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路径探索

2022-07-01 18:36刘若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

摘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高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高校师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力量,本文以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全面深入地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探索民族地区高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语言文字事业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学校师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一、学校层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分级教学

学校作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场所,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民族地区高校应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聚焦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力量开展推普攻坚行动;积极申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项目,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支撑力度。民族地区高校应努力尝试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分级教学、专项培训。实现教育结构层次分明,各层次间衔接有序,努力提升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综合能力,为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

(二)加大宣传推广,重视舆论阵地

2020年,国家民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民委及共青团要高度重视网上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特别是“三微一端”的作用。网络媒体平台作为网上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是新时代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空间。高校是社会思潮的传播前沿“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学校除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媒体平台外,还可调查了解学生下载量、使用率高的其他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开发运用,强化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形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拓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空间,形式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三)加强学科建设,利用科技赋能

民族地区高校以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为抓手,推动新文科发展,努力形成深层次的学科交叉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章教育教学内容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主管部门应根据民族高校具体情况实施文科科目设置,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评估评价体系。支持高校加强语言文字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高质量语言文字科研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依法依规表彰奖励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针对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面临的新形势,民族地区高校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语言训练、测试设备和系统,提升语言科技赋能水平,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层面

(一)提升教学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要确保民族地区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国家通用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以及国家通用语言课程教学效果。《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以及高度的教育责任心。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二)紧扣统编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一直是民族地区高校进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紧扣统编版语文教材,深挖教材中的优质素材,将课文中舍生取义的共产党员,为祖国而战的革命先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普通群众,鲜活地呈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课堂上。通过研讨交流、公开课展示等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形成合力,分学段钻研教材,认真汲取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在语文课程中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并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诵读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用心用情地去感染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EE836343-D2B3-4FDB-8024-133F77B7ECC0

(三)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无法准确的发音与表达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着重进行拼音教学,使学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拼音的拼写规则、纠正声调锻炼普通话发音。将“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锻炼口语表达,可选取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APP上的简短新闻类事件,让学生担当三分钟宣讲大使,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扩大学生知识面,将学生从纷杂的网络环境中引导到主流媒体上来。同时课程要注重将语文课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相结合,积极推进知识向升学与就业资质的转化。

其次,随着硬件设施、软件工程的不断完善,网络直播课堂、录播课程、普通话在线练习、线上模拟测试平台等多模态教学模式越来越丰富,教师要不断守正创新,以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善用各类平台,丰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要我学”的思维转变为“我要学”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利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将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如:课本剧表演,视频配音,续写课文等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热情开朗、能歌善舞的个性特点,使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三、学生层面

(一)开展推普活动,鼓励社团组织

1998年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3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学校每年开展“推普周”已经成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平台,在增强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大多数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为满足心理、文化、兴趣、生活等当面需求而自发建立起来具有一定目标的活动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外,还可以自发组织参加辩论社团、配音社团、翻译社团、话剧(课本剧)社团、演讲社团、脱口秀社团、播音主持社团、经典诵读社团等语言类社团。学生自发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实效,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人心,充分发挥语言类社团第二课堂的作用,激发高校师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形成高校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的习惯和风尚。

(二)进行APP推广,提升学习兴趣

手机APP作为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生产物,现已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将在基本普及基础上,进入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在教育对象培养上,还是教育手段应用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都将紧紧跟随新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学习可以借助灵活便携的智能手机,推广《普通话学习》、《畅言普通话》、《普通话测试》、《喜马拉雅FM》等资源丰富的APP,学生利用APP可以灵活控制调整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使学习者最大化的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趣味性、自主性。利用手机APP组建校内学习社区、话题圈子、建立校内组织框架,使用学习竞争功能区块,以班级、团体、个人为单位参与学习排行榜,增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宣传力度,同时增加学习的竞争性与趣味性。

(三)坚持结果导向,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认为,人类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制约着学习活动的发展进程。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原有的知識技能、兴趣、动机、态度和能力等;外部条件是对人产生作用的那些刺激的结构与方式。加涅认为,教育是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合适、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内部条件。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仅能增加师生了解、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也是步入社会、求职就业的基本条件,明确这一目标,发挥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消除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沟通交流障碍,不仅可以积极推进知识向升学与就业资质的转化,还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EB/OL](2021-11-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30/content_5654985.htm.

[2]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N].中国民族报,2020-09-22(2).

[3]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族,2021(8):4-7.

[4]李志忠,任晔.人口流动与新疆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提升[J].语言文字应用,2021(3):69-79.

[5]张鑫,段雪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逻辑[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47-55.

[6]马永全,桑国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使命承载及深化普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1):146-15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昌吉学院院级教研项目资助“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持续提升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1jyyb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2021年度昌吉学院院级教研项目资助(课程思政)“语文教学中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1KCSZ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刘若宜(1992.04.03-),女,汉,山西榆次,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昌吉学院。EE836343-D2B3-4FDB-8024-133F77B7ECC0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