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2022-07-03 14:24孙镇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馆藏文献图书

孙镇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培育大众正确价值观、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图书管理作为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也要聚焦转型要求,坚持图书资源信息化整合、图书管理服务优化和图书安全管控协调推进,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转型发展、迭代升级。

当前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

图书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图书信息化的前提,是解决图书利用效率低、信息共享度不高的关键。近年来,在全国大力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扎实开展图书文献数字化工作,按照统一的格式对传统库存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对珍贵的古籍进行数字化留存[ 1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不仅有利于珍贵文献的长期保存,避免频繁借阅带来的磨损,还为网络化的文献查询利用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解决了由地理位置限制造成的读者群体受限问题,扩大了文献资源服务的读者范围,为优化图书管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2.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随着图书资源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图书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以计算机技术、电子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图书馆普遍运用了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服务系统等,从图书接收、存储、管理到借阅环节对图书实施精确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含量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图书管理质效。如杭州图书馆于2020年开展的“一键借阅·满城书香”行动,从提高读者满意度和获得感的角度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对图书服务业务进行整合,读者通过推出的图书“一键借阅”、延伸“悦读”等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借阅服务[ 2 ],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深受人民群众好评。

3.电子文献管理更加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的迅速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而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也为电子文献管理提供了合适的技术环境。近年来,通过对电子文献接收、管理、存储、使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图书馆在电子文献归档以及利用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为强化图书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性的信息支持。尤其是在电子文献资源的系统化整合方面,将不同类型的电子文献进行科学分类整理,改变了以往电子文献管理的无序状态。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服务,拓宽了电子文献服务渠道,在提高电子文献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子文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当前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馆藏资源陈旧,文献更新不及时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数据保存中心和文化传播交流中心[ 3 ],需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和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馆藏资源。从横向上来看,由于受思想认识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很多图书馆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更新不够重视,有的图书館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新图书,导致馆藏资源老旧、利用性不高比较普遍。例如,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图书馆原有的文献内容逐渐陈旧,被新的出版物所代替,如百科全书、字典、词典等的修订再版;由于频繁流通使用,一些馆藏文献会出现破损,进而影响后续使用;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一些馆藏文献利用率较低,如随着技术发展,一些与模拟电路相关的文献已鲜有人问津。由于资源陈旧,人们无法从图书馆获取相应的新知识,图书馆的利用率降低。

2.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技术支撑

目前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依然是以前传统图书馆的馆员,其受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化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也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有的管理员年龄偏大,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多;有些仅能操作基本的图书管理系统;有的管理员操作技能不过关,对于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还不能进行有效整合处理。馆藏资源的扩展,对外籍文献的录入和检索,要求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还要具备外语知识。目前,在各级图书馆中,既具备外语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还具备图书馆管理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3.管理方式简单,规范化程度不够

图书管理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图书管理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这种情况在偏远县区图书馆还比较普遍。比如,部分图书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献资源较为丰富,但管理理念及工作方式较为落后,没有运用信息化传播手段共享资源信息,读者无法针对性地利用馆藏资源,从而形成“信息孤岛”[ 4 ]。还有部分图书馆在建立数据化资源库时,标准把关不严,该录入的检索内容没有录全,导致读者在查找时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真正发挥出数字化资源库的价值。一些地区图书馆条块分割、沟通不畅、封闭运行的状况仍然存在,各自发展的传统模式仍有市场,这不仅导致图书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使得有限的公共资源被重复配置,浪费了财力物力。

新时代图书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分析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同时,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图书工作理念、方式和手段的转变,促进图书工作转型和智能升级。

实施图书数字化转型,提升图书资源利用效能

大数据时代,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大众的生活。虽然纸质图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纸质图书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众对知识获取的需求。随着数字出版物逐步融入大众生活,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图书利用效能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探索图书数字化编辑、数字版权管理、立体多元化传播等在公共图书馆的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利用政务服务平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实现公共图书馆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将点状的图书馆联成网状,消除“信息孤岛”。

