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双轮驱动”培养模式探索

2022-07-01 13:21罗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轮驱动双师教师队伍

■罗岩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人才需求标准的改变与提升必然要求重塑教师角色。为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践行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应积极提升职业能力,强化自身核心素养,以适应教育提质之需。

一、现实困境

课题组选取湖南省6所高职院校中的9名教师进行访谈(10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88.9%的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55.6%的教师具有企业从业经验,77.8%的教师具有5年以上职教教龄)。罗列访谈提纲,根据访谈结果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双师型教师能力与素质调查问卷,选取湖南省长沙市高职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统计结果表明:(1)对教师的个人品质素养及职业素质方面较为关注,具体包括爱岗敬业、廉洁从教、职业忠诚度、积极进取、公平公正、行业职业素养、诚实守信、个人示范及影响力、仪容仪表等维度;(2)关键性能力主要集中在:严谨治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管理课堂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建设课程能力、科研及其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企业实践经验、反思及创新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抗压能力等维度。

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区别于普通教师团队,职业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高等教育的普遍性,还应该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岗位关键能力方面不仅需要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创新协作能力、学术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在岗位必备品质方面不仅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素养,还应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双重的学科素养、持续的学习素养、丰富的国际素养。而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仍然无法脱离“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培养模式,关键能力的提升大多停留在依托高校培养来强化理论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阶段,其他的关键能力仅通过流于形式的挂职锻炼或培训方式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必备品格方面也仅把重心放在了对人格素养的考察,忽略了其他发展性素养的培育。由此可见,在面对社会和市场的新需要及高要求时,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略显底气不足。

二、培养路径

结合双师型教师必备品质及关键能力要求,构建“双轮驱动”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双轮驱动”培养模式示意图

(一)完善与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必备品格

1.以道德模范为榜样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02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教师育人需要先育己,立人需要先立德,教师作为教育环节的重中之重,只有自身的德行过硬,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一名双师型教师想要立德,需要具有高尚质朴的职业道德,秉持着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对学生工作的责任心,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坚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底线,还需要具备对自己专业领域准确的价值判断,以此降低“职业性”的潜在风险,促进其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选拔渠道及平台,选拔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模范,通过模范的带头作用,让职业教育从业者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有所了解并进行学习,在职教教师队伍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广大双师型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及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双师型教师向优秀的行业从业者学习,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特性注定需要与行业企业和现实社会对接,通过向行业模范学习,帮助双师型教师明确行业发展趋势、职业技能提升高度、行业道德标准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实现“职教道德底线”向“职教道德标杆”转变。

2.以法律法规为制约

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制度的坚实保障之中,有效规范并制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发展的宏观规划,并形成了具体落实行动操作的支持力量。在实际操作与落实层面,应结合各区域发展差异情况,并结合各个职业院校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考量细则,做到国家宏观指导及地方实际差异有机结合,提升政策落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控制及实时监督,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并做到定期反馈考核结果,形成“制度指导—规范执行—检查结果—严格奖惩”的管理通路。同时,职业院校作为双师型教师必备品质打造的前沿阵地,需要制定配套且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及行为管理制度,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标准,既要符合“可衡量、可达成、相关联、够具体、有时限”等要求,也要结合行业与职业方向有所侧重,凸显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定,保障指标的实用程度,避免过刚过硬。

3.以职业认同为动力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从内心认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能对这份工作做出积极评价。职业认同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的发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职业教育从业者们的职业认同感则依赖于社会、家庭、组织等多方面的支持。具体如下:在社会层面,加强组织的支持力度,创建良好的支持环境,一是从领导层面强化对于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二是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在激励措施、物质待遇、培训机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在家庭层面,需要积极争取教师家庭与学生家庭两方面的支持,双师型教师不仅面临“学术性”的考核也面临“职业性”的要求,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也愈加明显,可以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激发职业教师及家属们的成就感,同时适当宣传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争取教师家属们的认同和理解;就学生家庭而言,首先需要加强学生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以优秀的教学成果及专业就业情况等信息作为说明材料,向学生家庭进行积极宣传,提升学生家庭对于职业教育的信心,成为职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助力。在组织层面,国家出台的“职教二十条”等相关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行业的认知,提升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同时可以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校企交流合作等活动,为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拓宽道路,这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从业者对于行业的信心及认同感。

