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师范类专升本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情况分析*
——以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2022-06-29 02:15董春燕马怀蕊杨艳华李艳妮
云南化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升本师范类中学化学

成 云,董春燕,马怀蕊,杨艳华,李艳妮

(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自我国实行专升本教育制度以来,专升本已成为专科生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寻求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1]。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多数专科生都想通过专升本继续学习深造,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已开设专升本教育[2]。师范类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在专升本招生简章中,化学师范类的招生范围较宽,不少与化学专业相关的专科生都会选择升本至师范类专业。

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师范类专升本学生,2010—2017年共招收专升本学生37人。其中:2010年6人,2014年5人,2015年6人,2016年9人,2017年11人。之后,招收的专升本学生人数逐渐增多,2018—2020年分别招收了28、46和57人。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导致招生规模扩大,招生门槛相应降低,以致生源质量下滑。这不仅对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对专升本学生的学业质量也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专科学习时的学习过程和教育背景不同,使得专升本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3]。如学科基础知识不牢靠、挂科率较高、违反校纪校规比例较高等。本文对专升本的同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的生活,如课程内容、学习状态、课余时间分配和在校期间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专升本学生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和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2020年和2021年毕业的化学师范类专升本学生,一共74人,使用问卷星APP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3份,回收率85.14%。见图1。

图1 基本信息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6人,占比25.40%;女生47人,占比74.60%。专科时为化学教育的同学有51名,占比80.95%;非师范专业的学生12人,占比19.05%,主要来自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业分析、材料工程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非师范学生可能是高考时被调剂,或者觉得师范类的就业质量更高,也有的是专科时所学专业无较好对口的本科专业,因此在专升本考试时选择了师范类。所调查的学生全部来自三年制专科。其中,学生人数最多的前三所学校分别是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7人、42.86%)、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3人、20.65%)和昭通学院(8人、12.70%),随后依次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和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5人(7.94%)、普洱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各2人(3.17%)、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1人(1.59%)。基于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学院单独制定了专升本培养方案,以适应学生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专升本学生的基本信息得出,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属于跨专业升学。由专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图2),对化学师范专业认同感高的学生占比达到87.30%,这部分同学可能从小受到教师或父母、长辈的影响,对教师职业都比较向往;或者觉得自己可以在本科期间,能够在课程上能有所成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一些技能等等。但也有11.11%的同学对化学师范的专业认同感低,可能是在专科时对本科专业期望高,升本后又对本科专业失望。

图2 专业认同感调查统计

从问卷星APP的后台数据看出,这部分同学既有专科就是化学教育专业的,也有跨专业升学的。对本科专业失望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前期找工作经常碰壁导致,虽然现在的教师岗位就业质量高,但是逢进必考且对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在准备不充分或期望较高而又没有得到满足时,对化学师范专业的前景感到迷茫;另一方面是跨专业升学后,学校、学院或学习生活没有达到入学时的期望,或者没有掌握好基本学习技能;没有同学觉得专升本考试容易而选择化学师范类,但仍有1.59%的同学对专业的认同感低,是由于家人强迫进行选择造成的。

在为什么选择专升本的调查中(图3a),53.97%的同学是出于本科毕业就业机会多的考虑;其次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占比38.10%;受近些年升学因素的影响,7.94%的同学选择专升本;这说明学生选择专升本基本是出于提高学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职业竞争力的考虑。专升本学生在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目标下,对进一步深造都抱有较高的期待。

图3 升学动机调查

选择专升本继续学习,大部分同学也都是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的(图3b),有47.62%的同学会选择边找工作边准备专升本考试,这与大部分同学选择通过本科学历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相一致。此外,也有28.57%的同学由于基础知识较好,备考过程比较轻松;有23.81%的同学在备考过程花费精力较多,这可能与其在专科时所学知识不扎实、临时起意决定报考或跨专业报考有关系。这部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或者可以说有关教育类基础知识的空白需要补足。根据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反馈,在本科学习期间,专升本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比普高学生的低,说明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转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本科期间学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2.1 课程内容

本科期间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本科期间专业课程设置调查

教师教育类课程在专科时都有开设,但开设的课程内容有所不同,在“本科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与专科相同”的调查中选项设置为多选。专科时化学教育专业的同学,都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等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专科是非化学教育专业的同学,教师教育类的相关课程都没接触过。由于各学校的专科培养方案不同,本科开设的《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化学微格教学训练》《基础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技能》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能与专科相同,但教学目的和要求可能不同。受培养年限的限制,专科时是化学教育专业的同学虽然都接触过部分专业课程,但课程学习不够全面。在本科期间所开设的师范类课程中,分别有34.92%和30.16%的学生认为《中学化学微格教学训练》和《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对自己教学技能的提升帮助较大,虽然两门课程都属于拓展选修课,但要求相关的任课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利于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中学化学微格教学训练》旨在训练化学师范生运用所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活动实践,在实践训练中获得化学课堂教学所需的各项教学能力和技巧,是一门训练化学师范生掌握各项化学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体系,掌握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应具有分析中学化学教材、进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

