞:“在冬奥会上,有些人赢得了金牌,有些人打破了记录,而有人则像鹰一样飞翔。”冬奥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场赛事,它还是一次人性的集中展示,展示着美、力量、坚持等诸多美好的品质。我们接触着这些运动员的群像,触摸着他们的勇敢,感受他们的心曲,也借此汲取前行的力量,寻找自己未来的路。

超越者·谷爱凌

“如果她能做,那我也能做”

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时,中国选手谷爱凌在第三跳时,在现场的惊呼声中,她在空中潇洒地转了近五圈后平稳落地——这是一个她从未在比赛中使用过的超难动作,历史上也从没有女孩儿挑战过这一动作。她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对手,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也拿下了冬奥会历史上首个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在前两跳中,谷爱凌一度落后于法国选手泰丝·勒德和瑞士名将格雷莫德,暂居第三。最后一跳前,谷爱凌打了个电话问妈妈,要不要“放大招”。她妈妈建议:“没必要冒险,再做一个1260,完成质量好的话基本可以确保银牌。”但谷爱凌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她决定:使用“核武器”——左侧身转体1620度加抓板!此前,还没有一个女子运动员完成过这个动作!

看似冒险的一跳,在谷爱凌那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这里是奥运会,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她想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女孩们打破自己的界限,让她们感觉“如果她能做,那我也能做。”

素材解读

谷爱凌不会不知道自己有失败的风险,但她还是选择了尝试。因为除了代价之外,她看到了价值,看到了光,她愿意用她拥有的许多东西去换那束光,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快、更强。不断尝试的勇气,超越了对所谓成功的执着和对所谓失败的恐惧,把成功和失败都转化成滋养生命的材料。恰是凭借这种超越成败的勇气与力量,一个人才可以无往而不胜。

【适用话题】挑战自己;尝试;超越……

热爱者·苏翊鸣

金牌是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的第一跳,表现出色,拿下89.50分,完成动作后,他放声大笑;第二跳,苏翊鸣内转1800抓板完美演出,拿下最高的93分!在17岁的尾巴上,他力压一众顶尖滑手,赢得一枚金牌!给自己献上了一份最好的成人礼。他也成为中国本届冬奥会上最年轻的冠军。

苏翊鸣曾经是一名电影童星,北京申请冬奥会成功的事件让他燃起了滑雪梦。无论是赛前的紧张备赛还是在赛后,“开心”是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我希望享受这个过程,玩得更开心,这是最重要的。”他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也享受比赛带给他的快乐。13岁的他曾和14岁的谷爱凌一起训练,交换滑板,相互交流自己对各自项目的“指导意见”,两个人一起摔倒在雪地里哈哈大笑。训练外的时间,他喜欢看悬疑电影,听音乐,会弹吉他、钢琴。他在社交网络上传的短视频,因为背景音乐选得太好,已经被网友整理出了专属歌单。

在比赛中,苏翊鸣无数次表达着他对待胜负的坦然、享受竞技的理念,以及追求更高难度的执着。2月7日,苏翊鸣参加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时,第二跳完成1800度旋转,成为第一个完成这个动作的选手,得分却屈居第二。很多人都为此愤怒和质疑,可他说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认为能和自己儿时的偶像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

赛后的2月18日,就是他的18岁生日,关于成年,苏翊鸣许了3个愿望,前两个心愿都和滑雪有关,而最后一个,是希望可以在18岁这年拿到一张理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素材解读

苏翊鸣身上有着90后“Z世代”的突出特质:蓬勃的朝气、无畏的傲气、坚持的硬气,“在喜欢的领域里认真地玩儿”。他们敢为人先,追求极致的熱爱、个性的表达,实现漂亮的生长曲线和不受限制的人生。纵观这些年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些微小的变化,金牌不再是年轻人关注的“唯一答案”,人们的梦想变得理性而包容。在过去,许多人把拿一枚金牌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实际上,热爱与专注,才是陪伴人们走下去的最持久的动力。

【适用话题】对自己满意;享受生命的乐趣;热爱……

挑战者·羽生结弦

凭自己的力量,

用指尖抠着障壁也要爬上去

在北京冬奥会的花滑赛场上,备受期待的日本名将羽生结弦终于迎来亮相。

在上届平昌冬奥会上,未满24岁的羽生结弦以“非人类”般令人惊叹的表演成功卫冕,创造了冬奥会男子单人滑66年来的新历史。而纵观他的职业生涯,就如同永不服输的热血漫画人物一般精彩。教练说他自小便意志力坚强,因为哮喘,在体力和耐力上都处于劣势,他就通过服药、针灸、在日常生活和练习时戴口罩来提高自己的心肺机能。在冰场上,别人每天练习20次四周跳,他至少60次。一个纪录片记录下他60次跳跃无一成功的一天,他就在冰场上足足摔了 60 次。他说,我就是个挑战者,要从一开始重新起步,凭自己的力量,哪怕用指尖抠着障壁也要爬上去。

在羽生结弦心中,除了追求金牌,还有个更重要的目标——在比赛中跳出真正的4A跳,也就是花滑中难度最高的4周半跳。4A有多难呢?需要在0.7秒内跳出距离冰面20英寸的距离,并在空中旋转四周半,在空中的转速相当于一辆汽车开到50迈时车轮的转速,落地时会受到相当于自身体重5到8倍的冲击力。专业人士曾断言,没有任何选手可以完成该动作,可羽生结弦却希望可以打破这个壁垒。他以极其苛刻的自律方式锻炼着自己,视跳4A为自己的使命。“4A在空中的感觉如何?那是只有我感受过的东西。”E48B7F46-0E4A-43F7-847A-9B6DA7C70FCD

