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2-07-02 13:57李毕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李毕红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而教育其实就是着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學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然而当前,贫困地区广大的未成年人受社会行为方式的不规范性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农村学生在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现状也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行为习惯方面

1、缺乏礼貌,随意散漫,不受约束。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家长也缺乏教育,致使在他们的认知中没能形成尊老爱幼,懂礼貌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是非观念模糊。例如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与老师公然对抗、损坏公共财物、冒险、危险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掩盖。

3、任性执拗、自私自利。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使孩子变得野蛮

4、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孩子即使在农村,父母也十分溺爱,尤其是初入学的学生,父母总是把每件事情都帮他们安排好,使得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加之父母过分的溺爱受不了任何的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极差。

(二)、学习习惯方面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完成作业时,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小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

3、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首要责任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尊老爱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教育。将来也会善待父母。相反,如果在孩子面前,对自己的老人呼来喝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能成为尊老爱幼的人呢?另外,父母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工作消极敷衍,夜不归宿,不以身作则,又怎能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呢?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二)、教师重分数轻行为习惯的培养现象

在农村考上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无异于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而家长最希望满意的是什么?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所以成绩当然成为社会评价某个教师的唯一标准而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名呢?反观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教育者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需要教育者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且随意性很大。这就导致个别班主任不认真配合学校政教工作的开展,把日常的纪律、卫生检查工作当成是负担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也当成是负担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留守孩子居多。

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都外出打工,孩子靠年迈的爷爷、奶奶隔代哺养或寄住在亲戚家中,如此状况,家庭教育从何谈起,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监管不力,天长日久,孩子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成绩等方面都有了很多劣习。

三、解决策略

(一)、养成教育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有效结合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所以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

(二)、养成教育要学会抓关键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变成你的天性了。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都有一个侧重。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我们施以不同的教育主题。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最强,主要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主要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高年级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一定的判断主要进行理想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从行为训练抓起。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要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那么怎样判定哪个班级的行为习惯工作抓的好我们除了严格检查制度外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标兵评比活如“读书之星”“写字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等。怎样评比那就是开展活动进行比赛。如此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四)、养成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树立榜样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更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熏陶。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老师的一丁点儿表扬都能成为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养成教育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老师们不断地强调,不断地教育,学生们仍然会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爱劳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要求完成作业等等。因此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需要学生从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课专心听讲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就是养成教育的起点。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