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与创新

2022-07-02 12:20舒畅
音乐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舒畅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传承与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相互碰撞的局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也对我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面对如此挑战,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肩负起的历史任务,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凝聚的结晶,面对时代挑战,弘扬民族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选择。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振兴的视域下,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与创新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但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现代艺术家戏曲创作功底减弱、戏曲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受众群体与审美的改变等原因,湖南花鼓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湖南各地花鼓戏剧团也表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基本以接红白喜事为生。显然,“戏曲危机”是客观事实,因此,现代年轻的学者应该重视民族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湖南花鼓戏作为湖南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关注其传承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必经之路,研究如何既保留湖南花鼓戏音乐元素又拓宽其表演和传播的方式,也是必要手段。面对这一时代任务,许多学者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厚重的学术成果。

为了改变这种“戏曲危机”,在音乐家的探索下,湖南花鼓戏与其他艺术形态进行了多元交融,通过对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改编出了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这类作品以西洋乐器钢琴为载体,以湖南花鼓戏元素为创作依据,既保留了湖南花鼓音乐元素,又拓宽了其表演方式和受众群体。19世纪中叶,现代钢琴传入中国。20世纪初,钢琴艺术在中国诞生。艺术家们曾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之下纷纷肩负起社会责任,以乐器为武器,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1915年)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这部作品由赵元任先生创作,开创了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的先河。从那时起,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创作素材,孕育出了一首又一首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钢琴改编曲是作曲家们根据现有音乐的元素、风格、结构等进行钢琴曲的创作和改编,是对原有音乐形态的传承与创新。创作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作为湖南花鼓戏的变体传承方式之一,不仅保留了湖南民间音乐韵味,也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既是湖南花鼓戏在这个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又是湖南民族文化精神的特殊表现形式,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必经之路,学者需要将目光投入到对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研究中去,利用新的研究路径挖掘湖南花鼓戏的人文内涵。

本文着重从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曲调来源以及针对三种不同曲调的改编手法特征等进行阐述,分析作者如何将湖南花鼓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并分析这种创作手法涵括了湖南花鼓戏中的哪些元素、有了哪些方面的创新。通过实践演奏,总结出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独特风格,着重研究此作品的创作风格、演奏风格,以期对诸如此类的优秀戏曲文化的发展给予帮助,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一、湖南花鼓戏的源起、发展与现状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传统戏剧,源于湖南民歌,其最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818年出版发行的《浏阳县志》中有“地花鼓”的相关记载,其对于当地元宵庆祝活动的描述如下:“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由此可見,花鼓戏的雏形在彼时就已形成。此后的表演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地方戏形式,俗称“地花鼓”。现代的湖南花鼓戏已从过去的小旦、小丑、小生发展成为十多个行当,表演形式也结合了劳作、舞蹈和武术动作。在笔者小时候,湖南各地的小县城有专门的花鼓戏剧团每天定时演出,湖南地方电视频道也会滚动播放花鼓戏,那时也是花鼓戏盛行之时。如今,湖南花鼓戏渐渐淡出人民的日常娱乐生活。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花鼓戏,其传承与创新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因此,现代年轻的学者应该重视民族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湖南花鼓戏作为湖南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关注其传承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必经之路,而研究如何保留湖南花鼓戏音乐元素的同时又拓宽其表演和传播的方式,也是必要的手段。

二、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来源研究

“湖南花鼓戏的曲调约有300余支,按音乐体制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和小调四类,主奏乐器以唢呐和锣鼓为主,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而这些也正是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原生曲调来源。湖南花鼓戏的创作元素多采用羽调式和四音音列,将五声音阶去除第二个音可得到本调式的四音音列,用羽调式举例即la do mi so,其中so作为湖南花鼓戏的特性音,它的实际音高较高于so又较低于#so,在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中,这个特性音多用#so代替。湖南花鼓戏中的商音也依旧存在,它较高于re又较低于#so,在钢琴曲中也多用#re替代。但它并不属于创作中的主要音,要么做辅助音给旋律以加花作用,要么做色彩性变音,增加旋律的不稳定性和动力。汪立三的《图案》中,#re(见谱例1)的作用就为后者。四音音列是湖南花鼓戏有别于其他地区音乐的标志性风格之一,因此,作曲家们在钢琴曲的创作中也经常用到。

