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2022-07-02 13:27米志岗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以教育信息化背景为基础,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具体探究了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米志岗(1985—),男,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教学研究中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全面走向3.0时代,充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质量。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基础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此,需要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结合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支撑。鉴于此,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大潮中勇做“弄潮儿”,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主动对接新要求、掌握新技能。

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教育信息化,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对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效果。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教育领域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教育教学只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才能使教育事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将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将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肩负更为重要的使命。

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基础教育教学资源非常关键,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教材虽然都经过精编,但囊括的内容仍相对有限。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可以通过有效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与教材资源,实现对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涉猎更广,学习深度得到拓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吸收更多的知识,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的作业量以及课外培训机构都在减少,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在教学方面进行大力改革创新。教育信息化能够实现先进信息技术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如通过录制优质“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观看学习,通过“云课堂”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让“教”与“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学时间、空间都能得到有效拓展,学习效率也更有保证。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强,学生学习相对被动,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依托信息手段实现教学信息化后,学生参与性更强,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能够得到有效调动,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将显著提升[1]。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基础教育传统教学模式未能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时代让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信息时代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育人模式也需要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和创新。但从当前基礎教育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模式仍显传统老旧,距离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仍任重道远。目前,在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实施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是单向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出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也只是采用抽象的语言表述方式进行知识灌输,没有意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未能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使得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未能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必须紧扣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紧扣信息时代发展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重塑和创新,推动教学模式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二)教学中信息化发展程度有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要求基础教育教学能够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融合,使信息技术无缝“嵌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近年来,笔者所在的陕西省通过实施“薄改”等信息化建设项目,使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各类学校也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打造“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标准录播教室等,在软硬件方面按照相关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但从笔者接触到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尚未完全深入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还十分有限。虽然广大学校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但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总是认为信息化是“花架子”,未学会也不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没有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导致学校所采购的信息化设备以及引进的信息技术等成为摆设,未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需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也亟须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会影响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笔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自身学历、知识结构、后续学习等多种因素制约,基础教育阶段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有的教师极少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和应用方法,导致在“实战”中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较低,制约了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升级。此外,学校也很少建立科学、长效的培养提升机制,没有从应用层面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对此缺乏正向引导。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全面走向3.0时代。为顺应新时代、新要求,需要在认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断地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持续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就是教学信息化,这也是检验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参考,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而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优化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网络教育资源或整理自制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实际运用进行充分整合,使学生可以享用最新、最优、最全的教学资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让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进行充分整合,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传递以及知识交流的过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枯燥、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对于部分较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化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让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进行充分整合。课堂教学只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学生要想更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通过预留大量的课后作业,或通过频繁举行考试来让学生巩固知识。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大幅度减少,且靠反复刷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重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充分整合,可以让学生告别强制性的、千篇一律的学习任务。通过“微课”视频、网络平台、交流群等途径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课后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订学习方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前提是必须结合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情、需求,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同时使学科知识的呈现更加具体化,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另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源,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课前让学生结合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解答存在问题、讲解重点,课后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都能够有方向、有目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而且这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良好的“反哺”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将自身优秀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碰撞出新的火花,才能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路上走得更远[2]。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用好信息技术,绝对是掌握了一件利器。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要坚持“理论+实践”的导向,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做好信息化的“加法”,切实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教师绩效考核、教师评价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其中的一项考核内容,以此激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助推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刻不容缓。为此,需要结合现阶段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加大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整合力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凤英,林龙镔.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物联网技术,2020(11):115-117.

[2]丁晶,鞠斐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9(04):23-25.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