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社交、情感: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

2022-07-01 03:37王晓晨付晓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群仪式群体

王晓晨,付晓娇

(1.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102)

媒介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场景,手机已经从通讯工具逐渐转变成智能助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 亿[1],各类智能手机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伴随人类社会对身心健康的愈发重视,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携且操作简单的运动健身App 应运而生。2019 年8 月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指出要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体育融媒体产品,发挥客户端等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2]。 运动健身App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民众使用需求的增加迅速发展。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在线运动健身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显示,运动健身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应用为行业的升级助力[3]。 2020 年3 月《新冠疫情对生活的影响与启示洞察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运动健身App 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 928 万,同比接近翻倍[4]。

运动健身App 与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生活需求十分契合,吸引大批忠实用户。 这些活跃度较高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兼具多维功能的运动健身网络社群。 单纯地记录运动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健身需求及社交需求,互动成为了此类App 的又一重要功能,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健身社交方式。 而这些网络社群是如何进行互动的? 网络社群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是否有情感流动? 网络社群成员的互动行为是否有稳定规律,形成完整的互动仪式链? 而形成的互动仪式链能否为运动社交媒体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运动健身App Keep的网络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其互动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架构运动健身App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有助于帮助社群成员达成理想的健身交往和情感体验,科学引导运动健身App 虚拟网络社群的健康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下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1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1 理论基础:互动仪式链理论

互动仪式理论的先驱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他认为互动仪式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程序化过程。 将互动仪式理论进一步深化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他以互动仪式为基础和核心正式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 所谓互动仪式链是由无数发生于特定“际遇”中的互动仪式(复数)联结而成的链状结构[5]1。 该理论是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结合,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的链状结构伴随越多人们加入社会交往,互动仪式链便交结为更加宏观的社会结构。 就弥合社会研究领域的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两点之间的鸿沟来看,柯林斯的理论将微观互动仪式之于宏观社会结构所具有的基础建构作用深刻地揭示出来[6]。 互动仪式链包括身体共在的群体聚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相互关注的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等要素[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者们对“身体共在的群体聚集”这一要素有了不同的解读。 汤煜洁[8]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身体共在不再是必要因素,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形成虚拟的身体共在。 媒介发展促进人类表达与交流的科技延伸并成为扩展人类互动本能的新方式。 Keep 作为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依托的社交平台,流量稳固,用户社交及管理机制成熟,且覆盖了移动社交媒体较为全面的社交方式,能够有效保证社群互动行为的有效性和互动情感的体验性。以上因素为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研究运动健身App的互动行为提供了可能。

1.2 文献回顾: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的相关研究

高琳琳[9]提出,2015 年我国网络社群全面进入3.0 时代,社群基于移动互联网,连接人和一切,通过社群间的情感流动形成更多利益共同体。 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具有喜爱健身标签的不同个体,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运动健身App 的网络社群里进行信息分享和传播来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达到了理想的健身效果,又在互动中实现了健身交往并提升了情感价值。 发达的媒介技术和逐渐增强的健身需求为运动健身App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国外此类App 的研究兴起较早,或从帮助用户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和改善体质等作用方面着眼,或从智能手环、体脂秤等技术角度切入。 国内相关研究从关注主题来看,肖玲[10]认为移动健身社群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是基于技术、社会、个体三方面因素,李嘉瑞[11]认为移动健身应用社交化的本质是为运动爱好者搭建了新型的社交关系链;从研究视角来看,晋钰佳[12]从传播学视角分析运动App 对户外跑步群体的传播效果;罗泽斌[13]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体育类App 的用户群体特征。 综上所述,运动健身App的用户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与其他社群成员分享健身成果,讨论热点话题,提高健身效率;另一方面,从情感需求的角度来看,相比于一个人孤独地跑步,用户更容易在这类App 的社群互动中感受快乐,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达成情感的同频共振。 上述在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中的互动行为是本研究要讨论的重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Keep 是目前中国用户规模最大且极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运动科技平台。 Keep 自2015 年2 月上线,就自我定义为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健身工具。除了官方主导以及专业人士推出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内容,Keep 更加鼓励用户在社群中创造出优质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提升互动效果,增加用户粘性。 Keep App 菜单提供专门的社区板块供用户进行围观、讨论等互动,笔者参与到所选取社群的日常活动,以社群围观人数、发布动态等活跃度指标为样本标准进行立意抽样,最终确立5 个代表性网络社群(表1)作为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对象,分别是2 个围观人数超300 万的社群“如何有效消灭小肚子”“我的蜕变故事”、2个动态讨论超100 万的社群“我的健身日常”“坚持Keep 的那些天”和1 个21.8 万人围观的健身明星主导社群“今天也是帕梅拉女孩”。

