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的机理及提升策略

2022-07-01 02:55陈文波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融合发展

陈文波

摘 要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释放剩余劳动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加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土地的要素资源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完善农民增收相应策略。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融合发展;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0.05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催化生成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等路径实现农民增收。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的内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进程。

1 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机理

1.1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释放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产业链指的是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产业融合使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促进高质量、多功能与多样化产品的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得到提升,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农村产业链延伸可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对农村劳动力的释放有重要意义。1)农村产业链延伸直接产生的就业岗位可以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延伸产业链的产业融合模式中农户与企业、合作社合作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2)农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农村产业融合中可以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释放更多劳动力。例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逐渐成熟之后,相关的服务体系也随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的岗位空缺。

1.2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积极性

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与相关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主体合作形成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

新的主体合作形式参与农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經营主体、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分工协作产生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1)“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保底+分红”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农业生产中,企业则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依托企业庞大的资源平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农户可以每年获得投资回报。2)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与农户以农业市场规则为准,签订农业订单,约定交付日期与交付价格,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3)企业约定将农产品加工销售获得的利润与农户共享,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

1.3 发展多功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多功能的农业形式,其外在表现是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实质上是利用农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功能等与其他产业产生联系,使各行业从外部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使农业生产经营环节更高效、生产规模更加壮大,为城市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场所,为社会稳定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农业多功能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有以下3种:1)发挥农业的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农业,延长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让农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农户不断创造新的收益;2)发挥农业与农村的旅游、文化、生态功能,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3)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渠道为地方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快速通道,培养农村当地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振兴农村经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影响因素

目前,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产业融合发展及有效措施而受益的受众群体比例还不太大,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收的动能不足。

2.1 政策引导与推进措施落后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党和国家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应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1]。但因基层“三农”工作较为复杂,基层政府政策把握不准,在采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上村镇政府思想认识高度还不够,村级组织人员编制少,事务繁杂,无力有序推进。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只是采用乡村干部口头或广播宣传,暂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还处于培育与发展阶段,目前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效果还不明显。

农村实际工作中,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农产品大多采用分散自销的传统方式,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采购也是到村上的农资店自行购买。可见,要达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进而提高经营收益、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2 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不够普及

在农村产业融合政策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加速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融合,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直接促进与催化作用[2]。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工具尚未在广大农村普及,电脑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知识技能方面,农民普遍缺乏上网查找信息所需的技能及相应的网络知识,中老年农民大多使用普通手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大多只是接打电话;2)网上信息量太大、真假难辨,农民一般无法甄别,迅速找到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比较困难。

2.3 农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不规范

目前,农村已形成了农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农田经营已逐渐由传统小规模农户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在现实中,农田流转相关各方信息沟通还有一些问题,土地流转不规范,尤其是小规模零散农田的流转,不少小规模农户之间的转包、互换、出租承包地仅采用口头约定方式,没有签订正式流转合同,因此流转的效力不确定,容易埋下履约上的隐患。有些农户虽然双方自愿签订有书面流转合同,但合同内容存在概念不清、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等问题,由此产生不少土地流转纠纷。

2.4 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不深入

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农村的产业发展。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下,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农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的产业,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仍不大,对于农民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都十分谨镇[3]。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虽按国家政策及总行要求组建了涉农贷款部门,开发了一批涉农贷款品种,但考虑到贷款金额偏小、笔数过多、风控保障措施不足、农民分散不利于贷后管理、行内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大效益低等因素,很多银行原则上不开展此类业务,不发放这类贷款。部分银行只是零散开展一些业务,以应付上级主管银行及监管机构;部分银行批量开展这类涉农贷款业务,贷款利率高,普通农民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未获得金融机构有力支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效果不佳。

3 提升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传统农业的生产格局受到交易主体信息不对等的限制,因此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证市场的核心主体位置,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使企业的产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依照农村的实际来看,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中,要想提升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仅靠农户自己的力量难以达到,应探索并建立农村产业融合环节中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可以从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得到更多利润分配。例如,引入股份合作发展股份制农业合作社,农户以自己拥有的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參与第二、第三产业,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获得二三产业生产的利益。农户、农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企业更应该利用其优势发挥带头作用,打造资源型企业,调整企业战略目标,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应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企业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强与相邻地区的联系,深入研究农业相关技术,实现双赢。

3.2 加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农产品生产出来后,能交换出去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把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到农产品流通中,让互联网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交易费用,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结合农产品品牌来促进产品网上销售,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政府要会同电信部门加大农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电信部门要努力紧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订区别于城市的资费新标准,给农村地区通信、网络更多的资费优惠,智能手机、电脑生产商要推进产品下乡工作,定期组织互联网培训,物流企业要扩大农村业务联络点,做到全覆盖[4]。

加快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结合农村发展重点推进“大数据”产业,积极构建农业数据中心云平台、农产品销售平台,加快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引导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拓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直销渠道,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3 充分发挥土地的要素资源作用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下,要围绕土地这个要素资源落实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1)按国家计划落实农地确权颁证。国家对农地“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对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产生的诸多财产权利的法律保障,对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农民可通过抵押土地承包权获得必要的生产经营资金,增强其增收能力。2)探索建立可行的土地退出机制。相关部门可选择试点地区进行探索,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结合地区实际扩大土地退出试点范围。农民可自愿流转土地给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让农民逐渐转变为股东及合伙人,从而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3)适当增加产业融合项目的土地供给。例如,县级政府要统一规划,以村或组为单位建设环保型的牲畜养殖小区。进区养殖户按规则正常运营,收益一般不会因搬迁受到影响,这样既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牲畜排泄物又可作为有机肥进行综合利用、产生效益,还增加了一定就业机会,促进部分人群就业增收。

3.4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发展农村包容性金融,可优化县域金融机构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面覆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企业主建立密切合作,促进产业链融资模式发展,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平稳有序地进行[5]。坚持会员制、封闭式、民主化的原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步开展有关农民金融互助的试点,大力支持担保机构为农业类的经营提供担保服务,同时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经济资助。

大力提倡并支持在农村实施金融租赁业务,以便提高农村产业的一体化建设,同时加强涉农信用保险合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质押范围。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帮扶力度,从而帮助重点领域成长为农业发展的优势领域,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政府可以设置专门的财政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文耀荣,许忠俊,赖庆奎.广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影响效应研究[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0,32(2):101-108.

[2] 张林,温涛,刘渊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理论机理与实证判定[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5):42-56.

[3] 邹赛,郝华勇.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6):162-172.

[4] 万坚,陈鼎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2012-2019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J].贵州商学院学报,2021,

34(4):11-20.

[5] 吉瑞,陈云桥.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6):167-17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融合发展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