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脑瘤图像分割方法

2022-07-01 02:25方新林方艳红王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模态特征图像

方新林,方艳红,王迪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前言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始于大脑或脊柱的胶质细胞肿瘤,该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具有不同层度的侵袭性,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对胶质瘤的精准分割方法的研究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医学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半自动或全自动地勾画出感兴趣的解剖结构,如肿瘤、器官、组织等,在临床中有很多应用,如放射学分析、治疗计划、生存分析等[1-2]。目前,医学图像分割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数年中,已经提出了数千种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用于不同医学图像中的各种器官和病变。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诊断、检测和治疗所必须的。但由于目标组织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领域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医学图像分析的主要方法包含计算机断层扫描[3](Computed Tomography, CT)、核磁共振成像[4](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阳电子发射断层扫描[5](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单幅图像相比,多模态图像有助于从不同视图中提取特征,并带来互补信息,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数据表示。多模态图像分割通过融合多个信息来提高分割效果,因其可以提供多个目标肿瘤信息,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分割结果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该方法在近年来已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随着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深度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性和泛化性不仅对如分类、检测和分割等基础的机器视觉任务提供了更先进的学习手段,还为多模态医学图像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U-Net[6]提出一种具有跳跃连接的对称结构来提高图像细节特征的保留,成为大部分医学图像分割任务的主流框架,基于U-Net的变体工作[7-8]进一步提高了分割性能,但其卷积运算的局限性导致其对语义信息的密集预测受到了限制[9-10];工作建立学习规则对CNN预测肿瘤点的概率进行再判断,虽然分割精度有所提升,但所提算法缺少深度学习的自主性[11]。上述工作均缺少对多模态特征的结合,会导致脑瘤图像的不完整分割,并且早期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12],大部分侧重于后续的复杂分割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没有考虑不同模态间的关系,同时也没有分析如何融合不同特征信息来提高分割性能,因此在多模态融合中引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使每个模态间的互补信息得以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深度学习和多模态融合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多模态脑瘤图像分割模型,来实现多模态神经胶质瘤分割任务。

1 多模态医学图像分割相关理论

1.1 医学图像分割

自U-Net 图像分割方法于2015年出现以来,针对各种分割任务,有许多基于U-Net改进的医学图像新分割方法被提出[13-14]。该类方法对单模态数据来说非常友好,能同时获取低级语义信息和高级语义信息,且分割准确率高、速度快。对于输入有多种模态的情况下,该类方法虽然可以对各个模态特征进行有效提取,但却难以做到去冗余的同时并保留各个模态的突出特征。因此,本文在保留特征提取的主干网络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多模态融合特征映射的网络模型,达到有效去除各个模态之间的冗余信息,保留其互补特征的效果。

1.2 孪生网络

目前针对多模态输入图像的主流特征提取过程都是直接将输入数据按照通道叠加的方式送入特征提取网络Backbone(如VGG[15]、ResNet[16]),对输出的特征映射赋予相同的权值进行融合或其它操作。本文利用孪生网络对不同模态的图像数据进行联合学习。它的目的是从基于模型的角度发现不同模态之间的共性,它们的信息可以通过反向传播合并到模型参数中,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共同学习的层次特征被反馈给后续的融合网络部分。由于孪生网络的共享权值特性,分别提取多模态特征的同时,有效减小模型参数量。

1.3 多模态融合

之所以要对不同模态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17],是因为不同模态的表现方式不一样,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所以存在一些交叉(信息冗余)、互补(比单模态特征更优秀)的现象,甚至模态间可能还存在多种不同的信息交互,如果能合理处理多模态信息,就能得到丰富的特征信息,概括来说多模态的显著特点是冗余性和互补性。

对于经典的基于CNN的多模态视觉融合算法来说,当融合特征来自于某一深度层时,可以根据融合特征所处深度的不同分为4种融合方式,分别为低级融合、中级融合、高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18-19]。图1为不同级别融合方式的示意图。

图1 不同融合方式Figure 1 Different fusion methods

对多模态图像来说,不同空间位置和通道的特征对图像中的目标区域或背景区域有着不同的响应映射[20]。将所有空间位置或者通道都平等考虑,会导致次优结果[21]。鉴于跳层结构的多层次和多尺度特征的融合能力,可以将其引入到多模态图像检测算法中。利用其多层次的特点,灵活连接图像的高层特征和低层特征,并通过跳层结构的多尺度融合能力,将浅层网络的细节特征和深层网络的语义特征充分结合。因此,不同于上述几种经典融合方式,本文提出一种先层间再跨层融合的机制,对感兴趣目标有较高映射的空间位置或通道所占权重进行灵活分配。本文融合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本文融合策略Figure 2 The proposed fusion strategy