表1 Keep 代表性网络社群Table 1 Keep representative network community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民族志最早应用于人类学对研究对象的田野调查,通常探究研究对象如何行动、交互和建构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崭新的社会活动空间使得更多的研究深入到互联网的虚拟田野中[14]。 在线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通常会通过参与式观察将线上社群的在线文本和对社群成员的访谈作为研究载体。 网络民族志从进行线上观察到确定访谈对象并完成访谈,共持续1 年(2019 年12 月到2020 年11 月)。 笔者在进行参与式观察时,首先注册了Keep 账号,成为以上5 个社群的成员,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社群的各种健身社交中去,一方面观察用户的互动行为,另一方面观察Keep 官方对用户引导性的社交行为,并且通过参与社群惯例活动、学习社群特有规范、体验社群建构的意义过程来实现研究目的。 首先,观察群内的互动内容及关注对象,对社群内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KOL(Key Opinion Leader)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进行记录,形成田野观察文本。 其次,采用访谈的形式与Keep 社群重度社交用户进行交流,获取一手资料。 为了保证访谈法的科学有效,利用Keep 相关的微信群、QQ 群等社群平台,在每天都会进行打卡互动的社群成员中抽取20名用户(表2)。 随后利用电话、微信、QQ 等方式对该部分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半结构化咨询访谈,并根据研究实际需要,对访谈对象进行补充采访。 访谈平均时长为43 分钟,其中最长访谈进行了90 分钟。 平均每次访谈形成的提纲文本字数在3 500 ~4 000 之间,访谈文本将近8 万字。 对田野观察文本与访谈文本内容进行编码,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文本主题。

表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 object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促进信息生产和交流形式转变,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互动行为愈发深入,就形成了长期且稳定的互动仪式。以下将应用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的关注焦点、情感共享和产出结果3 方面挖掘Keep 社群互动行为的建构过程。

3.1 健身成为互动的关注焦点,凸显运动健身App的实用功能

社群成员之间相互关注的焦点是互动行为的重要一环。 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成员的注意力共同集中在关注的内容或对象上,并在互动中相互分享该焦点,从而凸显运动健身App 提供专业健身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实用功能。

3.1.1 健身信息成为互动内容的关注焦点 由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互联网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焦点的趣缘群体。 在Keep 社群中,社群成员都是以对健身相关信息的共同关注为焦点聚集起来的,因此从互动的内容上来看,“健身”永远都是社群成员互动的关注焦点。 从访谈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使用Keep 的过程中,大多数用户都会围绕“健身”进行互动。 编号1:“我使用Keep主要是为了学习一些健身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我每周都会发布一次身材照来记录自己运动的变化,激励自己。”编号4:“我用Keep 主要是为了减肥、减重、减脂,互动主要是在上单车直播课的时候与教练的互动。”通过对5 个社群的参与式观察,发现Keep社群用户无论自己发布动态还是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都是围绕着减脂、练腿、练背、减肥、晨跑等一系列“健身”内容展开。

