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2-06-29 01:44王水权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王水权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完成学习活动,使其在学习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文章以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思维导图的可行性进行阐述。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维导图;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为学生创建独立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独立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独立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灵活运用知识做好铺垫。

(二)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较多的内容,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等。为了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使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能,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分散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机整合,让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现代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思维导图在信息基础课程中运用,为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动力,促使学生展示运用意识发展。为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以此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致使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不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利用灌输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以机械式学习的方式记忆所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同时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无法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与操作方法即可,不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其他能力素质培养,忽略教学方法改革与优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明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信息基础课程产生不利影响,无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利于素质教育贯彻落实。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对策

(一)明确思维导图运用原则,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坚持持续性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坚持持续性的原则,将思维导图贯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传授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新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并主动利用此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其次,坚持实际性原则。思维导图的运用,应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前提,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基础、实践操作能力等,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

以认识机器人为例,这一章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机器人,掌握机器人的构成,明确什么是仿真虚拟机器人。当前初中生对机器人并不陌生,甚至十分了解。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机器人的种类呈现出来,如图1,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机器人,为深入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二)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记忆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基础知识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效果。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与课本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中,为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提供实践经验。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文化知识以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在思维导图中,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

以网上信息交流为例,该章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电子邮件、常用即时通信软件、文件传输的操作方法。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以“网络信息交流”为关键词,将电子邮件、常用即时通信软件、文件传输作为分支,结合教师讲述的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以此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如图2。

(三)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独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主动学习意识。现代教育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与知识运用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建设的目的。

以调用APP制作天气预报APP内容为例,这一内容主要以实践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利用APP Inwentor手机积木式编程相关知识点制作天气预报APP。为了让学生实践过程变得更为清晰,使学生掌握天气预报APP制作方法,在实践活动开始前,让学生理清实践思路,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体现出来,根据思维导图内容制作天气预报APP,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借助思维导图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知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信息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意识的培养。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说出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中意识到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得到提升。

例如,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哪些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并列举真实案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情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呈现更多与数据分析、处理有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一技术手段的重视。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对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应用范围了解更加全面,不仅可以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对数据分析、处理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數据化发展意识。

四、结语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明确思维导图运用原则,坚持持续性与实际性的原则,提升思维导图运用效果。同时,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记忆效果,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与使用中,以此提升课本知识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玲玉,张鹏飞.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9).

[2]张秀梅,张悦,李佳文,田甜.用技术学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师微课制作培训项目[J].中国远程教育,2019(05).

[3]浦丽萍.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J].民营科技,2017(10).

[*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课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C202207)、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DXKT2922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