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石家庄市城市居民二次供水管理的若干建议

2022-06-30 09:11席振华李文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供水水质

席振华,李文娟

(河北和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 050035)

1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内居民高层建筑居住比例不断攀升,但是市政供水压力一般能供到4~6 层楼,高层用户需要依靠二次供水才能满足水压水量需求。与城市公共供水的集中性不同,二次供水具有很强的分散性,二次供水设施总量大、产权和运维主体多元化,故其管理上也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近年来,由于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运行维护技术水平不高、监管职责不清晰等,造成居民小区内水质污染风险高、治安隐患多等诸多问题[1-2]。居民投诉问题中,80%以上是由二次供水产生。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居民用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二次供水管理迫在眉睫。

2 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二次供水管理和监管依据

政策法规方面,主要依据国家、省和市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2020 年,石家庄市颁布了《石家庄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市级层面具有了二次供水管理专项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方面,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无省市级地方性标准。根据现行规定,石家庄市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维护责任由用户或产权人承担,维护费用按照产权归属由用户和产权人承担;城市管理部门为二次供水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行业管理;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发展和改革、财政、市场监督、城市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司法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二次供水管理的相关工作;公安部门会同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二次供水安全保卫工作。

2.2 设施维护不规范,水质安全隐患高

石家庄市既有二次供水设施皆由开发商或产权单位建设,建设完成后移交物业企业管理维护,少数由原产权单位管理维护。据了解,只有少数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物业企业能够按规定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大多数物业企业受专业化水平、经济原因和服务意识等影响,对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不到位、不规范、不及时,严重影响居民家庭龙头水的水质安全。

2.3 政策措施不足,专业化管理落地难

供水企业具有专业化设施维护和水质检测队伍,具备较高的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水平。为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2015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发布文件,要求各地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但现行法律法规和文件对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建设和维护管理并无强制性要求,用词皆为“鼓励”“可以”。由于既有设施设计不规范、建设质量不高,加上改造费用协调难、运行维护费不明确以及设施产权不清等问题,供水企业对于接收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权并不积极。据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管理维护的小区占比不足1%,尚无主动接收和移交成功案例。

2.4 行业监管执行度不高,监管力度不强

2015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发布文件明晰了二次供水监管职责,但受管理人员惯性思维等影响,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城市供水过程中出现“重”水厂和市政管网、“轻”二次供水现象。石家庄市市政府2020 年颁布《石家庄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明确了二次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二次用水设施维护管理职责,界定了二次供水设施范围,有助于减少权责纠纷。但该办法在推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专业化方面无突破性规定,可执行性不强,在行业监管方面无细节性规定,指导性不强。

2.5 涉及监管部门多,管理质效不高

在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监管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管行业,却管不了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也管不了负责维护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物业企业;住建部门管物业企业和建设审批,却不管二次供水;卫生健康委员会管水质,却管不了问题整改;多部门之间易产生推诿现象,管理衔接和联动性不强,造成二次供水监管质量和效率不高。

2.6 居民参与监督少,龙头水质信任度低

居民住宅业主自主管理意识不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维护情况关注度低,参与设施管理监督也少。由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二次供水水质主动宣传和正面宣传少,加上净水机(器)等商业广告负面的夸大宣传,最终居民对龙头水水质产生不信任、不指望态度。据了解,多数家庭饮用水依靠小区净水机、家用净水器或桶装水供应,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3 二次供水管理经验

3.1 政府推动方面

西安市在二次供水安全监管中,成立了西安市城区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明确各部门和各区政府职责,统筹群众工作和资金筹措,解决老旧小区、三无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问题,同时规定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企业管理,保障二次供水民生工程;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专职管理二次供水,组建专业化监管队伍,解决了二次供水管理人员不足和精力不够的问题[3]。

2014 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试行)》,要求供水企业对新建二次供水设施施工图进行审核验收,通过后接管维护。为推动中心城区和郊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出台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实施意见,要求改造完成后移交供水企业维护,通过统筹市区财政补贴、利用房屋专项维护修基金和市城投公司投资解决改造资金问题,明确二次供水管养经费单独核算,纳入供水成本[4]。