3.1.2 KOL 和普通用户均是互动过程的关注对象

健身爱好者局限于传统健身活动缺乏平台而进行交流沟通,没有形成稳定的线下健身社群。 Keep 社群成员虽不认识彼此,却能因为相同的健身目标参与同一个训练日程,在同一个话题或活动下进行交流讨论,而引导社群成员参与互动的个体或群体也是互动过程中相互关注的焦点。

首先,KOL 在互动的过程中处于互动仪式的中心地位。 KOL 即关键意见领袖,是特定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 KOL 逐渐娱乐化和职业化,成为社群内话题的引导者和社群成员的关注对象。 在研究主要观察的“今天也是帕梅拉女孩”社群中,帕梅拉就是明显的KOL。 这位知名的德国健身博主依靠较强的专业健身知识和姣好的面容身材成为互动过程的关注对象,在入驻Keep 的3 个月内,就已经收获了134.4 万粉丝,发布的内容得到了7.9 万点赞,而话题挑战也已获得了21.2 万人围观,发布的15 条课程动态总计约有1 875 人练习过。 在Keep 社群中,KOL 起到的是一个领导者或者是偶像的作用,用户与KOL 的互动主要体现在KOL 对于普通用户的引导。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普通用户认为可以从KOL 身上学习到专业的健身知识,也可以得到一些健身方面的指导。 如编号17:“我在Keep 上关注了ID 名为‘八一师傅’的博主,他是减脂方面的专家,他的教学视频里面没有废话,干货特别多,最重要的是别人提问的每个问题他都会回复,能学到很多健身的知识。”

其次,普通用户之间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焦点。 在互联网社会中,信息的传播由单向转向多向,信息的流通形成了互动,网络平台就是一个双人甚至多人的互动平台[15]。 在用户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健身经验的分享,用户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真实的成功或失败的健身经历,可以激起其他有相同经历用户的情感共鸣,它可以促进用户间的互动。 通过参与式观察,在围观人数有304.9万的“我的蜕变故事”社群中,随机抽取ID 为“爱健身的煜妹”所发布的“如何两个月练出马甲线”动态。 这条动态是用户为了在两个月内练出马甲线所积累的饮食与训练经验,在2 个月内这条动态收获了4 661 个点赞、2 435 条评论以及5 313 个收藏。在评论区可以看到,用户们纷纷分享自己练马甲线的健身经验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原作者回复提问之外又会有新的用户进行答疑,如此循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互动,这样在评论区进行互动的社群成员中疑问得到了解答、经验得到了传授,每一个社群成员都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和认同。

3.2 情感贯穿互动、共享全过程,提升运动健身App 的情感体验

在社群成员的互动过程中,情感既是互动仪式链的核心要素,又是其结果。 运动健身App 社群成员的主动参与、自愿分享等行为会逐渐产生情感刺激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情绪[5]58,并且这种情感贯穿互动共享全过程,从而提升运动健身App 的情感体验。

3.2.1 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健身互动的情感初建

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Keep 社群成员因为自身需求使用Keep 并在社群中进行互动。 自身需求是互动行为的起点,Keep 社群用户的需求大致分为实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1)实用需求是最重要的需求。 为了提高身体素质,成员才会使用App 并进行线下身体训练和线上社群交流,在社群内发布动态来记录健身数据,直观训练情况,调整训练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 在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赞同这一观点,如编号13:“因为这个软件提供我需要的课程,直接观看视频上课就可以了。”2)社交需求是社群成员使用Keep 进行互动的又一重要原因。 健身是一个非常考验毅力的体育项目,随着网络社群中点赞、评论、直播等社交方式的多样化,Keep 成立早期的“健身+社交”的属性也体现得愈发明显,分散在线下的健身个体在线上社群交流健身心得并结交朋友,满足了用户获取相同感受的情感需求。 3)健身个体身心的自我实现是促进互动行为的必要因素。 伴随线上社群UGC 逐渐增多,普通用户通过发布动态表达自我并展现自我,主要体现在用户晒出自己的健身成果,包括身材照片、运动记录、训练奖品等;另外,当用户在社群中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有了支持和鼓励的用户,会更加满足社群成员自我实现感。 如受访者编号12:“我是这个圈子里第一个超过15 级的,而且我现在的经验等级是满级,还有我自己的粉丝群,大家经常在群里聊聊天,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以上3 类用户的自身需求促使健身互动行为情感初步建立。