2 多模态融合的脑瘤图像分割方法

2.1 问题描述

本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割多模态神经胶质瘤的模型,该模型在分别提取各模态特征的同时,还能实现跨模态特征融合。本文基于BraTS2019数据集[22]构建了训练集和测试集,由于存在多模态数据,因此每个样本由4个单通道模态数据加上对应的真值图像组成。两个集合中的样本组不存在重复,本文分割类别有3类,3类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模态图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每类的真值图像,训练目标为最小化且收敛的像素级交叉熵损失。通过训练获得的网络分割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多模态肿瘤分割性能,评估标准包括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阳性预测率(Positive Prediction Value, PPV)、灵敏度(Sensitivity,SE)、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

2.2 网络框架

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它采用经典的编解码器网络架构[23-24],利用孪生网络对多模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的特点是由于孪生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权值是共享的,因此针对多模态输入数据可以实现跨模态知识共享的同时能极大地降低网络模型的参数量。

图3 网络总体架构Figure 3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network

其中编码器部分将输入的两个模态3t、flair 图像进行逐级特征提取,提取出来的特征图通过FF 融合模块进行级间融合。解码器部分通过密集连接策略进行二次融合和上采样。最后通过1*1 的卷积生成预测分割图,该预测图由真值图(GT)进行监督。

2.3 融合策略

鉴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精髓在于保留共性特征的同时要强调互补特征[21]。因此,本文在融合策略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提取的同级特征基础上进行完全融合,以达到留互补、去冗余特征的效果;第二步在解码器部分进行上下级跳跃连接,连接方式采用Dense-Net[23]中提到的密集连接方式,用以将不同尺度特征图的低级细节与高级语义结合起来,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融合策略。

2.3.1 级间融合该阶段融合操作在图3中的FF模块中进行,主干网络提取特征的5个层级中每个层级都进行融合。融合的操作如图4所示,C1表示输入的3t模态经Res1 生成的特征映射,C1'表示flair 模态经Res1 生成的特征映射。该融合过程的操作如下所示:

图4 级间融合Figure 4 Interstage fusion

其中,“⊕”表示元素相加,强调特征互补,“⊗”表示元素相乘,强调特征共性。这两种运算性质在跨膜态融合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理,两种模态经主干网络后续生成的特征映射图分别为C2、C2',C3、C3',C4、C4',C5、C5',并和上述融合过程一样最终生成FM2、FM3、FM4、FM5。

2.3.2 跳跃连接卷积网络如果在靠近输入的层和靠近输出的层之间包含较短的连接,就可以更深入、更准确、更有效地进行训练。Huang等[23]在此理论上提出密集卷积网络(DenseNet),该网络以前馈的方式将每一层连接到其他每一层。对于每一个层,它之前层的所有feature-map 被用作为输入,它本身的feature-map 被用作它所有后续层的输入。由于图像数据通常具有尺度自相似性,该网络在不同深度的连接层实际上同时包含和使用了不同尺度的图像信息。因此,在低级特征和高级特征融合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DenseNet 具有几个令人着迷的优势:减轻梯度消失问题,增强特征传播,强调特征重用,同时由于瓶颈层的1*1 卷积,有效减小了参数数量。

本文参考UNet++[25]在UNet 的基础上改进的策略,在网络解码器部分引入DenseNet思想,通过将来自不同尺度特征图的低级细节与高级语义结合起来,完成跳级融合图像特征。解码器部分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解码器部分结构图Figure 5 Framework of decoder

2.4 损失函数

由于本文的融合过程涉及到级间融合以及跳跃连接两部分,因此,本文训练的损失函数为混合损失函数。如图5所示,以解码器最终预测分割图和GT的监督为主,记为Lfinal,最高级融合结果图FM5 与下采样的GT 监督为辅,记为Lfm5。共同组成的混合损失函数为:

其中,λ 用于平衡两个损失之间的权重关系,同时两个损失函数均使用语义分割领域广泛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其中,i表示像素索引,G表示来自GT 图像的监督,S表示预测图。