三、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曲调研究

湖南花鼓戏的曲调分类,是戏曲发展之后的产物,对于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分类,是通过对演奏技法、情感需求、表演形式等为根据,进行划分。如今,湖南花鼓戏曲调被分为正调与小调两大类,其中,正调主要分为川调、打锣腔与锣鼓牌子,小调主要分为民间小调与丝弦小调。笔者基于多首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谱例分析,发现作曲家们常采用正调中川调和打锣腔作为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素材,以此彰显湖南花鼓戏的代表性特征。下文会分别对川调、打锣腔、小调进行原生曲调的特征分析,并从实例钢琴作品的维度,通过创作技法以及钢琴作品演奏技法分析,探究钢琴这一载体是如何结合创作和演奏的手段以达到传承与创新湖南地方传统花鼓戏的目的,并构建起了保护与传承民族戏曲音乐的平台。

(一)川调

川调,又被称为弦子调或正宫调,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之一。其主奏乐器为大筒、唢呐,全套丝竹乐器伴奏,曲调结构分别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与旋律变化极为丰富。根据这一曲调创作的钢琴作品其代表曲目有汪立三的《A羽调图案》(见谱例1),这部作品由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组成,采用A羽调式,由la do mi #so四音音列创作。曲中的#re为色彩性变音,增加了旋律的不稳定性,作品采纳了湖南花鼓戏中#so和#re这两个特性音,上下围绕骨干音la、mi去发展音乐。整部作品与花鼓戏川调的表现手法一致,即以线条性的旋律为主,全曲连贯流畅,没有打击乐的音响效果,这也是川调与打锣腔表现手法的异处。在演奏此作品时,要注意十六分音符力度、节奏的均匀,着力突出旋律线条,左右手交织以模仿的技法将高低声部进行转换,把花鼓戏热闹的音乐氛围逐渐推向高潮。在湖南花鼓风格的钢琴作品中,要重视特性音的奏法,不能作为装饰音一带而过,这样就失去了湖南花鼓戏原生曲调的特点。

(二)打锣腔

打锣腔,又被称为锣腔,为曲牌连缀结构,是长沙、岳阳、常德地方花鼓戏的主要唱腔之一,是基于劳动歌曲的逐渐发展形成的声腔形式。演出时,台上一人启口、台下众人帮腔,腔与腔之间穿插锣鼓伴奏,每一腔为一个完整的乐句,是深受劳动人民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以打锣腔创作的代表性钢琴曲目有谭盾的《看戏》(见谱例2),其四音音列为mi so do re。《看戏》这部作品取材于湖南花鼓戏名曲《刘海砍樵》,由于打击乐是打锣腔的重要表现手段,在创作中,作曲家巧妙地将打击乐的节奏移到了钢琴曲的伴奏声部,并采用湖南花鼓戏中常见的二拍子的节拍,不仅起到了模仿打锣腔戏曲里的节奏作用,更衬托出了旋律。除此之外,演奏者还能根据打锣腔戏曲里打击乐的力度进行模仿演奏,使得湖南花鼓戏的韵味通过钢琴这个载体更为地道。在演奏此作品时,左手的奏法要特别注意,要想模仿湖南花鼓戏里堂鼓的音响效果,就得从鼓的发声方法入手研究。鼓是由振动发声,泛音较长,实际听觉时值效果会比演奏音符时值较长,在作品《看戏》中,左手以七度音程模仿打锣腔中堂鼓的声音,演奏者可以适当充实八分音符时值,弹奏时大臂落下,指尖站稳,甚至可以借助延音踏板,模仿堂鼓的泛音效果。为了突出湖南花鼓戏的曲调特征,大切分中四分休止符的非精准性演奏是可以理解的。

(三)小调

小调通常指丝弦小调和民间小调,小调通常保留原曲的结构形式,作曲家常直接采用原生态旋律,稍做加工。代表性钢琴作品为谭盾的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第二乐章《逗》,此作品采用的是D羽调式(见谱例3),其主题旋律源于湖南郴州西北部嘉禾地区的小调《新嫂嫂》(见谱例4),《逗》直接采用其原生旋律,通过高八度的手法重复发展,利用二音连线的奏法还原民歌灵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语气。在演奏此作品时,前两小节可以放轻力度、速度稍慢地引入,注意左手的二连音与跳音的奏法,区分连断,反复时可以做速度上的加快处理,突出全曲轻松、活泼的氛围。

结语

湖南花鼓戏这一戏曲形式凝聚了三百多年的湖湘文化,其生存现状是现代各地戏曲文化发展的缩影。面对“戏曲危机”,将其改编成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是变体传承花鼓戏的有效解决措施。当然,在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对民族特色传统曲调的把握要准确。无论是改编者还是演奏者,都有义务去了解作品的曲调来源、曲调特征,通过对曲调的多维度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作品风格,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研究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对湖南花鼓戏的傳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对同类型的民族戏曲文化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粤剧打击乐的传统和创新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