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学生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与操作能力的横断面研究

2022-06-30 13:32余攀州
医学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旁观者心肺正确率

余攀州,叶 胜,李 俊

(1.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1;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整形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4)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和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可导致机体重要器官缺血、缺氧,严重者可造成死亡[1-3]。据报道,我国每年大约有250 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居世界首位[4];美国和欧洲每年有近50 万死于心脏骤停[5,6],大多数患者在未到达医院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心脏骤停[7]。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实际存活率不到1%[8],远远低于其他国家[9]。院外心脏骤停现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10,11],而心脏骤停一旦超过4~6 min 就会对人体大脑组织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若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在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旁观者对其较早地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可使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血液供应得以恢复,往往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为了解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知识掌握情况、培训态度、施救意愿及实际操作能力情况,本研究设计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对南京市8 所高校16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 年1 月-5 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本科高校中抽取8 所高校,再按照分层抽样法从每个年级(大一至大四)随机抽取50 名学生,每所高校200 名大学生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编号,随机抽取20 名大学生参与心肺复苏现场模拟测评。8 所高校共1600 名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160 名大学生参与心肺复苏操作能力现场测评。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查阅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咨询心内科、急诊科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根据《202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基础/高级生命支持》[12]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是由3部分组成的结构化问卷,其中第1 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如学校、性别、年级等;第2 部分:心肺复苏术知识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黄金时间、心脏骤停判断方法、按压体位要求、胸部按压部位和深度、气道打开方法、胸部按压频率、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率等;第3 部分:参加培训态度和施救意愿。共发放问卷160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568 份,有效回收率为98.00%。

1.2.2 技能操作测评 随机抽取的160 名学生,利用模拟人道具进行心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并收集相关操作数据,主要内容包括“评估现场环境”“摆放施救体位”“胸外按压部位”“胸外按压频率”“气道开放方式”“按压正确率”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录入法录入储存到Excel 表格中,并由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基本情况 8 所高校共有1568 名大学生问卷为有效,其中男879 人,女689 人;大一389 人,大二391 人,大三393 人,大四395 人。

2.2 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 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按压体位要求”的掌握程度较高,对胸外按压的具体部位、深度、频率、人工呼吸比率、气道打开方式掌握情况较差,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总体知晓率偏低,见表1。

表1 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n,%)

2.3 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态度及施救意愿 关于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态度方面,大学生更愿意了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参加心肺复苏培训,且超过一半人愿意定期参加培训,并愿意学会后教给身边人;关于心肺复苏施救意愿方面,大学生愿意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20 等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医院,仅有17.35%的人愿意投身到现场急救中,见表2、表3。

表2 大学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态度[n(%)]

表3 大学生心肺复苏施救意愿(n,%)

2.4 大学生心肺复苏术操作能力现况 高校大学生在实际施救时有近一半人能正确摆放施救体位和意识判断,但很少人能在施救时对现场环境进行评估,正确掌握胸外按压部位的人不足30.00%,知道气道开放方式的人不足20.00%。现场操作能力测评显示,按压的平均频率虽然符合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但是正确率偏低,不同性别间开放气道、按压位置、频率及按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现场操作能力测评[n(%),±s]

表4 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现场操作能力测评[n(%),±s]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只有16.39%学生对心肺复苏比较了解;对于心肺复苏具体内容,如胸外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知之甚少。既往研究显示[13],我国仅有3%的学生参加过心肺复苏相关课程学习,受访者接受过心肺复苏术培训比率远远低于华盛顿的79%[14]。此外,本调查表明,有86.48%的大学生愿意了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74.55%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超过一半人愿意定期参加培训,并愿意学会后教给身边人;85.78%的大学生愿意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20 等急救电话,52.36%的大学生愿意将患者送医院,17.35%的大学生愿意投身到现场急救中,提示大学生参加培训态度较为积极,施救意愿较高,愿意认真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现场心肺复苏测评结果显示,按压的平均频率虽然符合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但是正确率偏低,提示大学生心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要求及内容掌握程度不够,胸外按压正确率偏低,心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血液循环便会停止,将对大脑产生不可逆损伤,其发生后4 min 之内为黄金抢救时间[15],但医护专业人员一般无法及时到达现场,而旁观者作为第一目击人,提高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16,17]。研究表明[18],较早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整体生存率。相关研究表明[19,20],旁观者立即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能够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提高2~3 倍。不同国家和地区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存在显著差异[21-23],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将心肺复苏术相关培训和熟悉自动体外除颤器纳入到中学课程当中,让更多的人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术。

院外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最主要的措施是尽早地识别心脏骤停,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和必要时执行除颤[24,25]。因为较早地启动与心肺复苏相关程序对于保护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相关数据表明[26,27],旁观者心肺复苏率平均低于50%,不同国家之间有所差异。我国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目前普遍较低,不到院外心脏骤停的6%,北京为11.4%,上海为4.2%,而美国为46.1%,加拿大为29%,日本为32.2%等[8],同时实施的心肺复苏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别[8]。高校是一个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场所,社会上也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并建议把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纳入到大学课程中。因为大学生群体学习和应用的能力较强,普遍具有较强施救他人的意愿,并有研究表明[28],学生群体在紧急情况下是最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心肺复苏术的。因此,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学习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其自救能力,还能够在危机关头挽救他人生命。大学生群体是可能进行旁观者心肺复苏术并传播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群体之一,对其进行必要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利于增强和提升现阶段我国院前急救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较低,急救培训缺乏,掌握急救能力严重不足,参与培训的人员较少。学校可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等,以提高大学生的施救意愿和急救能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旁观者心肺正确率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