3.2.2 短期的情感刺激引发健身互动的情感共振Keep 社群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寻找到了共同关注的焦点,他们亦或有着共同的健身目的、喜欢同一个健身明星甚至只是对同一个动态感兴趣,这使得持有相近兴趣的社群成员通过互动交流找到了群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互动。 当寻找到了共同关注的焦点后,就会激发社群成员对互动的热情;当越来越多的社群成员愿意在社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这种情感上的刺激就催生了群体的兴奋。 社群成员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断接收别人的意见与看法,进而加剧了情感的流动与转换,使得个体间的观点越来越相似。 勒庞[15]指出,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向到同一个地方,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而在这种“沉默的螺旋”的影响之下,不同的声音将会被排除在群体之外,而留在群体中的成员将会越来越团结,一致排外。 从受访者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互动可以推动社群成员达到较高的热情,产生情感的刺激。 如编号5:“在社群最开始也就是点点赞,但后来看到那么多人都会记录自己的运动生活,自己也想试一试,后来有别人点赞、评论我的动态就特别高兴,好像自己认真生活被别人认可了一样,我也就养成了在Keep 上记录生活的习惯了。”

3.2.3 长期的健身互动转化为集体兴奋的情感能量 情感能量并非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这种情感是长期的情感体验的积累。 柯林斯认为各种短期情感体验都是长期情感能量的构成。 短期的情感刺激可以转化成长期的情感能量,但这种转化是需要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引发情感的共鸣、达到集体的兴奋所产生的稳定情感。 在Keep 社群中,社群成员也在不断互动、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 社群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短期的情感刺激,形成一种群体的团结感,获得情感上的反馈,这就形成了互动的短期效应。 而当一个成功的互动仪式链出现之后,前期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会再次转化成新一轮的互动要素,引发新的情感刺激,由此产生了新一轮的互动仪式,这就形成了互动的长期效应。 这就是简单的互动仪式转变成互动仪式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就是长期的情感能量。

3.3 健身互动产出促成集体兴奋,共建运动健身App 的社交高潮

3.3.1 个体情感能量持续驱动健身互动行为 情感因素伴随着互动仪式的开始,积攒的情感能量又是互动仪式的输出结果。 “喜怒哀乐”等情感作为一种体验是短暂的,但当社群成员在互动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彼此的活动,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达到了情感上的集体兴奋后,社群成员就会产生一种在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个体情感能量。 所以Keep 的社群成员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运动刺激、被赞同的喜悦等情绪,而是通过情感刺激后获得的愿意持续参与社群互动的动力而寻求更多同类健身内容进行互动,并且会持续这种互动行为。 当Keep 社群成员发布动态后,其他的用户支持赞同这条动态并在评论区进行互动,这时这名成员会产生喜悦激动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促进社群成员对其他用户甚至社群平台产生一种情感体验,从而保证在这次的互动结束后还愿意持续地参与社群内的互动,以达到较高的情感能量。 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可以在Keep 社群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如编号9:“我经常会向别人讨教一些经验,大多时候都有人回复我。 我就有一种被陌生人帮助的感觉,挺温暖的。”

