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03 06:19何甲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7期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康复

何甲婕 吴 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较突然,常伴有剧烈刀割样、撕裂样疼痛,可累及多个脏器,若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命构成直接威胁[1]。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革新及发展,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手术部位较特殊,术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谵妄等并发症,严重阻碍术后康复[2]。故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至关重要。以往常规康复护理一般以简单口头指导为主,对康复频次与时机不做具体限制,康复效果存在一定局限。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主要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为患者实施标准化康复护理流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3]。此种康复护理模式以往常用于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作用[4],关于其在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应用尚缺少相关研究,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血管外科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接收的74 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标准[5];(2)满足手术指征;(3)术后生命体征较平稳;(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2)预估术后生存时间<1 个月;(3)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4)术前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5)中途转院、自动出院。将74 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37 例。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变化,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的导管护理,保证管路引流通畅和安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踝泵运动训练、体位训练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内容及频率较随机性,不做具体限制。

1.2.2 康复组 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成立一支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小组。成立一支由血管外科医生、康复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同构成的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化主动脉夹层术后康复知识培训,具备丰富血管外科工作经验。干预小组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功能康复特点及康复需求进行分析,再结合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及科室具体情况,联合制定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以术后不同时间点纵轴,以不同时间点对应的功能锻炼内容为横轴,将术后功能锻炼内容具体化,责任护士术后严格按照路径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护士长负责跟踪、评价锻炼效果。术前1d 向患者发放康复路径表,告知患者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实施流程、目的与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2)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内容。①术后第1d:让患者去枕平卧6h,下肢制动,6h 后责任护士协助患者每2h 进行轴线翻身一次,并指导患者进行扩胸、深呼吸训练、股四头肌静止状态下收缩与舒张功能训练,20min/次,3 次/d,每日为患者提供由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GT-2200HN 型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②术后第2d:指导患者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抬高幅度由30°开始逐渐增大,每次维持15s,左右腿交替进行,10 次/组,3组/d,避免出现神经根粘连;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屈曲、内收和外展练习,5min/次,3 次/d;指导患者进行膝、踝关节屈伸和足趾跖曲、背伸练习,5min/次,3次/d。③术后第3d:继续之前锻炼,患者耐受后提高锻炼强度的下限,并增加床边坐起训练,5-10min/次,5 次/d,同时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一些生活事项。④术后第4-5d:继续强化之前锻炼,并增加床边活动,协助患者扶床站立2min 以上,如果可能,让患者尝试床边行走10-15s,3 次/d。⑤术后第6-7d:继续强化之前锻炼,并协助患者坐到椅子上1h 以上,适时调整患者坐姿,2 次/d;指导患者使用助步器在病房内行走,10min/次,4 次/d;⑥术后第8d 至出院前1d:继续强化之前锻炼,根据患者耐受度适当增加行走次数,并延长行走时间,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上下楼梯训练;⑦出院当天:告诉患者出院后要坚持进行康复锻炼3 个月,以快走和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30min/次,5 次/周,交代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发放院外康复照护手册,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与患者保持联系,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叮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谵妄、肢体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1)下肢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四肢静脉造影进行确诊;(2)便秘: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 次,排便较困难,大便硬结、量少;(3)谵妄: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进行评估,包含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和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改变、思维紊乱4 个项目,满足1、2、3 项目或1、2、4 项目,可判定谵妄阳性;(4)肢体活动障碍:肢体无法受意识控制[6]。

1.3.2 术后康复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ICU 滞留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Debakcy 分型及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理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由于长期卧床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住院时间与功能恢复[7,8]。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出[9]。杨小红[10]等研究发现,对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37.8%降为8.9%,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刘博淼[11]等研究认为,血管外科由于其特殊性,术后康复相对其他科室来讲更为复杂,以往常规康复护理程序不够完善,康复锻炼内容较随机性,无法达到预期的康复目的,故寻找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至关重要。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每一阶段的锻炼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确保康复护理的协调性及时效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耐受性,最大限度改善疾病预后[12]。本次研究对康复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且康复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康复的积极促进作用。

研究中我们先成立一支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均接受系统化主动脉夹层术后康复相关知识培训,并结合主动脉夹层术后不同阶段的功能康复特点、康复需求及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制定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不但避免了以往常规康复锻炼内容的随机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意识,规范患者的康复行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指导患者术后1-3d 以床上活动为主,术后第4d 起以床下活动为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渐提高锻炼强度与难度,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节奏,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耐受性,避免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漫长,以往常规康复护理局限于院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本次研究中患者出院后依然通过电话、微信与患者保持联系,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有效确保康复锻炼的持续性、完善性,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将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术后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本研究受到时间及地域限制,研究样本局限于同所医院,样本量较小,研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今后可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血管外科康复的研究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康复
蜂窝夹层结构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颈部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多序列评估与信号解读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预见性疼痛护理在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也会长溃疡
不得不防的“健康杀手” ——主动脉夹层