3 实验与结果分析

3.1 数据集

本文采用BraTS2019数据集,包含高级神经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和低级神经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两类。每例病人包含flair、f1、f1ce、f2 共4 个模态的三维MR 图像及其对应的GT 掩膜图像,每张图像的分辨率为155×240。上述4 个模态,也叫4 种不同MR 序列。其中flair 序列是MR 的一种常用的序列,全称是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也称为水抑制成像技术。在该序列上,脑脊液呈现低信号(暗一些),实质性病灶和含有结合水的病灶显示为明显的高信号(亮一些)。t1、t2 是由于测量电磁波的物理量不同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序列,通过t1图像可以看出各种断层解剖图;t2信号伴随着水含量的变化,反映出病灶周围的水肿区域,所以通过t2图像可以看出病变区域;通过t1ce序列可以看出血液饱和程度。

BraTS2019 数据集包括来自BraTS2013 的20 个病例、来自CBICA的120个病例、来自TCIA的102个病例以及来自TMC 的8 个病例。其中BraTS2013 的图像和标签由专业临床医生进行手动标注;TCIA 数据集由专业医生进行放射学评估。这些图像和对应的标签已被各自领域的专家所认可。

本文将上述BraTS2019 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由BraTS2013和CBICA的140个病例数据组成,预处理且经挑选后的二维序列切片总计共15 325 张,整合模态后共3 065 组;测试集由TCIA 和TMC 的110 个病例数据组成,预处理且经挑选后的二维序列切片总计共7 165 张,整合模态后共1 433组。

3.2 预处理

(1)二维切片:BraTS2019 数据集官方以.nii格式的三维数据给出,首先对三维MR 数据进行二位切片,每个病例以冠状方向切割可以获得155张分辨率为155×240 的单通道切片。原始4 种模态序列图片和GT掩膜切片如图6a所示。

(2)整合模态:通过第3.1 节对4种不同序列图像的功能描述,本文将t1、t2、t1ce 3 种序列通过通道叠加变为三通道图像,作为孪生网络主路特征提取的对象,叫作3t 模态;flair 序列单独作为孪生网络支路特征提取的对象,以此减少网络模型参数和降低网络模型复杂度。整合之后的双模态如图6b所示。

(3)标签分类:图6d给出了每组切片对应病变区域的3 类标签,分别是为浮肿区域(Peritumoral Edema, ED)、增强肿瘤区域(Enhancing Tumor, ET)、坏疽(Tumor Center,TC)。本文参考MICCAI 的分割任务,将上述标签合并为3 个嵌套的子区域分别为WT、ET、TC,其中WT=ED+ET+TC,处理前后标签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标签分离后的GT 图像如图6c所示。

表1 3类标签包含的病变区域Table 1 Diseased area contained in 3 types of labels

图6 图像数据处理与分割结果Figure 6 Image data processing and segmentation results

(4)裁剪:由于二维切片中含有大量对分割结果不产生影响的黑色背景区域,因此对每个病例的序列切片进行裁剪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扩大肿瘤区域占比,减少不必要的卷积操作。各模态数据通过遍历每个病例的上下左右边界最大值进行裁剪,最后统一Resize 成320×320 的大小,Resize 过程采用双线性插值。测试过程的预测结果会映射回原始输入图像的大小,便于肉眼观察其与GT之间的差异。

(5)Z-score 标准化:由于神经网络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学习数据分布,所以最后对上述裁剪好的图像进行Z-score 标准化处理,主要目的就是将不同量级的数据统一转化为同一个量级,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同时可以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加快网络收敛。

3.3 评价指标

为了定量评估WDNET模型的肿瘤分割性能,本文采用医学图像分割常用的5 个指标进行度量。涉及相关指标计算的有以下几个参数:TP(True Positive):真阳性,指预测结果是TRUE,且GT 也是TRUE 的像素数量;TN(True Negative):真阴性,表示预测结果是FALSE,且GT 也是FALSE 的像素数量;FN(False Negative):表示预测结果是FALSE,但GT是TRUE 的像素数量;FP(False Positive):表示预测结果是TRUE,但GT是FALSE的像素数量。

(1)Dice 系数,它是一种集合相似度度量函数,通常用于计算两个样本的相似度值,其值范围为[0,1],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PPV,即准确率,指在所有样本的预测结果中,所有阳性样本中真阳性所占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3)SE,即灵敏度,指在所有阳性样例中被预测出为真阳性的样例所占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4)mIOU,即平均交并比,它是语义分割的标准度量,用于计算所有样本预测值和真实值GT 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之比的平均值:

