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2-07-02 13:05马海峰
考试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马海峰

摘 要: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愈发重视,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相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大价值。语文学科本身就担负着教导学生明理、明智的重担,语文教材中囊括诸多优秀文化,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学科发展要求。初中阶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将传统文化扎根于每一位中国人心的黄金时期。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彰显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还能够将弘扬传统文化工作贯彻落实。因此,文章在深入剖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策略,以期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完成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6-0046-04

一、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蕴含着诸多人生哲理,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生价值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外国文化被国人熟知、认可,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对外来文化了如指掌,却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低俗文化也逐渐侵袭青少年。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正逐步丧失。因此,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势在必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自身带有培育人思想的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学科中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对学生道德素养提升有一定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精心引导,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叛逆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文章多角度探究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融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终极目标和树立初中生的文化自信。

二、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价值。传统文化中蕴含诸多优良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传播爱国思想、做人原则等的篇章,可以说语文与传统文化本来就密不可分,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素材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初中生的价值体系构建、道德素养形成都有很大帮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增加学生民族认同感有重要价值。文化自信彰显着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能够懂得文化背后代表的意义。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篇章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给学生要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尊礼尚德、仁爱孝敬,给学生灌输为民情怀,培养学生以和为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爱国感、自豪感,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走进语文课堂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爱国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当前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是閱读名著经典、背诵古诗词等。但是初中生的思维体系搭建还不完善。在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言文时存在诸多困难,他们并不能对文言文、古诗词中的字词进行准确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涵,文章理解难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提不起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选择名著阅读时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对阅读经典提不起兴趣。

第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语文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引领人,但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并不充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无法切实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文言文等篇章融合,不能将文章主旨升华到传统文化层面。对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还会导致教师无法灵活快速应对课堂上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提问;语文教学课堂缺乏灵魂,只是对基础语文知识的传播与讲授,无法达到与古代人对话的意境。

第三,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在面对文言文、古诗词等课程时,教师往往倾向于选择“填鸭式”教学,这能够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忽视,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字词含义,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自然对传统文化也提不起学习兴趣。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多种途径,但是教师往往只采取课堂讲授这一种方式,几乎不采取诗词朗诵、主题活动开展等方式,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存在问题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初中生缺少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他们并没有特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这就导致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片面,存在传统文化就是文言文、古诗词的认知偏差,但实际上文言文、古诗词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而选择逃避学习。家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也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生从小被灌输要考高分,而传统文化并不会直接在考试中体现,短时间内无法感觉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成就感,最终导致学生存在学习传统文化无用的错误认知,使得学生忽视传统文化学习。

第二,教师面临教研和学生升学的双重压力。教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但为了更好地管理教师,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式化较为严重,这就使得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忙于应付教研任务而无法抽出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主学科之一,成绩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高中择校。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功利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选择讲授高频考点而忽略对传统文化的灌输。

第三,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理论的意识较差。教师传统文化理论储备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教师很少在工作之余阅读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教师也很少去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联系,在教学方式上缺少探索欲和创新性。

四、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将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离不开阅读。

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首先,教师需要充分研读语文教材,提炼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分类整理,在阅读授课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教师在解读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时,要遵从规范性和重要性原则。其次,教师要对文章的文体类型进行区别,针对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从现代文、文言文、古诗文、诗歌等角度来划分,带领学生去感受不同文体表达传统文化的方式。

第二,教师借助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的习惯。初中阶段教师都会为学生指定课外阅读读物,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分享会来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度,对读书分享活动中出现的教育意义重大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背诵下来,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诗词朗诵大会、话剧表演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倡议学生开办图书角,为爱读书、爱分享的学生搭建阅读圈子。

(二)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写作教学相融合

完成一篇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素材积累,而传统文化知识则是优质的写作素材,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筛选、积累传统文化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一,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写作教学是在教材的依托下开展的。教材中文章的写作技巧、遣词造句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鲜活案例。教材文章可以成为学生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思想水平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深入剖析、解读文章内涵,刻意引导学生积累传统文化,以打好学生的写作根基。

第二,引导学生引经据典。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蕴含着真情实感,而情感最高级的表达方式便是借助经典来呈现,学生在作文中引经据典能够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学生要想在写作中引经据典,就需要学生去记忆、背诵经典文化,将经典融入骨血。

第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写作灵感。能够随着社会变迁、思想转变而优化的传统文化更能够历久弥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这也是学生能够引经据典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观看文化类综艺节目,让学生在休闲之余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应用途径;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观后感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三)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相融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它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打开文化视野有重大帮助。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层次理解。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依托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相关文化主题的方式来凸显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收集资料、分享观点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文化,实现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目的。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模拟呈现传统文化。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的投入度会更强,学生会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设计情景时,教师要秉承从实际生活出发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去感受传统文化,这能够大大加深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对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传统文化学习,教师可以采取演讲的方式,让学生去表达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四)多种方式助力传统文化融入

第一,提升語文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教师文化修养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和学校都需要做出努力。教师要具有自觉性,主动去阅读传统文化书籍,钻研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其他语文教师沟通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敢于突破舒适区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养力度,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传统文化、观摩优秀教学案例的机会;学校还应该组织校内培训活动,邀请语文教研专家为教师开展讲座、提供针对性教学意见;学校通过定期举办文化主题活动、主题教研等方式督促教师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第二,教师与家长合力举行传统文化研学旅行教学活动。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研学旅行场所,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传统文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增加旅行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借助主题活动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以增加旅行的知识性,真正实现寓教于学。

第三,社会和学校等举办适合初中生参加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社会可以举办大型读书活动,让学生去分享读书感悟;也可以出资让学生去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在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磨砺学生心智。

五、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评价策略分析

(一)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与互动性

对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多元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各主体之间还需要保持互动沟通以实现全方位评价,因此,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师、学生、家长多主体的评价体系。

第一,教师评价。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具有先天优势。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这需要教师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要尽可能避免批评性语言,通过鼓励式语言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其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采取课后一对一评价的方式,通过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去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帮助学生发现课堂不足并共同寻求改进方法。最后,教师评价学生表现时,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切莫采取“一刀切”评价方式,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学生长期动态表现的记录与关注。

第二,学生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学习他人优点和反思自身不足有显著效果。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往往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课堂中涉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组互评方式。学生评价能够真正凸显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第三,家长评价。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预习、复习等任务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因此家长评价也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家长树立鼓励式评价意识,感知孩子的情感变化,发现孩子优点,采用引导方式改正孩子缺点。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也对学生感悟传统文化有着帮助。

(二)多手段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评价初中语文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多手段评价方式。

第一,学校考试评价方式。学校考试属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它分为期中、期末等多阶段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短板。在学校考试中,可以增加对文言文理解、古诗词鉴赏等的考查,增加作文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考试成绩能够直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多次成绩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教师不能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只将考试成绩作为发现学生阶段性学习问题的手段即可。

第二,开展阅读和写作的考查。语文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個方面,而传统文化往往融入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方面,因此,在评价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效果时可以重点从阅读、写作两个维度展开。其中,对阅读教学效果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对文章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背诵等方式来考查;对写作教学效果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数量、引经据典的能力等来考查。

第三,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价。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而通过日常行为表现情况则可以看出学生的自身素养,看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化程度,因此可以说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分为师生相处、生生互助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

六、 结语

传统文化教育愈发受到重视,而语文学科承担着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新版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篇目收录的增多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材内容是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出来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深度,时刻将教材作为教学方向;教师还应该去思考如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才能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语文教师之间需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以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建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

[2]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