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订单式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6-29 03:31宫玉梅林耕宇
广州化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订单式应用型校企

宫玉梅,郭 静,赵 秒,于 跃,林耕宇

(1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2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00)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有效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强用人单位的参与度,如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学习、个性化培养、去土留根等。国家各级政府逐步引导一些高校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而转型,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每一所大学的发展历史、学科结构和运行状态等不尽相同,转型的内容也不相同。目前,我国高校转型大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②由单科到多科和综合的转变;③由教学到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④由学术型到应用型的转变。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需求[2]。

国家强调“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需要这些大学重视社会服务职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实践、探索、创造,特别是要在实践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路径。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为此,高等工程教育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3]。

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精准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工程人才,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向学校下达人才培养订单,学校接单后,在企业的主导和协作下按订单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经企业验收合格后即被企业录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一些技工学校实施较为普遍,但技工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可照搬入应用型大学直接使用,因为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同于技师学校,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技工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员[4]。但是,应用型大学的订单式培养存在明显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与企业直接订单对接,企业与高校一起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思路,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适合本校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和实施,鼓励企业的参与热情,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通过订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思路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远程问卷等方式对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数量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明确订单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1个核心(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2个阶段(3年校内理论学习和1年企业为主校外实践)、3个层次(工程基本认知、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4个贯通(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基本素养和工程基本能力)和5个模块(课内实践、实验教学、校内课程设计、校外实习和校外设计)”的教学改革思路。校内实验模块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和科研成果转化实验的力度[5-6],建立并实践了三个虚拟仿真工厂,校外建设了国家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2)校企协同设计了“3+1”培养模式及确定了订单引领、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

本着“学科基础扎实化、专业基础工程化、专业方向社会需求化”原则建立了“3年校内打牢基础,1年企业做强实践”的“3+1”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形成了校内专职负责人和企业兼职负责人2个培养主体,校企2支混编师资队伍,进行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共同就订单所需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共建课程大纲、共建教材、共担教学任务、共建教学评价标准,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2个平台向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和企业需求为中心,确定订单引领、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核四翼”的教学模式,开发形成性评价方式,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需求,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3)完善课程体系,配套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用充分融合

根据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需求,梳理确定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工程综合能力等,建设递进式教与学体系,进行配套教学改革,为了高效完成订单培养目标,校企2支教师团队将融合专业特色、融合产业背景、融合实训实战和融合网络技术通过混合式教学、创作式教学和嵌入式教学等“一核四翼”的模式培养学生递进式能力的增长。同时通过企业冠名英才班、企业奖学金、企业主办竞赛、创新科研、企业研发等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形成企业冠名英才班2个,每年至少有一个企业持续发放奖学金,与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协议。

(4)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考核体系,根据工程认证要求制定完整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考核体系,通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校企协同订单式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形成性评价机制,确立订单式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评价-个体辅导-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机制,评价方式过程化,通过多次的过程考核最终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多方面,包括校内专职教师的评价、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企业专家的评价和学生本体的自我评价等;评价的内容涉及多种企业标准,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终身学习指标、材料生产专件设计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工程标准的制定和工程设计标准等。

2 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式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社会评价

根据学校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多科性大学的总目标。在“十三五”期间,要把材料工程学科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本专业及时进行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所在学科拥有“纤维复合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省工程中心,辽宁省创新团队、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科研和教学平台;本专业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省部及校级教学名师多名;本专业建立了17家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基地1个,组织科技竞赛1项,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分析测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

表1 订单式人才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Table 1 Career choice of order-made talent training students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展开的,通过完善的学科平台、优化的课程体系、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通晓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多年来,专业已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天鑫合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恒逸石化集团公司等进行了深入的人才合作培养探索,每年学校有约10人参与产、学、研、用合作研究,每年约有33人获得企业奖学金,第一届“华阳创意杯”科技竞赛收到了参赛项目近70项,通过材料审核、答辩等程序选出22项获奖,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企业每年均可拿出15项各自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环节设计题目,使毕业生尽早地接触专业技术前沿,为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工程人才,毕业就业率100%;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考研通过率逐年递增(统计如表1所示)。

可见,在校企双方2个培养主体、2支培养队伍、2个培养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在应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毕业生当年的就业率均能实现100%,尤其2021年,学生就业实施的早,截至目前,毕业生已全部确定了就业意向。而且,受企业奖学金的鼓励,学生选择行业企业就业热情很高,而且就业后仍留在企业岗位的人数也占大多数。选择升学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同学每年递增,而升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专业的学生数也出现增加的趋势。因此可以相信,我们目前采取的高校与企业直接订单对接方式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模式是可取的,为后续进行订单式教学改革的推广提供支撑,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订单式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绩效评价的构建及改进研究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