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习与导入融合的策略

2022-06-30 14:20马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单的指向栏目

马裕

预习课文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阅读习惯之一,温儒敏教授就明确提出先预习再学习课文的主张。导入属于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开始学习的环节,显然也是为整节课或整篇课文的学习服务的。有些教师认为预习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行为,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二者没有关系。实际上,预习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的,导入需要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因此二者之间必然会形成一种互相融合的内在联系。

一、预习单的设计指向

为了使预习具有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对每篇课文设计预习单。预习单的设计重点是解决学生预习做什么的指向性问题,既要避免过于繁杂琐碎又要真正指导学生进入预习并解决问题。这样的预习单可以设置常规栏目和特别关注栏目。

如教学《纸的发明》一课,教师根据课文所在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可以这样设计预习单——常规栏目内容有:一是通过预习,我学会的生字有( ),我学会的词语有( ),我积累的词句有( );二是在预习中,我不懂的词语、句子有( ),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在( );三是通过预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特别关注的栏目安排了两个:一是尝试探索课文中每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二是我发现造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 )。很显然,常规栏目的预习内容是针对三年级学生提出的,指向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强调学有所获;特别关注栏目指向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和初步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这些要求,也是预习的一个侧重点,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不仅仅是读读课文那么简单,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这样的预习单设计,是为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服务的。

二、重视预习结果的运用

依据预习单的指导预习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单就是预习结果的呈现。教师需要对预习结果反馈的学情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起点。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按照预习单要求完成课文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动交流:一是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二是学习别人预习中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三是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是特别关注栏目预习效果的反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预习收获时,重点关注课文中四字词语的学习情况,分两类呈现,一类是体现美的世界,一类是呈现毁灭的结果,由此引发学生注意,根据四字词语的提示,进一步搜集资料,确定具体哪些美的事物在那场劫难中被毁灭了,这样的毁灭带给你什么感受。这样的预习单成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抓手。

三、依据预习设计导入

教学导入是为了一节课的顺利开展,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学习设置的一个话题,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进入课文学习中。由于学生已经按照预习单开展了预习活动,这本身就是课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导入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如教学《牛和鹅》一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单完成的反馈情况,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从预习單中所列的批注方法看,大家平时常用的批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符号进行圈画和标注,二是提出问题,这个又可以称为质疑式批注;今天学习课文《牛和鹅》,我们需要继续学习与质疑式批注相似的新方法,大家肯定注意了课文中出现的五处批注,有没有试着给它起个“XX式”批注呢?这样的导入设计,以“学习批注方法”为核心话题,关注了学生的预习结果,采用渐进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目标,确实有无缝对接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预习课文和新课导入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时努力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单的指向栏目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基层医院ICU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