3.3.2 身份和意义标签成为公认的群体符号 社群互动可以衍生出群体符号。 在Keep 社群的互动仪式中,符号可以是来源于社群成员所关注的任何一种东西,它可以是一个话题挑战、一个明星,甚至是一个流行的梗,都可以成为一种符号来代表群体,甚至可以加强群体的团结感,帮助完成互动仪式。Keep 社群成员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符号”,这个共同的名字是“Keeper”,一方面是Keep 的使用者,这是对社群的一种认同与归属;另一方面则是代表了一种坚持不懈、永远热爱运动的决心,表达了他们对待高度自律、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在社区中搜索“Keeper”发现,多数社群成员都称呼自己为Keeper,也认证一起坚持运动的其他成员为Keeper。Keep 官方也发起了“Hey,Keeper”等线下跑步活动,这些有意识引导也会加强社群成员对Keeper 的归属感。 除了身份符号外,Keep 平台也针对用户不同的健身需求设置了不同的意义符号。 在课程的主页,一共设置了6 类,之下还设置了54 个细化的标签供用户选择。 当用户选择一个标签后,下方就会出现相应的课程,比如勾选了减脂后,下面就会出现“零基础减脂·全身激活”“跳绳HIIT”“热汗瑜伽·全身燃脂进阶”等课程。 对于选择课程的社群成员来说,课程的标签就代表了这一群体的符号。 此外,在Keep 网络社群中,无论是一个slogan、一条话题、一个明星,甚至是一个词、一个ID,只要社群成员能够对这个标志产生情感共鸣,对这个群体身份产生认同感,那这就能够形成一种代表群体的符号,从而促进群体的团结。

3.3.3 健身互动激发群体团结 群体团结是一种成员身份的感觉,尽管在互动初期所出现的情感是短暂的,但这种成员的身份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情感。 人们因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形成的群体聚集,经过很长时间的持续互动,是互动仪式的一种结果。经过互动仪式的作用,社群成员对群体拥有了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产生了长期的情感依恋,群体团结就此出现。 Keep 网络社群是给用户提供情感交流的场所,把本来完全陌生的不同个体因为对健身的爱好而聚集到一起,当彼此之间出现了关注的焦点时,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愿参与集体活动并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而形成群体团结。 从受访者的回答可以得出,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群体的团结。 如编号9:“如果我想运动的话,我就会下意识地打开Keep,有时候就算不运动,我也会点开Keep看看别人是怎么吃的,别人是怎么练的,可能就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吧。”编号7:“我就只用Keep 这一个健身软件,因为我觉得课程种类很多,上课的人也很多,经常跟他们闲聊,也不一定聊有用的东西,随便发个哈哈哈哈,冒出来几个流行梗都还挺有趣的。”编号11:“因为一直在这记录,它是有一个累计的内容,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总跑量、平均速度都可以在这上面显示,都积累这么久了,也包括各种等级徽章,那我就很难再去换别的软件了。”

3.3.4 社群成员形成公认的行为规范 柯林斯认为,共同的道德感是指社群成员在互动过程中自愿维护群体中的正义感,尊重群体符号,防止受到违背者的侵害[5]124。 在获得成员的身份后,群体的团结感就形成了,群体团结的结果就是有了统一的“正义感”。 所谓正义感就是在社群中有了公认的规则,大家愿意努力遵守并维护规则,这种团结会让个体与群体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当违反规则的成员出现时,有较强的群体团结的成员就会站出来谴责这种行为,维护群体中公认的规则,以保证群体的团结。 由于Keep 准入门槛较低,社群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互动过程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当出现一些违背了群体规则的用户时,对集体有着强烈认同感的成员就会为了维护秩序而对这些内容表示谴责。 在访谈中,许多受访者也都对这样的发言持否定的态度。 如编号6:“经常有啊,有些人就是比较无脑吧,有一次上课评论一个恶臭男喷老师的长相,真的是引起全员愤怒了,下面就全是骂他的,我这个人不怎么会骂人,就把所有骂他的和鼓励老师的评论都点了一遍赞,觉得贼解气。”编号8:“我举报过一个卖减肥药的,健身本来就挺难坚持的,看到这种减肥药就会有很多人被骗,评论区居然还真有人信,不过还是质疑的人比较多,我就随手一个举报造福大家。”由此可见,社群成员对违反群体规范的用户采取抵制的态度,无论是评论还是举报,都能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个群体的维护。 也正是通过这些成员的维护,加深了成员对个人以及群体的认同,从而加深群体团结。