本科与专科课程比较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本科与专科课程比较统计

虽然,有51名同学专科为化学教育,但在遇到与专科课程相同的科目时,有50.98%的同学出于本科期间课程压力大选择免修;以前学过觉得没意思和以前没学过、没有选择的分别占比23.53%和17.65%;只有7.84%的同学是担心考试不及格而选择免修(图5a)。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同学不适应本科教学。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学习的成绩荣誉感和自豪感,在本科期间的学习强度下,逐渐转化为心理压力。加之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增加了专升本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待课程也就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么热情,时间一长就赶不上正常教学进度,为了减缓专升本学生的课程压力、更好地进行人性化管理,专升本学生可以把专科时学习过的与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程成绩,以60分计作为本科课程学业成绩,以减轻自身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虽然存在课程性质与专科时相同的情况,但是,仍有55.82%的同学觉得在内容讲解方面的知识广度比专科时更加宽泛(图5b);58.86%的同学觉得课程设置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图5c),说明超过半数的同学在本科期间,教师教育的内在修养和教学技能都得到了提升。一方面是本科期间的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41.17%的同学觉得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与专科时区别不大或效果不好。可能是因为本学院的教师教育方向专业课任课教师,都是年轻的博士毕业生,缺乏中学化学教学经历,导致学生对教学效果不满意。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到大学做讲座、定期举行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以及观摩中学化学优质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25.49%的同学觉得课程设置与专科区别不大,这就需要相关任课教师继续钻研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模式,如注重引入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训练、深化生生互评教学体系,以及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技能。

对63名同学进行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感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同学们的讲课技能(49.21%)和教学设计(26.98%)得到了提升(图6a),与同学们希望增加教学技能训练(36.51%)和教学实践(44.44%)课时的结果相一致(图6b)。这说明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学技能,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教师基本素养,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图6 教育类课程学习感受情况调查

2.2 本科期间学习压力和课余时间情况统计与分析

在两年的本科学习期间,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压力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基础差、跟不上上课进度,这两项分别占据了38.10%和26.98%(图7a),与此相对应的是专升本的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课程学习巩固(52.38%)和准备将来的工作考试(39.68%)(图7b)。此外,学习压力还来源于本科期间的学习环境,19.05%的学生不适应本科教学内容,15.87%的学生不适应学习环境(图7a)。这说明部分同学在专升本的知识衔接上存在不足,专科为非师范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存在断层。同时,社会对专升本毕业生的教育质量认同感较低,这也是专升本学生对未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之一[4]。仅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升入本科学习后,思想懈怠,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花费在游戏和刷剧上(4.76%)(图7b)。由于两年的本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到科研实验中,3.17%的学生出于未来职业发展和减轻家庭负担的考虑,选择进行兼职工作(图7b)。其实,专升本学生在就业目标、发展前景和知识层次上都很相似,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职业愿景,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同学思想懈怠、升本后虚度光阴或者对未来盲目乐观或持消极态度,需要教师给予专升本学生更多的学业关注和更有方向性的就业定位指导。

图7 本科期间学习压力源和课余时间情况统计

2.3 本科在校期间情况调查与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专升本的学生逐渐融入新的班级。58.73%的学生觉得班风学风好,一部分同学觉得新班级集体涣散(23.81%)或者比专科班级差(14.29%),也有少数同学觉得在新班级的建设中班委作用缺失(3.17%)(图8a),说明在本科期间学生都更注重个人发展,集体荣誉感较为缺乏,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对新班级的工作热情投入不多,这便需要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强化专升本同学的集体意识,营造更好的班级氛围。在本科学习期间,绝大部分同学觉得任课教师认真负责(71.43%)和好相处(15.87%)(图8b),这都有利于专升本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也有同学觉得本科的老师比专科老师差(11.11%)和上课敷衍(1.59%),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有关系。在新班级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60.32%觉得同学间关系融洽,好相处;20.63%的同学觉得与新同学的共同话题少;17.46%的同学觉得比专科同学差;1.59%的同学觉得舍友不好相处(图8c)。经历对一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和眼界的塑造至关重要,在专科时不少同学已有固定的交友模式和相处方式,即使是不好的行为模式,在本科期间也很难改变,因此,在本科学习期间,会存在有同学对于现有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满意的现象。

在本科学习期间,收获最多的是教学技能训练(64.54%)和任课教师的博学与为人处世(20.51%)(图8d),这说明本科期间对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视和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都对专升本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本科期间的归属感主要来源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41.27%)、与同学关系融洽(26.98%)和课程的学习成绩(15.87%)(图8e),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在本科期间个人发展都得到了提升。

图8 在本科学校期间情况调查统计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专升本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继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学业发展指导、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采用更加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为专升本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学习环境。在保证完成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专升本师范类中学化学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