2月10日,羽生结弦在挑战人类奥运史上第一个 “4A”动作时,摔倒了,据官网消息,羽生结弦的4A并未被认定,他的挑战未能成功。离场时,他向现场观众深深鞠躬,并弯腰触摸冰面,说了句“谢谢”。

赛后,他表示以后仍将去挑战4A跳。“我知道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也需要去关注动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会继续努力,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

素材解读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对爱好的执着和信仰打造了奋斗的实力,羽生结弦头上闪耀的光环是由无数默默的付出和苦练的汗水织就。他温柔、谦逊、不断突破自我,体现出令人敬佩的体育精神和奖牌之外的做人风范。在他看来,使命感,是这个世界上“非你不可”的东西,可以用生命里的一切去交换,而他也从中获得了尊严。他所做的早已超越了冠军的意义,这种不断挑战极限的行动,正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适用话题】突破自我;全力以赴;不问成败……

追梦者·张嘉豪

一个人的奥运会

在我们的印象中,出战奥运的选手,基本都是国家选拔、组织,教练指导,工作人员陪同。运动员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打好每一场比赛。

可张嘉豪没有这个条件。作为一个面包师傅、野路子出身的滑雪爱好者,他的冬奥经历格外孤勇:虽然年纪早已不适合进入国家队,但从第一次接触滑雪开始,因为热爱,张嘉豪付出了100%的努力。那时他还是北京一位上夜班的面包师,每天晚上10点上班,早上7点半下班。下了班就追公交车,下公交车再追雪场大巴。只要进了雪场,他就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能多滑一趟就多滑一趟,滑到雪场关门。他的梦想是:不是国家队运动员的自己,也能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和世界选手同台竞技。

冬奥会的东道主国家,有一个“特权”名额。拿到过50分国际雪联积分,并参加过一场世界杯比赛的运动员,就能破格参赛。这也是他唯一的机会。

从2020年開始,张嘉豪踏上冲击奥运的旅程:独自扛着两块板,一面五星红旗,足迹遍布欧洲、澳洲、南美。一路上,他要面对疫情的封锁,完全没有后勤、医护人员的窘境。一切都为了高高跃起的瞬间,为了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到2021年9月,张嘉豪积分39.95,还获得了一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冬奥冲刺几乎完成了一大半。然而,他失败了。2021年11月19日,在荷兰林堡的兰德赫拉夫滑雪场,他做完一个内转720度的动作后,受伤摔倒,关于冬奥的故事就此结束。那天晚上,汽车载着他驶离荷兰小镇。他没再提关于比赛的话题,而是靠在副驾驶座上,安静地看着窗外的漆黑。

之后,他发了条视频:“很遗憾,一个人的冬奥梦,走到这里不得不暂停。滑雪改变了我太多东西。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出国。我会一直滑,但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我依然会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我依然是那个即使最终结果99%都是失败,还是会为了1%的可能付出100%努力的人。”

素材解读

电影《飞驰人生》的主题曲这样唱:“我的一半人生,冷暖就让我自己过问。有热爱有恨,有未知的前程。”用来描述滑雪个体户——张嘉豪的个人经历,再合适不过。他的追梦历程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的人生:缺少天赋,没有优势,没有光环,只有遥远而不舍放弃的目标。他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拼尽全力追梦,在一切尘埃落定、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可以勇敢接受。中国女足也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在2月6日用一场精彩的比赛,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夺得亚洲杯冠军。人生不是竞技场,不确定因素始终存在,但有了这种为梦想不顾一切的孤勇,便有了逆风翻盘的可能。

【适用话题】无问西东;享受过程;平凡与不凡……

坚持者·佩希施泰因

运动的成就感是超越年龄的存在

1972年2月22日出生的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咬紧牙继续向前滑行,转过弯,3000 米的比赛只剩下最后一个直道,虽然她的对手、1999年6月1日出生的中国选手阿合娜尔·阿达克早已冲过终点,但全场观众仍然给这位奋力向前的德国老将送上掌声。

被亲切称为“滑冰奶奶”的佩希施泰因也曾经是德国队最年轻的选手,也曾有着辉煌的战绩:第一次征战冬奥就摘得铜牌,收获过5枚金牌,打破过世界纪录。只是时光让她无法像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时一样,以刷新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拿下3000米比赛的冠军。20年后,她是这个项目20名参赛选手中的最后一名,比前一位选手落后近5秒。她依然很开心,她说,“我是笑着滑过终点线的。现在的年轻选手也肯定我,和我一组的阿达克赛前就和我说,‘你真是传奇,能和你同组比赛真的很荣幸。我觉得今天她滑得很好,在主场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她有着光明的未来。”

素材解读

奥运赛场上从来不缺逆流而上的坚持。许多传奇老将都曾在比赛中发生意外而受伤,或者考虑过提前退役,但休整后,依然出现在了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下降的身体素质、累累的伤病、层出不穷的对手……哪一项都需要极大的毅力去克服。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享受比赛”的运动魅力。他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书写着对自我的突破和对岁月的不屈服。运动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对梦想的追逐更是无关年龄。

【适用话题】热爱;芳华;好心态成就最好的自己……

(扫码积累更多冬奥素材)E48B7F46-0E4A-43F7-847A-9B6DA7C70FCD

猜你喜欢
苏翊鸣结弦羽生
The Elf of the Ice—Yuzuru Hanyu冰上精灵——羽生结弦
苏翊鸣有个“家庭后援团”
羽生结弦,强者背后是一对人间清醒的父母
羽生结弦 强者背后是一对人间清醒的父母
17岁小将苏翊鸣究竟有多厉害?
冬奥颁奖仪式
流年不虚掷,未来方可期
羽生结弦:“我还想要变得更强大”
羽生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