强化数智驱动作用,推动图书管理提质增效

随着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掀起一场全新的革命。从现实情况来看,图书文献资源总量呈指数级增长,大众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图书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迫切要求加快图书管理转型升级。图书管理部门可以对图书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参与下对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关联数据挖掘,通过构建知识图谱、用户画像等形式,全面分析馆藏资源的借阅、利用情况以了解大众需求。通过对大众借阅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完善文献保障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

推动图书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图书服务优质高效发展

随着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推进,民生领域的远程服务正不断完善,“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大众服务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信息跨地域利用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借鉴民生领域做法,探索建立图书查询服务平台,以图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沟通纽带,提供图书资源在线查询服务,从而突破时空限制,使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动图书信息服务优质高效发展[ 5 ]。如2021年浙江省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开通运行,聚合了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计1127万条书目数据,实现了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联合目录一站式检索,读者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就能查阅海量文献信息,实现了区域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为推动图书信息服务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6 ]。

夯实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文献资源安全底线

做好图书信息安全工作是确保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前提。在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全面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清网络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图书信息安全屏障。一是严守制度防线。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与维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图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夯实图书信息安全制度基础。二是严守监管防线。定期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和运行系统进行检查,采用密钥、防护软件等技术持续推进图书信息安全实时监测,做到隐患风险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机房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三是严守数据防线。对馆藏图书数字化产生的备份数据载体、异地备份数据载体等开展安全检测,重点检查数据的可读性和完整性,建立检测台账,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载体及时備份、复刻,确保数据安全。

实现图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新形势下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从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到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理顺图书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升图书管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做好图书服务保障。

切实转变思想,更新管理理念

当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信息资源建设不足、管理理念落后、服务与用户需求脱节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没有完全实现以馆藏文献为中心的“书本位”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位”的转变[ 7 ]。针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以读者为中心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导航系统,在服务理念、管理方法及服务方式等方面构建起基于读者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体系。让读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主动权、查询利用自主权,淡化图书管理的“中介式”服务,可以有效地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使图书工作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加强配套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便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与信息化技术相配套的保障设施配备。要在完善基本网络设施的同时,做好相关软硬件开发管理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设置读者推荐模块,与图书馆开放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相连,通过推荐目录、自定义推荐功能,为读者提供线上查询、借书服务。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各方实体资源、数字资源、业务数据整合起来,构建全民阅读服务平台,把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同读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真正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8 ]。

注重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考核评价

对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不能简单以完成了多少图书管理、借阅任务量为依据,而应当着眼于图书工作流程,对图书工作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探索建立包含图书资源建设、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服务体系、信息安全保障等多维度、覆盖全流程的图书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全面考核图书管理质效。另外,积极开展图书工作“云监督”。“云办公”“云服务”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在充分运用“互联网+图书服务”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积极开展图书工作“云监督”,由读者对图书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将读者意见建议作为提升图书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以促进图书工作质量提升。

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图书人才建设

在图书管理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图书馆必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要求。一是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随着图书信息资源种类的更新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图书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会出现更多新变化,图书馆要主动为图书管理人员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机会,实现图书管理知识的更新换代,让图书管理人员用先进管理方式更好地开展图书工作。二是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准确定位。面对庞杂的网络知识,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读者群体,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早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也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是集学科知识、个人能力、图书馆精神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三是注重引进图书管理专业人才。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公共图书馆的高学历专业人才数量仍不容乐观,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不统一,导致许多业务不能很好地开展。图书馆应结合图书管理人员变化,加强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让更多熟悉图书工作、具备专业知识、热爱图书事业的人才加入图书管理工作队伍,为图书管理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既要充分认清当前图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要结合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规划设计,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寻求新定位,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开创图书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安相芹.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研究[J].采写编,2022(03):191-192.

[2]祝捷.文旅融合下洛阳图书馆阅读推广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J].文化产业,2022(12):130-132.

[3]杨孟辉.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24):201-203.

[4]徐晓丽.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办公自动化,2022,27(07):56-58.

[5]赵晓玮.“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03):158-160.

[6]张学福,梁斌,王雪梅.我国城市书房建设研究现状及思考[J].兰台内外,2021(32):52-54.

[7]陆路,秦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以陕西省图书馆“智能文化云地标”的建设实践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2):32-40.

[8]李逸丹.面向智库建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及创新路径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03):33-36.

猜你喜欢
馆藏文献图书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