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

2022-07-02 13:43施镕锋王建伟李小红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产教融合职业技能

施镕锋 王建伟 李小红

摘  要:高職学生必须具备更加突出的职业综合能力才能应对新时代“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但在技能本位下,高职学生培养缺乏系统性与人文性,难以支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最佳选择。本文以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对象,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并指出在推进融合研究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大到强、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这不是一个战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战略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核心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而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因此企业越来越注重以文化、素质作为企业的“底蕴”和“根基”。新时代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重视加强文化素质建设,提升竞争软实力,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年毕业生数量等都达到历史新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人的意义在哪里?只有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专业技能是企业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仅仅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根据相关网络招聘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专业技能已经不是企业最为看中的考量因素,企业认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和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爱岗敬业、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团结合作、务真求实等职业精神。[1]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和企业不单单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和企业的准职业人的学生,具备职业精神、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是其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做事”的能力,满足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不思进取,提升自我,将很难出色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新时代的岗位工作,同时也将桎梏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那些融合职业精神、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于一身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自己的职业道路。高等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精神的培养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随着“2025制造”及高职教育人才培改革,各高职院校更看重或将重点放在了实习实训技能上,职业精神教育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专业性与实践性,只是偶尔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一两个思政知识点进行教育。

“掌握一手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社会上什么热,就开什么专业,什么热,就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倾向的社会氛围和观念,导致学校“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现象,从而导致高职生在工作岗位缺乏责任感、怕苦怕累、频繁跳槽等一系列境况,更加剧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成见,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企业,不认可、不接纳刚毕业的学生,最终影响了高职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导致企业用工荒。 [2]

一些新媒体为获取流量,故意将一些诸如“学习无用论”,“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中途辍学依然不妨碍其成为富豪”,“ 金融互联网更易于赚钱”,“制造业苦大出身,没有前途”,“李佳琪、薇娅直播赚取一个亿”等新闻过度包装、夸大宣传甚至编造吸引眼球的“新闻”。这类“新闻”进一步强化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是社会普罗大众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和高校都奔着“热点”进行教育和学习,哪个岗位热,就办哪个专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些观念和办学方向致使就业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频繁开除老板,极大地损害了用人单位利益,也让企业对应届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印象。[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把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形成职业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因此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是现代教育理性选择的结果,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是就业市场的现实需要。

二、校企合作培养是最佳途径

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精神对学生就业以及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实际成功和错误案例为媒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场道德和理想,让学生以职场成功人士为榜样,以工厂实践为途径加强学生对职业规范、纪律和责任的认同[4]。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职业道德规范和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意识两者都必不可少,学生才会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担起社会责任[5]。只有反思自己的精神行为与他人的精神行为,横向和纵向比较,个体才能获得职业精神的提升,同时应当专注当下,真心做“事”,不要好高骛远[6]。

职业道德是指信仰、价值观和原则,它们是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时间,理解他们的工作权利、职责,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方式[7]。只有特殊的规范才能引导我们的行为 [8]。德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集合基础教育、社会态度、法律约束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德国企业和学校合作,通常会在不同时点带领学生参观相关领域的企业,深入现场学习企业文化与历史,从而引导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并形成一定的自豪感。其次,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短期岗位锻炼,体验就业实际场景和任务,形成巨大的正面作用,促进融合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精神的培养[10]。

我们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兼具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最佳选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因此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不再是学校“唱独角戏”,而是与企业一起形成合力。同时,企业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方面更具有优势,实习的学生更易于从企业主体感受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反过来又促进学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整个培养过程中,相较于其它方式,学生能真实学习和感受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制度、企业文化等,能在日产工作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形成一种习惯,符合认知学习和成长规律;

(3)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整个学校相关资源包括不限于师资、实训配套、教学资源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两个主体在进行“传道受业解惑”过程中,更容易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的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了从较封闭、单一的学校无缝衔接到及其开放、复杂的社会、企业,学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企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制度、企业文化等,更容易融入企业和社会。

因此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最佳选择,也是最佳阵地。

三、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需要关注的问题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实施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研究,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不能再歧视或轻视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时时刻刻将职业精神贯穿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使得学生、教师、企业等达成学习共识,这样才更有利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2)由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关乎2个育人主体,同时涉及家长、学生、学校、企业等,而且是一个涉及时间长、范围广的教学过程,所以需要厘清学生、项目参与教师、企业指导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

(3)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在课程中随便加入一点职业精神,必须把职业精神贯穿于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各章节的分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个教育过程环节的融合;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体验和感悟职业精神,将其转变为学生学习、工作的一种习惯;

(5)新时代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更倾向于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因此,必须和企业一起共同建设完备的数字资源,制定相适应的监测和评价机制。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碳中和、碳达峰”、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成为必然,决定了职业和岗位内容正在逐渐变化,势必会改变行业、企业和岗位,在校学生必须形成个人终身发展的理念,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应对这一挑战。但在技能本位下,面对理论知识碎片化、功利化,学生缺乏系统性与人文性培养和培训,难以支撑可持续發展。为此本文提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并阐述了在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金栓,江雪儿.基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四层三境三改三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2,(08):72-75.

[2]章甜甜. 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0):46-49.

[3]张煌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9):40-41.

[4]孙秀玲.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及培育途径分析[J]. 职业时空, 2012(4).

[5]葛志亮.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4):18-19.

[6]蒋晓雷. 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24):35-37.

[7]爱弥儿·涂尔干. 道德教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8]Miller P.F and Coady, W.T.Vocational Ethic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abling Work Ethic.Springfield: Illinois Department of Adul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1986.

[9]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吕维勇, 裴延涛. 德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高职电气类专业学生为例[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29 (2):39-42.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产教融合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