3.4 Kee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

互动仪式链理论为Keep 的网络社群互动行为提供了一个研究模型。 在Keep 网络社群平台中,社群成员通过注册账号设置一个虚拟的身份,可以利用“虚拟身份”实现身体的“虚拟共在”进行互动;Keep 是一个专注于健身的App,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社交的群体都是因为对健身的共同兴趣而形成的趣缘群体,兴趣爱好可以帮助社群成员区分同类或局外人;Keep 的社群成员会因为对一个课程话题、一个明星等的共同关注内容和对象相聚在一起,这时互动仪式正式启动。 情感是虚拟社群得以维系的关键因素,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在互动初期,社群成员间的互动使得成员获得了短暂的情感刺激,而随着互动的深入,他们也更加愿意把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出来的情感分享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中。 在社群中,成员彼此之间释放情绪,分享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共享的方式促进了情绪的互动与反馈,由此产生了长期且稳定的情感能量。 这些情感能量会成为群体成员聚集的持续驱动力,通过对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达到群体间的团结,也生成了以Keeper 为主导兼具其他标签的群体符号以及社群内健身行为标准和对公认秩序的维护等共同标准,从而达到集体兴奋,上述过程即是Kee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IR)模型(图1)。 在Keep 网络社群互动仪式链的形成过程中,健身需求是用户使用App 并进入社群的先决条件,健身社交是社群成员在社群内的主要互动方式,情感体验是促成互动仪式形成的最终表现。 因此,健身、社交和情感是运动健身Keep 互动仪式链的3 个重要因素。

图1 Kee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IR)模型Figure 1 Interaction ritual (IR) model of keep network community

通过各互动要素的有效整合,互动仪式会给社群成员带来情感能量,这时社群成员就会拥有一种对群体的认同感,但仅仅经历了一次互动仪式所得到的情感体验往往都是激烈而短暂的。 当有新的互动仪式出现时,原来的短暂情感体验便能再一次被召唤,通过新一轮的互动仪式形成新的情感能量以及代表群体的符号,逐渐形成不断循环的互动仪式链(图2)。

图2 Kee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IRs)模型Figure 2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IRs) model of keep network community

当Keep 网络社群成员A、B 在拥有自身的情感能量(EE1)与符号储备(符号1)的条件下相遇,通过社群内的互动仪式(IR1)形成新的情感能量(EE2)和符号储备(符号2)。 当成员A、B 遇到成员C、D时,利用现有的情感能量以及符号形成新一轮的互动仪式(IR2、IR3),如此不断地往复循环,最终就会形成互动仪式链(IRs)。

4 结语

Keep 作为一款具有较强社交功能的运动健身App,其社群成员在满足实用、社交需求的同时,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又一重要功能,在互动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健身社交方式。 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描绘了Keep 网络社群的互动模型,发现社群成员通过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及情感的共享引发了集体的兴奋,最终形成了情感能量、群体团结、群体符号以及公认的行为规范,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新一轮的互动仪式,以及独具特色和多维功能的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的互动仪式链。 总体而言,社群成员通过在运动健身网络社群中的互动,一方面形成了比传统健身方式更加强烈的健身热情,有助于达成理想的健身效果;另一方面健身交往的方式也被拓宽,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但健身社交依附的网络环境和使用平台催生了一些劣质内容,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大数据的监管以及用户素养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引导运动健身App 网络社群互动行为的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健身网络生态,是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社群仪式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仪式感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仪式感重要吗?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