4.以文化传承为载体

职业院校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域,免不了受到现代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侵扰,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形成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品质塑造的保护层和助推器。挖掘职业院校优秀职业品质的文化要素,打造彰显职业教育教师必备品质的文化氛围,发挥优质文化元素的导向功能,形成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氛围。具体如下: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举行党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师生道德共育,使得道德品质建设不止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以此形成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认同感与参与感,另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拓宣传窗口,创新宣传渠道,大力发挥现代化科技的优势。例如,创建公众号或者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文件、优秀职业道德案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等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跨时间、空间联动的特点,增强网络平台对文化传播的助力,通过这些渠道,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体道德感增强,职业必备品质得到有效的完善及强化,结合榜样力量和警示案例,将校园主流文化塑造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丰富与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能力

1.以持续学习为手段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知识信息海量涌现,从专业知识到实践能力、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都在快节奏地更新换代,教师通过学几年就能教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都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能够敏锐意识到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树立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以满足实际教学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师个人层面而言,双师型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作为常态化的工作,融入教学及生活中。运用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学习意识及专业的知识储备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实现自我的提升与飞跃;从学校层面而言,构建稳定的运行机制,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发展激励制度,引导激励教师团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再则学校层面可以为教师队伍创造学习机遇,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其他机构之间、学校内部各院系专业之间实现交流互动,为双师型教师的学习提升、交流互动提供平台及渠道。

2.以团队创新为助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是实践能力的基础,而实践能力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延展,这要求教师团队应具备多种能力与素养,也决定专业教学过程不能是单兵作战,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团队建设意识、推动团队建设多样化尤为重要。首先,学校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单位,可以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专业教学特点及各专业教师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开发合适的教学团队,实现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同时配合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合理制定各教学阶段或操作流程的效果及目标,制定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以强化教学团队的管理水平,合理发挥团队教学作用;注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相结合,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引入创新元素,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行业资讯及制度政策等信息,将企业行业要求、专业发展需求、教学团队使命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明确创新目标,挖掘创新元素,选择创新渠道。

3.以信息沟通为渠道

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及专业建设的主体,其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而师资队伍的发展与成长亦离不开多元化信息知识的加持。以信息沟通为渠道,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教师与教师的信息沟通。专业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团队的合作,而教师的合作则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业群与专业群之间、同专业内部各教师之间都应实现信息互动交流,可以通过组建学习群,开展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增加以上群体间的互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发挥集聚效应,增加组织的效力,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其次,校方与企业的信息沟通。职业院校的行业特点决定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使得其知识及技能的获取具有一定滞后性,而学校的培养任务只有与企业实现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标准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与企业方的交流学习机会,并建立互动机制,定期互通有无,助力人才培养。最后,加强人工职能技术手段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设备的普及,视频会议、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在线互动等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不断涌现,助推信息沟通无障碍。职业院校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方式渠道,摆脱时间空间的制约,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沟通。

4.以薪酬福利为保障

薪资收入及福利待遇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完备的薪酬福利制度不仅可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生活,激发工作活力,促进其提升发展,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职教领域,加入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因此,从资金本身而言,可以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职业教师群体的基本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以保障该群体的基本物质生活;职业院校本身应把握自主权,拓展资金渠道,提升融资能力,为教师的绩效工资及附加福利等提供充足的保障,以此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从薪酬福利制度而言,可以优化薪酬结构。教书育人是一份需要长期耕耘的事业,这决定从业者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而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无疑增强了职教教师们的职业安全感。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可以借鉴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理念,提升基本工资比例、完善福利津贴待遇、分档设置绩效薪酬。基本工资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可以使双师型教师群体切实感受到薪酬改革带来的红利,对工作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福利及津贴作为保健因素,可以参照国家政策及市场水平合理制定,在保障教师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降低教师队伍的不满意情绪;绩效薪酬部分可以按级调档,加大各个级别之间的差距,这样可以对教师群体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发其自我成长意识。

三、结语

通过探索以道德为榜样、以法律法规为制约、以职业认同为动力、以文化传承为载体完善及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必备品格,通过以持续学习为手段、以团队创新为助力、以信息沟通为渠道、以福利待遇为保障的有效途径;改善双师型教师关键能力单一现状、驱动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能力成长;构建两者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的教师培养模式,帮助双师型教师提升关键性教学能力及应具备的教师品格,进而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及质量,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及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打通“优质教师教学—高质人才输出—强化企业竞争力—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发展链条,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双轮驱动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提振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
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