(5)HD,即豪斯多夫距离,它是描述两组点集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两个点集之间距离的一种定义形式:假设有两组集合A={a1,…,ap},B={b1,…,bq},则这两个点集合之间的豪斯多夫距离定义为:

其中,

其中,‖ · ‖为点集A和B点集间的距离范式。式(8)称为双向豪斯多夫距离,是最基本形式,式(9)和式(10)分别指从A到B和从B到A的单向豪斯多夫距离。可以看出,双向豪斯多夫距离H(A,B)是单向距离h(A,B)和h(B,A)两者中的较大者,它度量了两个点集间的最大不匹配程度。本文统一采用双向豪斯多夫距离作为评价指标。

3.4 实验结果

3.4.1 实验配置及参数设置本实验运行的硬件平台配置为处理器Intel(R) Core(TM) i7-9700 CPU @3.00 GHz,内存RAM为16 GB,GPU为NVDIA GeForce RTX 2080 Ti,显存为11 GB,系统环境为Windows 10。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为 Spyder4.2.3,搭载 Python3.8.0+Pytorch1.8.0+torchvision0.9.0+cuda10.2。训练过程采用Adam优化器作参数优化,初始学习率设置为0.00005,权重衰减设置为0.0005,动量momentum 设置为0.99,batch_size 设置为1,训练次数epoch 为100。3 种标签的分割任务训练loss 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均在epoch=30左右开始收敛。

图7 3类标签训练损失曲线Figure 7 Training loss curves of 3 types of labels

3.4.2 本文分割效果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脑瘤图像分割网络模型的性能,利用TCIA 和TMC 两个数据集组成的1 433组测试集对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测试。预测结果如图6e 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预测的各类分割结果(图6e)与GT(图6c)图像比较接近。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在多模态脑瘤图像分割任务上具有先进性,对比试验采用当前的两个SOTA 算法U-Net 和PA-Net。在使用相同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的基础上,用相同的测试集对3种模型进行平行测试,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WT标签分割任务为例,3 种网络的WT 分割结果和GT 图像的对比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算法分割结果对比Figure 8 Comparison of segment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第1、2 列分别是输入模型的两种模态3t 和flair图像,第3 列是真值GT 图像,第4 列是U-Net 分割结果,第5 列是PA-Net 分割结果,第6 列是本文方法的分割结果。由第3行案例可以看出,PA-Net模型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而U-Net难以将目标区域内部的背景与目标区分开来,而本文方法预测的分割结果与金标准比较相似。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U-Net 没有利用残差模块,卷积特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传递,因此特征利用率较低。而PA-Net 虽然引入FPN并且添加了路径增强模块,能有效融合低级特征与高级特征,但是对于多模态通道特征仍然没有做到去冗余、留互补。相对而言,本文方法在多模态脑瘤MR 图像分割任务上解决了其他算法的过分割和欠分割问题,对目标肿瘤区域可以进行相对准确的分割。通过定量计算预测样本与对应GT 之间的差异,得到3种模型在各类分割任务的平均分割精度指标,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分割结果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model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s

由表2可以看出,3种分割任务中WT的分割精度相对ET和TC来说更高,原因可能是增强瘤区域的结构分布较为杂乱,导致肿瘤核心及其外围增强肿瘤相对水肿区域更加难以区分。另外,除了U-Net在WT分割任务中的SE指标值最高外,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指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这说明本文方法在多模态脑瘤图像分割任务中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本文方法的网络模型采用了分路特征提取以及繁复的跨级特征融合等措施,导致网络模型体量相对其它两种模型来说较大,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参数高达1.2亿,大小为490 M,在第3.4.1节的实验配置中推理速度为17 FPS,说明该方法在占用更多硬件算力和内存的情况下,提高了医学图像分割任务的精度。因此,该方法的另一个弊端是很难部署到低算力AI嵌入式设备上。

4 结语

本文针对现有图像分割算法对于多模态医学图像分割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割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编码器阶段加入级间融合来对各模态的特征进行加强,以及在解码器阶段引入跨层密集跳跃连接来融合不同尺度的多模态特征,充分融合各级特征映射图的同时也对不同模态图像进行了去冗余信息、保留互补信息的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分割3类脑部神经胶质瘤病变区域。和其他算法相比,在Dice、mIOU、HD 等评价指标上都有较大提升。但是,该模型体量过大,推理速度较慢,因此,在后续工作中,针对其进行轻量级优化研究是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模态特征图像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