武汉市市政府多年来连续实施二次用水设施维修更新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15 年,颁布了《武汉市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明确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经查验合格后交由供水企业管理。2019 年,出台《武汉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方案》,实施一站式审批,简化前期手续,明确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摊用水问题较突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费用,改造后移交供水企业,并明确将二次供水设施运维管理费用计入供水成本,摊入水价[5]。

3.2 行业监管方面

西安市成立二次供水管理中心专职监管二次供水,“寓监管于服务”,通过宣传培训和技术宣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检查,监督企业规范管理行为。制定《二次供水技术规范》《二次供水蓄水设施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和《二次供水运行维护管理技术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完善监管规则和监管标准。修订《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确定二次供水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以及管理责权,将地方标准主要内容纳入法规条文。建立监管制度,利用《西安市二次供水投诉处理办法》《西安市建设项目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备案办事指南》《西安市建设项目二次供水设施竣工验收备案办事指南》《西安市二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规范监管单位监管行为。

2006 年,天津市颁布《天津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规定新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应在验收合格后将产权移交供水企业进行管理,出台《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天津市叠压供水技术规程》从源头上规范二次供水设施管理。2020 年,出台《天津市二次供水管理规定》明确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应计入供水企业运营成本[6]。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二次供水安全监督检查,并按照“行政区域全覆盖、供水方式全覆盖、建筑类别全覆盖”的“三覆盖”原则开展二次供水水质水样抽检[7]。

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考核办法(试行)》将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督促各地加强监管;出台《江苏省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和运维管理提供依据;印发《江苏省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解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经费问题,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费用纳入供水成本[8]。湖北省出台《湖北省城镇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明确将二次供水的运营成本计入水价[9]。

3.3 管理模式方面

推动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专业化是解决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国内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有4 种。各模式特征特点、运作需求和案例城市,如表1 所示。

表1 二次供水管理模式表

3.4 管理手段方面

二次供水设施庞杂且位置分散,需采取高效的技术手段强化管理效率。其中,信息化已成为二次供水行业管理和监管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供水企业通过探索实践,运行维护管理层面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技术上,已从在线监测、泵站监控和视频监控等简单的远程监控,过渡到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移动App 手段”等技术的综合应用阶段。功能上,已从数据处理和应用功能简单的监控系统过渡到能够实现数据实时监控、预警提醒、运行分析、数据统计、业务处理和移动应用等功能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10-11]。

相较而言,二次供水行业监管信息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西安市2017 年建立了二次供水信息化监管系统,具备检查数据回传、管理预警、隐患评估等监管功能和短信推送服务信息功能。相关学者也对二次供水行业监管信息化进行了研究,如郭晶晶等[12]对信息技术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信息管理、清洗消毒、监督检查、设备准入、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战楠等[13]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过程分级审核及运行维护中的应用,认为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应用有利于破解多部门监管造成的“信息孤岛化”的管理短板。河北省建立了省市级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将二次供水环节的二次供水设施基础信息纳入城市供水基础信息板块,监管作用有限。

4 加强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监管的建议

1)实施设施改造,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出台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资金筹措,组织对全市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二次供水设施问题小区实施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保障二次供水薄弱区域水质安全。

2)联合监督执法,加强行业监督。建立供水主管、卫生健康、质检、公安等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动执法等协同管理机制,加大违法违规惩戒力度,严格处罚未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建设、未按照有关规定管理维护等危害二次供水水质安全行为,督促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建设和管理单位尽职履责。

3)完善政策法规,规范行业管理。修订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明确建设与改造实施单位,明确管理维护模式,明确运行维护费用来源、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编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完善行业管理规则,提高行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4)推动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应设置远控管理平台,提高设施维护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无人泵房、科学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宜搭建二次供水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化和管理联动化。

5)加强宣传公开,提升公众监督水平。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知识,公开二次供水水质信息,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及问题处理处罚情况,全面提高居民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5 结语

本文梳理了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城市的管理和监管经验,提出了从理顺管理体制、严格监督执法、完善政策法规、优化管理手段和发挥公众监督5 个方面加强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管理的建议,以期为提升石家庄市二次供水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供水水质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乡镇尺度下PM2.5时空分布——以石家庄市为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我和我的自行车
我希望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